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強奸未成年人的罪犯郭某某、尚某某、公某某被依法執(zhí)行死刑。這三起案件均涉及對未成年人的嚴重性侵害,也引發(fā)了社會對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關注和思考。
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案件中,罪犯郭某某是一名民辦小學教師,在長達六年的時間里,他利用其教師身份,對多名小學女生實施奸淫達百余次,還多次猥褻其他小學生。尚某某則專門物色脫離家庭、學校監(jiān)護的低齡幼女作為犯罪目標,長期對被害人實施性侵害,并偷拍視頻、照片進行要挾。公某某則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予以精神控制并實施性侵害,導致一名被害人自殺身亡。
近年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態(tài)勢,且呈現(xiàn)出一些明顯的特點:一是熟人作案占比高,親屬、教師、鄰居、網友等熟人成為主要犯罪主體。二是犯罪對象多為自我保護能力差、家庭監(jiān)護薄弱的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兒童、智力發(fā)育遲緩兒童受害情況尤為突出。三是犯罪手段更加隱蔽,犯罪分子多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特點,采用誘騙、脅迫等手段實施性侵害,甚至利用網絡進行引誘和洗腦。四是犯罪場所多樣,賓館、出租屋及酒吧、KTV等場所成為高發(fā)地,個別案件甚至發(fā)生在校園內。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負責人指出,人民法院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各類犯罪依法嚴厲打擊,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終堅持“零容忍”態(tài)度。此次對三名罪犯依法判處并執(zhí)行死刑,彰顯了人民法院堅決依法嚴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鮮明立場。
落實性教育進課堂
涉及性侵的罪犯得到法律嚴懲讓人拍手稱快,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頻發(fā)更引發(fā)了人們對性教育的思考。為何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頻發(fā)?如何更科學有效地對未成年人進行性教育?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024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3)》披露,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3286人,提起公訴67103人,同比分別上升35.3%、14.9%。
專家指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頻發(fā)與未成年人性教育缺失有很大關系。一方面,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被教育要尊重、保護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身體,缺乏基本的性理念和性規(guī)范行為教育。另一方面,“性是羞恥的、見不得人的”等觀念仍被灌輸給很多孩子,導致部分未成年人懷有僥幸心理。
此外,當前的性教育現(xiàn)狀也存在一些問題。學校性教育大多內容單一,缺乏全面性、系統(tǒng)性和社會性別視角。青春期孩子在性意識覺醒程度和性知識的掌握上存在一個“剪刀差”,使得一些青少年很難從認知和道德層面對生理的本能沖動加以合理限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將“性教育”寫入法律文件中,要求學校、幼兒園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性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方式方法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家長和學校首先要扭轉對性教育的認知,不要僅僅將其視為生理知識的教育,還要包含性觀念和性規(guī)范行為的教育。
性教育的關鍵是學校??茖W系統(tǒng)、全面惠及每個孩子的性教育只有在學校才能真正落地。學校應該加強性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師資培訓,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全面、系統(tǒng)的性教育。同時,家長也應該積極參與孩子的性教育過程,與孩子進行坦誠的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性觀念和性規(guī)范行為。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頻發(fā)提醒我們,必須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綜合央廣網、紅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