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車厘子要198元一斤?買點嘗嘗。”“上班這么累,必須給自己整杯奶茶!”
最近,“沒福硬享”成了年輕人之間流行的熱梗。所謂“沒福硬享”,不是說00后們沒有福氣,而是他們總有辦法,把五分的福氣享成十分。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性價比最高的享受,與老一輩的“沒苦硬吃”形成鮮明對比。
比如,同樣是吃碗泡面,70后覺得是垃圾食品,80、90后當成應急快餐,而00后卻能把它吃成滿漢全席,光加火腿腸還不夠,里面至少還得埋一個溏心蛋、兩個肉丸子、一塊雞胸肉、幾只大蝦,甚至一整只大閘蟹也不在話下?!鞍延邢薜腻X投入到性價比最高的享受中去,這簡直是富養(yǎng)自己的最高境界?!?/p>
與父母輩以節(jié)儉為榮不同,00后更傾向于即時滿足,想吃什么統(tǒng)統(tǒng)安排,想去旅游說走就走,絕不虧待自己……相比父母輩的“先苦后甜”,00后更傾向于“先甜后甜”,因為“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肯定是甜了”。
有人質疑,這種“享?!庇^念是被消費主義洗腦。但其實,多數(shù)年輕人的“沒福硬享”只是一種正面的自我調侃,他們還是很懂理性消費的。當80、90后還在心心念念著《小時代》里的奢侈品牌時,00后早早就把“反消費主義”“反內卷”等名詞掛在了嘴邊。他們的享福目標十分實際,“79元的眉筆不舍得買,20元一瓶的礦泉水高低得喝一次。大家不會為了面子過度消費,但絕不能虧待了自己的獨生嘴”。
“沒福硬享”與“沒苦硬吃”的觀念碰撞,背后折射出的其實是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由于生長于較為匱乏的年代,勤儉節(jié)約、先苦后甜的觀念早已刻入父輩的基因。他們?yōu)榱耸″X,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沒苦也要硬吃苦。而00后生活在物質相對充裕的時代,更重視自己的感受,想從一點一滴開始寵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快樂。對于爸媽“沒苦硬吃”的邏輯,這屆年輕人徹底想明白了,對自己好的第一步,就是從不要為難自己開始。
在他們看來,“沒福硬享”是生活里的小小打氣筒,“認真上了一個月班,發(fā)了工資肯定要犒勞一下自己的”;“沒福硬享”是平凡生活里的驚喜體驗,“在能力范圍內多嘗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會讓生活更有意思,更舒適,畢竟人生在于經(jīng)歷”;“沒福硬享”還象征著一種絕對的松弛感,“大家不是對未來沒有期待,而是更享受當下,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說白了,“沒福硬享”的年輕人,只是學會了善待自己、活在當下。
他們并不是不想努力了,只是想要溫柔對待內心的那個小孩?!澳莻€小孩好像在對我說,放松一點,先把自己喂飽再去奮斗也來得及。”
希望“享?!?,不愿“吃苦”,在能力范圍內過自己熱愛的生活,這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權利,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