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楠今年14歲,是一名初三學生,身體條件中等偏上。她原本在學校表現(xiàn)良好,與老師和同學關系融洽,熱愛班集體,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尤其喜歡跳舞。然而,自今年8月份開學以來,小楠逐漸開始不想上學,并且頻繁請假。起初她只是請幾節(jié)課的假,后來開始請半天假,到9月底干脆不再去學校。她的理由是去了學校會感到心情不好,持續(xù)的緊張和不適使她無法正常學習。然而,當她回到家時,狀態(tài)卻“恢復正?!保梢酝媸謾C、找其他人玩,也能按時學習,狀態(tài)與寒暑假在家的時候差不多。
小楠的媽媽非常著急,但她不確定問題出在哪里。為了弄清楚情況,她帶著小楠去了精神科進行評估,希望確定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癥。在抑郁門診,醫(yī)生對小楠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評估,結果發(fā)現(xiàn)小楠的抑郁癥狀并不明顯,建議她媽媽帶小楠去心理門診進一步了解。
在心理門診,心理治療師首先對小楠進行了初步了解,并請小楠媽媽描述孩子的情況。小楠媽媽介紹說,原本小楠是一個偏外向的孩子,做事認真負責,能吃苦,雖然成績一般,但在學校與老師同學關系良好,大家都喜歡她。小楠不再上學后,媽媽曾去學校了解情況,但沒有發(fā)現(xiàn)小楠與同學發(fā)生矛盾。雖然老師和同學們也不太理解她為什么突然不去學校。
在小楠媽媽描述情況時,心理治療師注意到,小楠的大眼睛一直在關注媽媽,并時不時抬頭觀察媽媽的表情。在回答問題時,她總是先看著媽媽,然后小心翼翼地說:“不太清楚啊”,“就是不想上學”。為進一步了解情況,心理治療師建議讓小楠媽媽先在診室外等候,單獨與小楠聊一會兒。
在與小楠的單獨交談中,心理治療師得知,小楠目前在一所區(qū)重點中學讀初三,成績一般,考入本校的難度較大。但她在舞蹈方面非常優(yōu)秀,多次在市級比賽中獲獎,還曾在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中獲得名次。舞蹈老師對她寄予很大期望,認為她有潛力通過特招直升本校的高中,而小楠自己也很希望通過特招繼續(xù)在本校學習。
然而,自今年8月開學以來,特招生的要求是每周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還需要參加六次舞蹈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兩小時。起初,小楠能夠勉強平衡學習和訓練,但隨著學習任務逐漸增加,她開始感到非常疲憊。尤其是在完成一天的學習后再參加兩小時的訓練,她感到筋疲力竭。她曾與媽媽溝通過自己的困境,但媽媽只是鼓勵她堅持下去。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小楠感到越來越難以承受這種壓力,她上學時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在月考和周考中逐漸下滑。最終,她開始頻繁請假,后來干脆不再去學校。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心理治療師表示理解,并使用“利弊分析法”幫助小楠厘清她目前選擇的優(yōu)缺點。通過認知層面的引導,幫助小楠認識到自己所承受壓力的來源,以及與這些壓力相關的想法。在行為上,心理治療師鼓勵小楠先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幫助她結合自身的狀態(tài)和現(xiàn)實情況,合理規(guī)劃什么時候做什么,什么時候該停下來。
研究表明,我們在生活中確實需要適度的壓力,而這種壓力被稱為“最佳壓力”,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最佳壓力有利于新神經元及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而壓力太大會損害神經元的生長及其之間的連接,壓力過小神經元則容易萎縮和死亡,影響其生長代謝。
“拒絕上學”問題常見于青少年異常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狀態(tài),是目前青少年常見的精神心理問題。與拒絕上學相關的壓力主要體現(xiàn)在:
◆ 學習成績導致的壓力問題。雖然目前我們都在倡導提升綜合素質,但是學習成績依舊是衡量學生的重要指標,學習成績跟不上,達不到家長、老師甚至自己的期待,是常見的引起上學焦慮的原因。
◆ 人際交往困難。部分學生會因為缺少獨立和適應能力,在學校的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沖突或者難以融入集體的現(xiàn)象。
◆ 家庭環(huán)境。家庭氛圍,父母關系及家庭的經濟水平等影響學生的上學動力。
● “舍得”。學生日常所面臨的問題不可能僅僅只有一個,在面對眾多機遇或者待解決問題時,要學會取舍,從重要性和緊急性方面結合自身的狀態(tài)找尋平衡點。
● 接納。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我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目標,我能否成為理想的自己?當我沒有成為理想的自己時我能否悅納自己?這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學著去接納當下的自己,有利于自身狀態(tài)的維穩(wěn),為砥礪前行保駕護航。
● 認知調整。我們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與我們的感受和應對方式密切相關,對缺乏彈性和靈活性的認知模式的調整,可以增加我們對壓力問題的耐受性。
● 行為活化。適度增加參與有益健康的活動,例如喜歡的體育鍛煉,與同學朋友的聚會等,都是可以讓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稀釋壓力,增加成就感和愉悅感的方式。
● 培養(yǎng)興趣愛好。沉寂于興趣愛好中,可以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暫時忘記煩惱,增加愉悅感,增加抗壓的耐受性。
● 放松。我們可以通過呼吸放松、聽輕音樂、旅行、正念冥想、瑜伽、泡澡、按摩等方式,讓我們的身體放松下來。
● 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等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得到良好的休息和恢復,為我們面對壓力提供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
壓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每個人都無法回避,它與成長結伴而行。作為學生群體,社會經驗有限,在面對壓力時往往缺乏應對策略和技巧,從而容易影響上學動力。我們呼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塑造學生健康的壓力觀;另一方面增加理解,在學生面對壓力時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更靈活的應對策略,使學生的壓力保持在適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