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有一首詩:“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彼路劈S州,生活水平急速下降,夜晚出門,手杖敲著亂石走路,發(fā)出來的聲音有高有低,有輕有重。坡翁說,那聲音很好聽。對一個身體并不健康、拄著拐杖走路的人來說,路上全是亂七八糟的石塊,當(dāng)然有害無利,但是坡翁忘了利害,超出利害,他說他聽見了音樂。
有一年,臺灣有人寫文章批評一首詩,這首詩寫夜間看海,遠處有點點漁火,很美。馬上有人寫文章質(zhì)問:你知道出海捕魚有多危險嗎?你知道夜間捕魚有多困難嗎?漁家的生活那么苦,他們?yōu)樯願^斗那么艱難,你倒在這里賞心悅目!當(dāng)然,你這樣想,漁火就不能成為海上的風(fēng)景了,能夠當(dāng)風(fēng)景看的東西恐怕不多了。這次爭論好像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fā)生的,現(xiàn)在回想,本土和“非本土”,藝術(shù)品位的分歧,藝術(shù)見解的摩擦,那時候已經(jīng)明顯了,后來就發(fā)生了鄉(xiāng)土文學(xué)的論戰(zhàn)。
在這方面,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欣賞受到社會的制約。純就審美來說,熊熊大火很好看,可是詩人只能贊美晚霞。海嘯也很好看,可是詩人只能贊美錢塘江潮。但是,你我也總不能說“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要不得,太封建了;“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也要不得,那是迷信;“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這人浪費光陰,應(yīng)該送到工廠里去做工。
再說一句,欣賞的時候是沒有批評判斷的,很多人以批評判斷的態(tài)度接近文藝作品,自己又沒有受過批評訓(xùn)練,白白錯過了欣賞的機會。
有個成語,“買櫝還珠”,一個人買了一顆珍珠,珍珠盛在用木頭制作的盒子里,盒子制作得很精巧,雕刻得很漂亮,那個人愛上了盒子,他付過錢以后只帶走盒子,不要珍珠。世人都批判這個買主太笨了。如果換個角度來欣賞,這個人也挺特殊,他全神貫注地“欣賞”盒子,忘乎所以,也算一則佳話。
另一個故事,“墮甑不顧”?!瓣怠笔且环N陶器,可以蒸飯蒸菜。有人買了一個甑,自己背著走,那個甑掉在地上,摔碎了。他照樣往前走,沒有回頭看一看,好像什么事情也沒發(fā)生。他說,甑已跌碎了,回頭看有什么用?大家都稱贊這個人灑脫,有決斷,很欣賞他。如果換個角度呢?你怎么不好好地背著,讓它摔碎了?太不愛惜物力了。既然摔碎了,你就該把碎片收拾一下,免得妨礙別人走路,怎么可以不顧?這樣一想,欣賞就無影無蹤了。
有一位什么人說過,他反對把人分成好的壞的,他認為人只有兩種,一種是有趣的,一種是乏味的。分好分壞,是批判;有趣或者無趣,是欣賞。
有一個故事,我不知道出處。冬天,一場大雪之后,某一個有錢的人請朋友來一起賞雪??囱┚耙乙曇伴_闊的地方,那地方當(dāng)然很冷,主人要在四周安排火盆、火爐,布置一個臨時的暖房。主人和客人一面喝酒一面作詩,稱贊雪景很美,這樣的好雪應(yīng)該多下幾場。他們飲酒作樂當(dāng)然有人伺候,旁邊那個聽差的、那個伺候他們的,忍不住了。聽差的是窮人,知道窮人吃不飽、穿不暖,冬天的日子難過,每年三九寒冬都有人凍死,路有凍死骨嘛!他大罵這一桌賞雪的人沒心肝,你們作的詩都是狗屁!
這個聽差的是個有趣的人物,所以這個故事能流傳下來,故事情節(jié)到此為止,沒有告訴我們后事如何,主人還要這樣的人聽差嗎?一定是開除了,這個聽差的以后怎么生活呢?他有這樣的“前科”,還有哪個員外、哪個老爺用他?來年冬天,他的孩子會不會成了凍死骨?這樣一想就沉重了,貧富不均的現(xiàn)象,貧富對立的情緒,怎樣才可以改變?批判來了,把欣賞趕走了。
最后說一句,欣賞,并不在乎他欣賞的對象是真是假,是合理還是荒謬,考據(jù)、求證、邏輯推理,對欣賞并不重要。
胡適之批評中國詩詞,舉了一個例子:寫詞的人先說他的窗子是明亮的,“鎖窗明”,后來改成“鎖窗幽”,窗子變成黑的了,到底他的窗子是明亮的還是黑暗的?胡先生有考據(jù)癖,以考據(jù)說詩,障礙就產(chǎn)生了。就欣賞而論,窗黑有黑的好處,窗明有明的好處,不必拘泥。
胡先生的這番議論,使我聯(lián)想到謝家的詠絮之才。賞雪的時候,謝家老爺子要他的子侄描述雪景,他的侄子說下雪像空中撒下鹽來,他的侄女說下雪像風(fēng)把柳絮吹起來,謝老爺子立刻評定“飛絮”得勝,后世也沒有異議,可是,撒鹽和飄絮是兩種不一樣的雪,那天在謝府,外面下的究竟是哪一種雪呢?你認為重要還是不重要?
就欣賞而論,這些并不重要,欣賞的時候,渾然忘我,陶然忘機,心無掛礙,色不異空??梢约{萬境,同時可以無一物。這時候,誰管你的窗子到底是明的還是暗的,誰還管那天晚上和尚到底是推門還是敲門,誰管你夜半打不打鐘,誰管你阿房宮蓋成了沒有,誰管你周瑜有沒有在這里打過仗,誰管你比目魚長著一只眼還是兩只眼,誰管你鴛鴦到底是不是一塊兒死?只要能得到美感,??煽?,石可爛,山可移,天可老。只要能得到美感,丁公可以化鶴,莊周可以化蝶,老子頭上可以冒紫氣。面對文學(xué)藝術(shù),要親近無可名之形,容納不可能之事,體會不可說的話。你擁護薛寶釵,他擁護林黛玉,兩個人爭吵起來還打了一架,何苦?你想,如果只有一個薛寶釵,或者只有一個林黛玉,還能成為《紅樓夢》?
就欣賞而論,創(chuàng)作是為了欣賞,批評是為了幫助欣賞。所以,接天蓮葉無窮碧,好!留得殘荷聽雨聲,也很好。萬紫千紅總是春,很美;一片花飛減卻春,也很有味道。春到人間草木知,春花秋月何時了,都說到我心里去了;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相反也相成。
這些年,由于種種原因,讀者的審美能力退步了,讀者的欣賞空間割裂了,所以文學(xué)的版圖也縮小了。希望有心人,有本領(lǐng)的人,從這些地方來幫助讀者,再由讀者去享受文學(xué),幫助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