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中語文古代議論性散文對比閱讀

      2024-12-31 00:00:00王瓊
      關(guān)鍵詞:對比閱讀五代史過秦論

      摘要:文章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的《過秦論》和《五代史·伶官傳序》為例,對古代議論性散文對比閱讀教學(xué)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由淺入深地解讀文本,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形成和深化思辨性閱讀的思維習(xí)慣,提升學(xué)生的學(xué)科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古代議論性散文" 對比閱讀" "《過秦論》" 《五代史·伶官傳序》

      一、聯(lián)系作者所處時代背景,比較中心論點及寫作意圖的異同

      《過秦論》是西漢文學(xué)家賈誼二十二歲時寫給漢文帝的奏疏,文章展現(xiàn)了秦國通過幾代的辛苦經(jīng)營,一統(tǒng)天下,最后卻因“一夫作難”而導(dǎo)致“身死人手”的歷史事實,論述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觀點,借此分析秦王朝速亡的原因,希望漢文帝能夠汲取秦王朝短期覆滅的歷史教訓(xùn),“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以此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鑒,使國家長治久安。

      《五代史·伶官傳序》創(chuàng)作于北宋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際,社會上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來越嚴重,外加西夏的邊境侵擾,社會危機越來越嚴重。力圖實行政治改革的王安石,在序文中通過對后唐由盛而衰的發(fā)展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jié)論,證明國家興亡取決于“人事”而非“天命”,告誡北宋王朝統(tǒng)治者要汲取歷史教訓(xùn),居安思危。

      二、比較寫法上的異同

      《過秦論》和《五代史·伶官傳序》雖都是史論性質(zhì)的文章,但是在寫法上各有特點。

      其一,陳述歷史的角度不同。《過秦論》通過對宏大歷史事件的描述,分析影響王朝更替的因素。如寫秦領(lǐng)土的急劇擴張,從南、西、東、北四個方位鋪敘,彰顯其軍事力量的無比強大;寫諸侯,從“合從締交”到“約從離衡”,再到“從散約敗”,并極盡鋪敘之能事,渲染六國聲勢,以反襯秦人“開關(guān)延敵”困諸侯之易。文章用三分之二的筆墨將秦王朝送上實力的巔峰,再用127字表現(xiàn)秦王朝大廈頹傾的不可逆轉(zhuǎn),進而在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論點。

      《五代史·伶官傳序》從極細微的角度切入,縱說天下大事,盛衰之理。文章以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為立論根據(jù),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論點。作為傳序文,文章為避免和《新五代史》中的《唐本紀》重復(fù),只選擇了晉王三矢的傳說故事(“世言”),以“三矢”貫穿前后,從莊宗接受遺命和執(zhí)行遺命兩方面,為“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的極盛張本。此部分僅用164個字,故事選擇及表現(xiàn)都極細微,相比于《過秦論》的鴻篇巨制,陳述歷史的角度確實有很大差異。

      其二,陳述歷史的方式不同。從題目看,《過秦論》是一篇標準的史論性文章,但文中大量使用鋪陳手法。例如,用“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表現(xiàn)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用“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之徒通其意,……之倫制其兵”表現(xiàn)六國合縱人才之眾,實力之強。文章中大量鋪陳手法的運用,為后文秦的短暫而亡蓄足勢、張足本,使得文末中心論點的推出水到渠成。

      《五代史·伶官傳序》則是采用散文體的方式寫史論。文章開頭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中心論點,鮮明而驚警。接著敘述后唐莊宗帝業(yè)興亡成敗前后的事實,精簡而突出重點。最后就事實加以議論,緊扣后唐莊宗“意氣之盛”與“何其衰也”的前后對比,再引古人“滿招損,謙得益”之論,呼應(yīng)了文章開篇提出的論點。至此,歐陽修意猶不足,再推進一層,指出“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把文章的警世借鑒意義引向更深一層。

      三、思辨性閱讀,發(fā)現(xiàn)局限與不足

      《五代史·伶官傳序》和《過秦論》兩篇文章,作者所持的觀點可能存在偏頗,并不全面。

      《過秦論》中,作者為了論述的方便,文采暢達,多采用概括式敘述,甚至有意改造歷史事實,如“九國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歷史上并不存在,歷史上五國聯(lián)軍攻打秦國,秦國也并沒有獲勝,作者有意模糊或忽略了論據(jù)的真實性,以恢弘的鋪排氣勢影響讀者的思維。

      此外,推翻秦統(tǒng)治的是劉邦、項羽組成的龐大諸侯聯(lián)軍,不能只拿陳涉來分析秦滅亡的原因。秦朝的滅亡,固然有不施仁義的原因,但其最終的急政暴虐激化社會矛盾,迫使民眾反叛,原因是復(fù)雜的,不能簡單而籠統(tǒng)地歸為“仁義”。

      《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后唐莊宗李存勖亡身滅國的原因,固然有寵信伶人、貪圖享樂的一面,但實際上也很復(fù)雜。從莊宗得天下與失天下史實中的,確實能夠印證盛衰興亡大多取決于“人事”的道理,但文章最后將議論的重心落在“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上,也只能是一家之言,并不具代表性。

      綜上,在閱讀論述類文本,尤其是論述類的文言文本中,學(xué)生常常會被文字閱讀的困難、整齊鋪陳的句式、作者痛心疾首的感喟所迷惑,而忽略了論述中邏輯的合理性。除了學(xué)習(xí)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說理方式,也要注意發(fā)掘文本的局限性與不足,培養(yǎng)學(xué)生思辨性閱讀的思維意識和習(xí)慣。

      猜你喜歡
      對比閱讀五代史過秦論
      《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核心素養(yǎng)導(dǎo)練
      《五代史闕文》所引《五代史》版本考
      歷史:現(xiàn)在與過去的對話——以呂思勉先生的五代史研究為例
      宋初詩人李九齡考
      評《過秦論》之弊病,析議論文之寫法
      關(guān)于教科書《過秦論》中對“相與為一”“與”字解釋的討論
      對比閱讀在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yīng)用
      淺談?wù)Z文課堂教學(xué)中如何把課堂還給學(xué)生
      小學(xué)語文“對比閱讀”教學(xué)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01:05
      新舊《五代史》中有關(guān)少數(shù)民族記載異同之比較
      人間(2015年12期)2015-10-13 21:30:12
      久治县| 仁怀市| 嘉义市| 德兴市| 石狮市| 康乐县| 栖霞市| 中阳县| 红河县| 葵青区| 邹城市| 公安县| 手游| 苏尼特右旗| 温宿县| 广宁县| 铜山县| 北宁市| 吴忠市| 新邵县| 沭阳县| 万荣县| 林甸县| 芦溪县| 金乡县| 凉山| 将乐县| 太仆寺旗| 都匀市| 乐昌市| 石景山区| 荣昌县| 新郑市| 军事| 延津县| 霸州市| 新源县| 松滋市| 遂昌县| 郸城县|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