在鄉(xiāng)下讀小學和中學時,每逢考試,老師就教導我們:拿到試卷,容易的先做,難的放到后面做,能做多少算多少。應該說,這套方法還是很管用的,拿不準的題目先跳過,把預算內(nèi)的分數(shù)先拿到手再說。否則,要是被幾根難啃的硬骨頭給攔住了,也許苦思冥想直到考試終止的鈴聲響了,你也沒解決這個問題,而那些本來能夠解答的題目,卻因此白白地錯過了。
現(xiàn)在回想老師當年說的這些話,雖然質樸直白,但是其中蘊含著純真的智慧,體現(xiàn)的是一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作風。這種做法,不僅在應對考試時有效,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同樣適用。
出了校門,雖然基本不需要應對考試了,但是我們常常同時面臨大大小小一大堆的事情需要處理,與面對試卷考題時的情形差不多。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像考試答卷時那樣,容易解決的、可以馬上完成的先做,做成一件算一件。特別是有些事情,并不是完全由一個人完成的,我們所做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它在后面還有若干個環(huán)節(jié),其他人正等著這道流水作業(yè)“流”過去。這個時候,我們更應將條件比較成熟的或者費時不用太多的事先做了,以免影響后面的人。
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大事”的人,往往對某些“小事”無所謂,不把某些細節(jié)當回事。殊不知,“小事”也許不小,細節(jié)也許影響大局。
好多年前,我在某機關單位工作,由于事務繁重,經(jīng)常下班了還需要延時奮戰(zhàn)。有的同事習慣加班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之后,再去食堂吃飯。我卻提倡準點吃飯,而且勸其他同事也先去吃飯,再回來加班。理由很簡單,吃飯加上加班的總時間是一樣的,但二者順序不同的話,結果就很不一樣。我們先去吃飯,再回辦公室加班,那么食堂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準時下班。如果我們先在辦公室加班,再去吃飯,食堂的工作人員就得為了等候我們而延時下班。因此,除非遇到二者順序無法調換的情形,否則,何必因為我們的習慣而連累別人?此事看起來雖然小得不能再小,但久而久之,給他人造成的麻煩只怕就不小了。
從這樣的小事,往往也可以折射出一個人是否能考慮到別人的利益,是否懂得換位思考。可惜,不重視小事、不注意細節(jié)、不關心他人疾苦的人,生活中還是常見。把這種關系處理好雖然不難,但并非每個人都會考慮到相關后果,都會有這樣的思維方式。面對此情此景,我們只能嘆息一聲。
也許,走著走著,我們自認為登過高山,自認為看過大海,眼界高了,心也大了,對于時時承載著我們腳步的土地,已經(jīng)毫無感覺了。這就不難理解,職場上總是不乏空喊口號而不愿意干具體小事的人。他們的口號是高亢響亮的,志向是宏偉遙遠的,一心想的是做大事,對于身邊的小事根本不放在心上,當然不愿意為之花費時間。所以,他們可能永遠在等待著掃天下的機會,哪管屋里、床下臟亂得一塌糊涂。
還有的領導者,貌似一天到晚描繪著宏偉藍圖,牢記著任務指標,然而,手下的人、身邊的人日子過得緊巴巴,有這個困難、那個問題,他從不放在心里,更不著手解決。平時對下屬除了做指示、下任務,根本沒有幫助之意與關懷之心。對于這種情況,我常常說,看一個人是否真心要干出一番為國為民的偉大事業(yè),首先得看他對待下屬、服務對象、父老鄉(xiāng)親的態(tài)度。如果一個人對下屬、服務對象、父老鄉(xiāng)親都談不上什么感情,你千萬別指望他會真心投身于為國為民的偉大事業(yè)。
看不起小事、具體事,而大談特談理想、未來,不關心身邊人,卻滿嘴叨念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人與事,你還是別當真為好,就當作他只是逗人玩玩而已吧。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做不了大事或無大事可做時,可以踏踏實實做點兒小事,積小成大,力求不要讓光陰虛度為好。當大事、小事都要做時,還是先用最快的速度把簡單的事做了,一則避免影響別人,二則方便自己集中精力攻克大事、難事。如此統(tǒng)籌考慮,豈不更講實效?
“容易的先做”,它未必確保你得高分、拿滿分,但它起碼可以讓你不至于交白卷,不至于掩蓋了你的真實水平。高分、滿分憑的是過硬的實力,而考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靠的是恰當?shù)姆椒ǎ瑒諏嵉膽B(tài)度。生活處處是考場,人生永遠在趕考的路上,而答題的方法其實是相通相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