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芝美麗又聰明,工作能力也很強,周圍的朋友們、同事們,包括單位領(lǐng)導,都很認可她。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在戀愛中總是屢屢受挫。一次深夜,她哭著給我打電話,訴說著失戀的感受和經(jīng)歷:
“我再也不想談戀愛了。一個人過挺好的,不用再去委屈自己討好誰?!?/p>
“每次談戀愛我都感覺很累,我總感覺對方太好了,我配不上,我覺得我也必須足夠優(yōu)秀,表現(xiàn)得足夠好,不然對方憑什么和我在一起呢?”
“可是不論我做出多少改變,我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對方隨時會因為遇到了更優(yōu)質(zhì)的人棄我而去,所以我在和對方相處時總是無法放松,有一根弦一直緊緊繃著,讓我時刻注意著對方的一言一行,琢磨著如何給出令對方滿意的回應?!?/p>
“這樣我真的好累,我現(xiàn)在的男朋友約我周末見面,我想逃避,找各種借口推三阻四,他說我冷漠,要跟我分手。我聽他這樣說很傷心,但是談戀愛對我來說實在太難了?!?/p>
聽完了她的哭訴,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種在親密關(guān)系里委屈自己、討好對方、時刻小心翼翼的感覺,讓小芝難以體驗到戀愛帶來的美好,而伴侶也無法理解小芝,導致關(guān)系瀕臨破裂。
長得漂亮、工作不錯、能力出眾,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覺得自己會被挑剔,然后開始患得患失,擔心男朋友喜歡上了別的女生怎么辦?
在感情里的這種低能量狀態(tài),就是自卑感。
自卑的存在,令小芝想要用討好來換取愛,不斷舍棄自己的真實需求與個性,小心翼翼地揣摩對方每一句話背后的含義,思考怎樣做出最完美的回應,唯恐稍有差池便會招致對方的不滿。
而這樣討好的結(jié)果,不但沒有換取愛,反而讓自己不快樂,讓自己陷入強烈的痛苦與掙扎中。在感情中,小芝耗盡了自己的精力,開始逃避與伴侶相處。同樣的,這樣做也讓伴侶感到壓力與不解。在愛情這條路上,自卑就像一塊絆腳石,不僅無法滋養(yǎng)親密關(guān)系,還會加劇矛盾,加速關(guān)系的瓦解。
自卑的成因可以總結(jié)為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看似復雜,但實際上這些因素共同指向的是一個人過往的經(jīng)歷以及與他人的相處經(jīng)驗。
絕大多數(shù)人的自卑都源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經(jīng)歷,所以一個人的自卑往往與他現(xiàn)在做的事情沒有關(guān)系,而是與他過去經(jīng)歷了什么有關(guān)系。一個人現(xiàn)在的自卑感受,都是對過往的重復。
在后續(xù)與小芝的交流中,我得知她原來有一個很艱辛的童年—— 父母離異,她跟著媽媽生活,媽媽從不夸獎她,從沒有認可她。就連她考上重點大學,拿錄取通知書給媽媽看,媽媽都只是冷淡地說:“你早上沒疊被子?!?/p>
在媽媽眼里,小芝永遠不夠好,永遠有做不好的地方。所以小芝不敢認可自己,不敢承認自己優(yōu)秀,只能想方設法討好媽媽。
我說:“你男朋友不是你媽媽,你不需要用討好的方式跟他相處?!?/p>
小芝說:“可我不知道除了討好,還有什么相處方式?!?/p>
此刻我才領(lǐng)悟:她的自卑已經(jīng)成了思維慣性。本質(zhì)上,這是潛意識中對自己的否定、懷疑,并非針對具體的人和事件,而是一種思維的復制。就算她換一個對象,也會重復這種思維模式,繼而重復同樣的行為,她和不同的人談戀愛所獲得的情感體驗都是一樣的。
在和我的交流中,她說她知道自己自卑,也知道自卑導致了她難以經(jīng)營好自己的感情,但她不知道如何改善。
第一步,小芝必須學會改變溝通姿態(tài),不要一味壓抑自己,過度遷就對方,而是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
比如,伴侶問她周末要不要約會,要說“我想/我不想”,而不是“你想我就想”;伴侶問她對約會的感受,要說“我很高興/不高興”,而不是“你高興我就高興”。
如果在某些事情上,她既想考慮自己的感受,也想照顧伴侶的心情,也可以用“我”來開頭,“我認為……(自己的感受)理由是……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比绻麅扇艘庖娤嚆?,不要第一時間就向?qū)Ψ酵讌f(xié),而是要說“我理解……(對方的情緒和難處)但我還是希望……(重申自己的需求)”,可以表達對伴侶的共情,但依然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如果最終伴侶不贊成她,她可以說“雖然你沒有認同我,但我很高興你愿意聆聽和試圖理解我。”如果是她不贊成伴侶,可以這樣結(jié)束對話,“很遺憾我們沒有達成共識,但我很高興我們能坦誠溝通?!?/p>
總而言之,要多使用以“我”為開頭的溝通技巧,在尊重自我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平等型的溝通,這樣小芝才能感受到自己對伴侶的影響力。
自卑的反義詞是自信,在感情中,自信就是對這段關(guān)系的影響力。你感覺自己對關(guān)系有影響力,自卑便會消失,自信便會形成,患得患失就會減少,就不再害怕對方會因為遇到更好的人而離開自己,就會在親密關(guān)系中體驗到情感安全。
阿德勒認為,大多數(shù)受自卑困擾的人都清楚自己有自卑情結(jié),卻深陷其中,不想承認。因為自卑是從我們過往漫長的情感發(fā)展中產(chǎn)生并保留下來的,從一定意義上講,自卑是人類發(fā)展的“驅(qū)動機”,正是我們自己需要自卑,需要它來幫助我們面對一些問題,自卑才得以延續(xù)。
當人深陷自卑情結(jié)時,會拿自卑當借口去逃避、不改變,那么我們好好經(jīng)營感情的可能性就很低,并會延續(xù)過往的自我否定與懷疑。
與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對話,是改善自卑的第二步。
自卑是我們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也有其價值和意義,你要先理解它,才能接納它,進而拯救它,帶著它從過去的黑暗中走出來,與現(xiàn)在的自己會合。不要利用所謂的“自卑”尋找和制造自己的缺點,然后不去改變。
從歸納自卑在自己身上的各種表現(xiàn)開始,比如自我評價過低、自我抑制、敏感多疑,到識別童年創(chuàng)傷,找到自卑的種子,再到接納自卑,這是個艱難的過程。如果自己很難做到,不妨求助于專業(yè)人士,在他們的幫助下去建立積極的自我對話,重塑自我認知,改變思維和行為。
總而言之,要嘗試打開自己的傷口,讓自己回到過往當中去承接曾經(jīng)的拒絕、否定、指責、批評,當你能夠勇敢面對這一切時,你就找到療愈的入口了。
有朝一日,你將自卑轉(zhuǎn)換成了包容、謙遜和體諒,你就擁有了強大的內(nèi)心,愛情也會變得簡單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