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三門縣橫渡鎮(zhèn)境內(nèi),就想起宋代詞人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里那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和當(dāng)年鮑浩然所去的地方一樣,這里也在浙東,黛山碧水小橋橫,是典型的江南風(fēng)光。
600多年前,那個叫陳拱辰的讀書人游歷到此時,定是一眼愛上了這里的風(fēng)景,于是便擇了一個山環(huán)水抱、土地平曠之處安下了家。見村東翠峰如屏,就給村莊取了一個悅耳的名字——東屏。
進入東屏村,蒼黑的屋瓦,灰白的老墻,襯在將雨未雨淡墨渲染似的天空下,仿佛是一幅被時光封存的舊畫作。村口處一座高高拱起的“藤橋”很是打眼,橋欄和整個橋洞被綠沉沉的扶芳藤遮覆得嚴(yán)嚴(yán)實實,已看不出本來面貌。走上橋面,才看出這是一座石砌的老拱橋。整座橋就像一位耄耋老者,垂掛的藤蔓是他長長的須髯。
橋的左邊,是四合院結(jié)構(gòu)的陳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間。進門就是造型優(yōu)美的戲臺,頂部正脊飾有雙龍戲珠雕塑,前面兩個檐角高高翹起,像張揚欲飛的翼翅,翼尖上雕刻著昂首向天的鳳凰,栩栩如生。戲臺前面是一個方形的天井,隔著天井與戲臺相對的是三間正堂。
從祠堂出來,沿著岙里溪邊的水口街往里走。這時天空已飄起了小雨,迷蒙的雨霧籠罩著老屋古橋,增添了幾分詩畫意境。漫步小村,縱橫交錯的小巷就像一條條經(jīng)脈,連通著一個個被稱為“道地”的四合院,石灘道地、山腳道地、長道地、圓道地……每個道地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內(nèi)容,無怪東屏被稱為“浙東傳統(tǒng)民居博物館”。
雨停了。回頭望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展現(xiàn)在眼前:青灰色的天空下,幾十只墨點似的燕子停在長長的電線上,乳白的霧氣繚繞在黛青色的山巒,遠處的村舍有炊煙裊裊升起。對了,東屏還有一個名字,就叫“中國畫里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