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峽縣“擁軍奶奶”王笑娟連續(xù)十余年為新兵送鞋墊——
“希望孩子們墊上我做的鞋墊能站得穩(wěn)、行得遠,更好地保家衛(wèi)國!”在河南省西峽縣新兵役前教育訓練基地,100多名“準新兵”每人收到一對手工鞋墊,這是該縣89歲的醫(yī)院退休干部、老黨員王笑娟精心縫制出來的。
王笑娟1935年10月出生在革命軍人家庭。1948年,年僅15歲的姑姑王叔慧在開封女子師范學校加入地下黨組織,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姐姐王紹維1949年參軍入伍,在第二野戰(zhàn)軍西南科技局工作。王笑娟介紹:“我的姑父李文范在抗美援朝期間訪問志愿軍時不幸犧牲,姐夫劉永昌、妹夫付志華、表弟等家人都有當兵的經歷。40多年來,家族中先后走出15位革命軍人,有60多人入黨?!?/p>
受紅色家風的熏陶,王笑娟從小就萌發(fā)了愛黨愛國愛軍的使命感。王笑娟平時最愛看國防軍事類節(jié)目,2013年她偶然看到西峽縣電視臺《軍歌嘹亮》一期節(jié)目中,好軍嫂張榮在歡送新兵入伍時為新戰(zhàn)士贈送鞋墊,也有了給新兵做鞋墊的想法。有一次從電視上看到民兵訓練時把腳磨破的鏡頭,王笑娟很心疼,連夜縫制了200多雙鞋墊送給他們。
為了做好每一雙鞋墊,從布料選購、糊袼褙到畫樣、粘樣,她都一絲不茍、嚴格操作,尺寸從40碼到44碼在背面仔細標注,經常一忙就是大半夜,鞋墊越做越精致。王笑娟還用紅色的絲線繡上了“擁軍”字樣,針針線線飽含著真情。這一堅持就是10多年,有的戰(zhàn)士舍不得穿,將鞋墊作為紀念品珍藏。新疆某部西峽籍初級軍士趙晨博,因不能適應役前教育,幾次想打“退堂鼓”。當收到王奶奶的鞋墊后,他感慨道:“想一想王奶奶這么大年紀,還堅持為我們做鞋墊,一針一線都藏著愛,我不能給父母臉上抹黑。”趙晨博入伍后,多次參與重大演訓任務,因表現(xiàn)突出被評為“四有”優(yōu)秀士兵。
近兩年,王奶奶患上了支氣管炎、腿痛等疾病,不能親自送鞋墊,但她依然堅持把100多雙鞋墊縫制好,委托兒子王建英把鞋墊轉交給新兵們,囑咐他們“刻苦訓練,早傳捷報,為家鄉(xiāng)增光添彩!”10多年來,王奶奶送給新兵的鞋墊達2000余雙。
“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王奶奶自1990年退休以來,時刻不忘共產黨員的責任。她為社區(qū)的軍嫂義務看孩子、做棉衣,為災區(qū)捐款捐物;誰家婦女兒童有個頭疼腦熱,她就利用早年的臨床醫(yī)術義務診治;誰家有困難她都伸出友愛之手,足跡踏遍大街小巷。30多年來,她義務做好事600余件,獲評西峽縣“最美擁軍奶奶”“道德模范”“西峽好人”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潘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