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老年人常見的肺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具有顯著的破壞性和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這種疾病的主要特點是氣流的持續(xù)性受限,病程呈進行性發(fā)展,如未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后期可進展為肺心病。慢阻肺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如吸煙、空氣污染、職業(yè)暴露、感染等。其中,吸煙是首要的致病因素,煙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氫氰酸等有害物質,會對肺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研究表明,吸煙者患慢阻肺的概率是非吸煙者的2~8倍,吸煙年數和吸煙量與患病風險成正比。
中醫(yī)將慢阻肺歸于“肺脹”范疇,《靈樞·脹論》中對本病的癥狀描述:“肺脹者,虛滿而喘咳?!敝嗅t(yī)認為,肺脹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肺虛、氣機不暢、痰濕內蘊等因素相關,如復感外邪會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或加劇。中醫(yī)治療本病,注重扶正祛邪,強調標本兼顧,以期達到降氣化痰、止咳平喘、調和陰陽的目的。
慢阻肺的分期
慢阻肺可分為兩個階段:急性發(fā)作期和穩(wěn)定期。在急性期,病情進展較快,可能威脅患者的生命,需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進入穩(wěn)定期后,治療重點轉為促進肺部康復、增強肺功能和呼吸功能。
慢阻肺穩(wěn)定期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該階段治療重點是預防癥狀加重,盡量提升肺部順應性,提高生存質量。藥物治療可改善癥狀,但要想更好地增強肺功能,還需要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并采取其他干預措施,如肺功能康復訓練等。
慢阻肺穩(wěn)定期的表現和中醫(yī)藥干預措施
中醫(yī)認為,肺脹以虛為主,病程日久,肺、脾、腎三臟損耗則導致咳嗽氣喘、胸悶不適。本病病位在肺,與脾、腎相關。不同證型有不同的臨床表現,相應的中醫(yī)治療也有所差異。
(一)肺脾氣虛證
如果患者經常咳嗽、一活動就喘,容易感冒,總是覺得無精打采、沒有力氣,胃口也不好,吃得少、吃一點就覺得脹,大便不成形,舌頭兩邊有齒痕,那就是肺脾氣虛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肺和脾沒勁兒了。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皮毛是人體外表的第一道防御系統(tǒng),肺氣虛損后,“邪氣”就溜了進去,人就變得容易感冒;脾為后天之本,脾氣虛弱之后,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人體就沒有了能量來源,體內正氣不足,病邪乘虛而入。這時可服用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補肺健脾,就像給身體加了一道金剛罩,使之充滿安全感。
(二)肺腎氣虛證
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喘息氣短癥狀,還容易浮腫、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夜里小便次數多,一咳嗽就遺尿,這就是肺腎氣不足的表現了。中醫(yī)認為,腎主水,司二便,人體代謝產生的廢水需要經過腎臟處理。腎氣不足,體內水液不能經過正常渠道排出就會產生浮腫;腎開合功能失常,小便次數就會增多。中醫(yī)治療可以補腎益肺,如服用補肺湯合金匱腎氣丸。
(三)肺腎氣陰兩虛證
肺腎氣陰兩虛證表現為干咳少痰,兼有自汗盜汗、神疲乏力、腰膝酸軟、手腳心熱等癥狀。如果將人體比喻成汽車,那么氣陰兩虛的情況就像是一臺老化的舊車,動力不足。氣不足則氣短乏力,陰液不足則干咳少痰,內生虛熱。中醫(yī)治療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合生脈飲加減,此為補氣養(yǎng)陰的名方,益氣的同時養(yǎng)陰滋腎、納氣定喘。
總之,中醫(yī)治療肺脹需要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和刻下癥的臨床表現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病情的進展。
中醫(yī)養(yǎng)生功法和康復訓練
目前現代醫(yī)學尚無根治慢阻肺的方法,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仍是臨床上的主要干預手段。雖然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癥狀,但長期使用也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而中醫(yī)養(yǎng)生功法和康復訓練的選擇多種多樣,其中肺康復訓練尤為常用,包括腹式呼吸訓練、胸式呼吸訓練等,這些訓練方法不僅有助于增強呼吸功能,還能提高胸廓的順應性,提高運動耐力,增強肺功能。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法和康復訓練方法,供慢阻肺穩(wěn)定期的患者參考使用。
(一)八段錦
八段錦是一種古老的養(yǎng)生操,源自宋代,就好比是中國古代的瑜伽術。它包含呼吸吐納、肢體舒展、意念集中等練習,講究身心的和諧統(tǒng)一。與瑜伽相比,八段錦的動作比較簡單,易于學習,不追求復雜的體式和高強度的消耗,而是以舒服的方式將氣息疏導到全身各處,通過適當的拉伸使經絡通暢。
人體的經絡就像是一條條河流,如果河道里有淤泥,水流不暢就會造成淤堵,練習八段錦可以“引體令柔,導氣令和”,就像是給身體和心理做了一場深度的SPA,讓體內的濁氣雜物排出體外,特別適合慢阻肺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時練習。它不僅能幫助患者更好地呼吸,放松心情,還能增加肺活量,降低呼吸阻力,令患者感覺更輕松。
(二)新編五禽戲
華佗所創(chuàng)的五禽戲是模仿5種動物的姿勢和動作編排的一種保健功法。五禽戲的動作優(yōu)美、生動,易于學習,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定期練習五禽戲能夠有效增加肺活量,增強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
新編版本的五禽戲還加入了一些呼吸和動作相結合的部分,配合音樂,可以讓練習變得更加有趣,具體操作:①患者平躺在床榻上,完全放松身體,雙眼輕輕閉合,兩手分別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②采取緩慢而深入的鼻吸,感受小腹的起伏。吸氣時,舌尖輕抵上顎,稍作停頓后,通過嘴唇緩慢呼氣,舌尖放下,小腹隨之收縮。維持“吸氣—停頓—呼氣”的節(jié)奏,每分鐘呼吸7~8次,保持規(guī)律的呼吸節(jié)奏,避免用力過猛;③模仿新編五禽戲中的鳥戲動作,雙手像鳥兒展翅般伸展10次,以開闊胸襟和舒暢氣息。練習結束后,將雙手搓熱按摩腹部。
(三)中醫(yī)呼吸導引康復鍛煉操
這是一套融合了傳統(tǒng)呼吸技巧和肢體動作的養(yǎng)生練習,包含以下6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節(jié):靜態(tài)放松。站立姿勢開始,腳距與肩同寬,閉上雙眼,舌尖輕觸上顎,輕合嘴唇。微微含胸收腹,提肛,手臂自然下垂,保持腋下虛空,輕微屈曲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清除心中雜念,進行5分鐘的腹式呼吸,以鼻子吸氣,嘴巴呼氣,保持內心寧靜,意念集中。
第二節(jié):丹田呼吸。并攏雙腳,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小步,同時雙手從身體前方向上提升至額頭前方的印堂穴,邊分開雙手邊通過鼻子吸氣,合攏時通過嘴巴呼氣。接著,雙手下降至關元穴,重復此動作3次。這節(jié)利用手臂的伸展和腹式呼吸調節(jié)肺部的氣機。
第三節(jié):肺腎調理。從身體兩側緩緩抬起雙臂,手掌向下,直到雙臂與地面平行時翻轉手掌向上,然后緩慢合攏至印堂穴,再向下按壓至關元穴,同時身體前傾,雙膝微屈。在這個過程中,想象一股清流從足心涌泉穴開始,沿腿部內側上升,經過腎臟,最后通過膈肌進入肺部。這個動作有助于連接肺腎兩臟,促進呼吸深度和氣機的流暢。
第四節(jié):轉身劍指。左腳向左邁出一大步,身體緩緩左轉,雙手形成劍指姿勢放在腰部,將重心轉移到右腿,同時雙手向后展開,如大鵬展翅,利用鼻子吸氣。當雙手提到與肩同高時,從耳后向前下方指出,同時用力呼氣。此動作重復3次后,換右側進行同樣的練習,有助于擴張和擠壓胸腔,強化呼吸功能。
第五節(jié):腎區(qū)按摩。雙手從身體兩側向上移動,圍繞腰部至腎俞穴,用大魚際上下摩擦36次,然后回到小腹位置。這一節(jié)的目的是讓腰部和背部暖和起來,幫助收納氣息。
第六節(jié):養(yǎng)氣收尾。雙手疊放在小腹上,舌尖再次輕觸上顎,靜心調息,保持5分鐘。之后放松舌頭,雙手由內向外摩擦面部,活動手腳,結束練習。
這套呼吸導引康復鍛煉操不僅動作優(yōu)美,還能幫助慢阻肺患者從內到外調理身體,增強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結語
總之,在慢阻肺穩(wěn)定期的治療中,中醫(yī)有許多調理方法,例如,方藥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中醫(yī)功法和康復訓練可以增強呼吸肌力量,增加肺活量,還能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等。人們需要重視致病因素與肺功能之間的關聯,把握慢阻肺穩(wěn)定期的根本病機,延緩疾病進程,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另外,積極的心態(tài)和持之以恒的鍛煉,是患者戰(zhàn)勝疾病走向健康生活的關鍵。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