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窗外白茫茫一片,薄薄的霧氣在晨曦中繚繞,遠處還未熄滅的路燈,發(fā)出點點橘色的光亮,讓清冷的冬日多了些許溫度。
由于距離單位路程較遠,擔心有霧會遲到,我早早便騎車出門了。清早的街道空曠寂靜,行人寥寥,冷風穿過霧氣,悄悄鉆進衣領(lǐng)、袖口,我不禁縮緊身體,加快了騎行的速度。
路程還未過半時,我愈發(fā)感到腳下有些吃力,下車一看,才發(fā)現(xiàn)自行車后輪扎胎了。天冷遇到扎胎的窘境,令我原本的好心情一下跌入了谷底。我推著車一路打聽,終于在十字路口的轉(zhuǎn)角處,找到了一家小小的修車鋪。
這家修車鋪看起來十分簡陋,門頭上的招牌早已被曬掉顏色,兩側(cè)墻上各掛著一個廢舊的輪胎。與周邊裝修豪華的店鋪相比,這里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很容易被過往的行人忽略。
時間有些早,修車鋪的門緊閉著。我忐忑地走到門口,看到門把手上懸掛著一張舊紙板,上面用歪七扭八的字寫著:老李修車,全天營業(yè),有事隨時敲門。
我輕輕敲了幾下門,低聲喊道:“有人嗎?現(xiàn)在可以修車嗎?”過了一會兒,門緩緩打開了,開門的是一位年近七十、頭發(fā)花白的老師傅。老人個子不高,瘦瘦的,左腿有些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他隨聲附和著:“你來得真早,先把車推進來,暖和一下!”
修車鋪里黑漆漆的,空間十分狹小,十幾平方的屋子被各種維修工具堆得滿滿當當,最里面用一道布簾隔開,放著一張單人床。
“小伙子,你先稍等一下,我給我的‘伙計’備點食!”老師傅朝我笑了笑。只見他從布簾后捧出一把小米,均勻撒在門口,又端來一碗水放在旁邊。
忙完這些,老師傅才開始修車。撬外胎、充足氣、試水泡、補內(nèi)胎、整鋼圈……雖然年紀有些大,但老人的動作相當熟練麻利。
師傅修著車,我和他攀談起來:“您在門口放米和水干什么?”老人指了指門口:“給它們準備的!”
我朝門口看去,幾只麻雀正圍著小米啄食。沒一會兒的工夫,數(shù)十只麻雀陸續(xù)聚攏過來,它們輕盈跳躍,嘰嘰喳喳,宛如音符在晨光中閃爍。吃飽喝足后,麻雀便飛到旁邊的電線桿、樹梢上去了。
我被這溫馨可愛的一幕所吸引,隨即拿出手機拍了下來。我好奇地問:“您門口怎么有這么多麻雀來覓食?”老師傅打開了話匣子,說道:“之前在門口吃飯時,落下了一些米粒,后來看到被麻雀啄走了。此后,我便天天在修車鋪門前撒一些小米,慢慢地,越來越多的麻雀過來找食,這一喂就是七八年?!崩先苏f話時,臉上洋溢著滿臉笑意,他說,“這些鳥兒不怕人,天天過來跟我就伴,把這兒當家了,就跟‘老伙計’一樣,哪天不見心里還空落落的?!?/p>
我被老人微小的善意觸動了。冬天氣溫越來越低,城市里的麻雀覓食更難了,這間小小的修車鋪成了它們的家,老師傅每天在門前撒點小米,等候它們回家,在這兒麻雀們也能過個飽冬。
談話間,車胎已經(jīng)補好了。我離開時,薄霧逐漸散去,一抹陽光溫柔地照在修車鋪門前,老師傅坐在門口靜靜看著他的“伙計”們,人鳥共生、自然和諧的場景格外暖心。
(編輯 兔咪/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