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設(shè)計學(xué)中有一個實驗:實驗人員要求一批大學(xué)生在空腹狀態(tài)下進入實驗室,隨后,研究人員帶來了兩只大碗,一只碗里放著誘人的巧克力和餅干,另一只碗里則放著一堆胡蘿卜。有一半的受試者被分到了幾塊巧克力和餅干,而不用吃胡蘿卜;相反,另一半受試者被要求只能吃胡蘿卜,不能吃巧克力和餅干。
我們可以想象,只能吃胡蘿卜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面對巧克力和餅干的誘惑,肯定備受煎熬;而那些吃了巧克力和餅干的受試者,顯然不需要克服胡蘿卜的誘惑。
緊接著,這兩組受試者被帶到另一個房間去完成“智力測試”,他們需要一筆畫出復(fù)雜的幾何圖形,且線條不能重疊,筆尖也不能離開紙面。研究人員給他們發(fā)了很多張草稿紙,讓他們盡可能去嘗試。
你可能已經(jīng)看出來了,這并不是一個檢查智力的實驗,而是一個檢驗?zāi)托缘臏y試。
研究人員只是想看看,哪組的人能堅持得更久,哪組的人又更容易心灰意冷。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組吃了巧克力和餅干的、沒受誘惑的受試者,在解題時平均花了19分鐘,認認真真地嘗試了34種方法。相比之下,那些吃胡蘿卜的、之前盡力抵抗誘惑的受試者明顯缺乏耐性,平均花了8分鐘就放棄了,而且只嘗試了19種方法。
為什么只吃了胡蘿卜的受試者這么快就放棄了,這么快就失去了耐性?
科學(xué)家的解釋出乎意料,答案是他們已用盡了精力。
因為他們之前就調(diào)動自己的精力,去克服巧克力和餅干的誘惑,到了智力測試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支撐自己堅持下去。
所以,精力就像電池,是有一定存量的,而電量從非常充裕到漸漸不足,就是我們耗費精力的過程。
為什么很多人會時常感覺自己精力不足、疲倦不堪呢?原因就在于,很多時候我們“電池”的電量都被無謂地虛耗了。那些緊張感、疲憊感等也都是因為精力被無謂虛耗后所產(chǎn)生的感受。
(世全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松弛感:成為有辦法的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