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計利以聽①,乃為之勢②,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③也。兵者,詭道也。故能④而示之不能。
注釋
① 計利以聽:“以”通“已”,使。分析有利的條件,使國君聽取。
② 勢:文中指有利的態(tài)勢。
③ 因利而制權:因,根據(jù)。制,順應。權,引申為機變。根據(jù)有利態(tài)勢采取應變。
④ 能:可以,文中指能作戰(zhàn)。
譯文
分析利害條件,使意見被采納,再造成有利的態(tài)勢,作為外在輔助。所謂“勢”,就是根據(jù)(戰(zhàn)場上的)有利時機,采取應變行動。用兵,就是一種詭詐的行為。所以,有能力作戰(zhàn)的,要裝作不能作戰(zhàn)的樣子。
歷史故事
臥薪嘗膽
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舉兵攻打吳國,最終獲得勝利。吳王闔閭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告訴兒子夫差不要忘記國仇家恨。后來,夫差在第二次吳越之戰(zhàn)中戰(zhàn)勝了越國,活捉了越王勾踐。
戰(zhàn)敗之時,勾踐走投無路,準備自殺??捎谐甲右灾芪耐酢x文公等忍辱負重的例子勸說他,勾踐因此歸順了吳國,并在韜光養(yǎng)晦兩年之后,被放回越國?;貒?,勾踐始終不忘國恥,不停積蓄力量。二十年間,越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抓住機會打敗了吳國,而勾踐也成為春秋時期的一位霸主。
勾 踐
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勾踐最有名的事跡便是“臥薪嘗膽”。因為這個典故,他也成為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于拼搏的代表人物。
夫 差
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夫差執(zhí)政期間,吳國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他雖然在與晉國的爭霸中取得勝利,但被越國乘虛而入,并在越國再次興兵討伐時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