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曜,清代順天大興人,曾擔(dān)任河南布政使、山東巡撫等職。不過,張曜與其他做官的人有所不同,他不是靠讀書或者科考進入官場的,他是因作戰(zhàn)有功,獲得了咸豐皇帝的獎勵后才成為知府。
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困,張曜并沒有讀過幾天書,大字不識幾個。當了知府后,張曜在為人處世方面,比其他官員要粗魯些,還經(jīng)常鬧出笑話。御史劉毓以張曜“目不識丁”為由,向皇帝上書彈劾張曜,張曜于是被降了職。
張曜窩了一肚子火,他立志要發(fā)憤讀書贏回尊嚴?;氐郊液?,張曜把自己的遭遇說給妻子聽,他的妻子蒯夫人頗具才華,聽了丈夫的話后,打算試探一下丈夫是不是意志堅定,便說:“想讀書還不容易,我就可以教你,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誠意想要學(xué)習(xí)?!睆堦咨袂閲烂C地點了點頭。為表決心,他還命人清掃庭堂,放上孔子牌位,并整理好朝服,讓妻子坐到孔子的牌位旁邊,自己恭敬地給妻子行了拜師大禮。
從那以后,張曜便跟著妻子認真讀書學(xué)習(xí)。為了激勵自己,他還刻了個“目不識丁”的印章,一天到晚帶在身上。張曜跟著妻子讀了很多書,辦理事務(wù)、治理地方的水平明顯提高了。
轉(zhuǎn)眼到了同治年間,張曜被調(diào)任山東巡撫。當時黃河經(jīng)常泛濫,老百姓苦不堪言。張曜上任之后,用自己所學(xué)的知識,一改以前用人力挑挖引河的方式,而是采用新式的蒸汽船來節(jié)節(jié)疏通河道,時間不長便有效地治理了水患,讓當?shù)乩习傩諏λ澆唤^口。
從目不識丁到學(xué)而不厭,張曜用自己的謙虛好學(xué)贏得了尊敬。在張曜那個年代,以妻為師是一件極其難得的事,由此可見張曜的胸襟。拜師不在于年高、不在于位重,而在于自己一顆渴求知識的真心。
編輯 高塬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