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種植戶經濟收入均有重要作用,但玉米病蟲害類型多,導致玉米品質差、減產,妥善防治病蟲害能夠促進玉米提質增產,具有現(xiàn)實意義。文章強調玉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通過對常見玉米病蟲害發(fā)生機理和危害方式的了解,探討綜合防治措施。研究內容為玉米病蟲害防治提供技術思路,針對不同病害和蟲害采取防治措施,保障玉米栽培效果,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玉米是我國重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對社會民生、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均有影響。玉米病害有大斑病、枯葉病等,蟲害有紅蜘蛛、玉米螟蟲等,感染病害或蟲害的玉米植株長勢差,質量和產量下降,影響經濟效益,以何種方法防治玉米病蟲害是亟需研究的課題。針對玉米病蟲害類型多、危害嚴重的特點,下文探討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為玉米優(yōu)質高產栽培提供保障。
一、玉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蟲害對玉米的影響在于破壞玉米正常生長狀態(tài),導致玉米品質差,大規(guī)模減產,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減少種植人員經濟收入。玉米全生育期可能感染多種病害和蟲害,采取全流程綜合防治措施能夠保障玉米正常生長,對種植戶創(chuàng)收有益,避免因病蟲害造成較大經濟損失。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水平提高,利用信息技術全面監(jiān)測玉米病蟲害,根據玉米栽培現(xiàn)狀采取源頭防治措施,促進玉米生長。從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來看,玉米病蟲害防治也具有現(xiàn)實意義,若病蟲害猖獗,不僅影響玉米植株生長,還可能破壞土壤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削弱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病蟲害防治過度依賴農藥將導致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治難度,造成環(huán)境污染。因此,以綠色無公害理念開展病蟲害防治措施,倡導綜合防治原則,在玉米全生育期內科學防治,保障玉米正常生長的同時防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玉米栽培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二、玉米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
1、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
①玉米大斑病病害分析
涼爽區(qū)域易發(fā)生玉米大斑病,葉片、苞葉、葉鞘等部位均可能感染病害。葉片感染大斑病,危害范圍沿葉脈逐步擴展,病害嚴重時整個葉片發(fā)生異常。田間溫度20~25℃、高濕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發(fā)生,部分受害玉米植株表面有灰黑色霉狀物。
②玉米大斑病綜合防治
合理選種,要求玉米品種具備抗病性,適應當地土壤和氣候,健壯生長,抵御病害。適當早播,條件允許時實行輪作,減少田間帶菌量。由于田間高濕易發(fā)生玉米大斑病,及時摘除底部2~3片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濕度,破壞玉米大斑病發(fā)病條件。在玉米全生育期做好田間管理,若玉米植株感染病害,盡快清理至田外指定區(qū)域統(tǒng)一處理。50%的多菌靈或50%的甲基硫菌靈等藥劑可用于防治玉米大斑病,每隔10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
2、枯葉病防治措施
①枯葉病病害分析
葉片感染枯葉病的主要癥狀是由初期水滴狀灰色斑塊發(fā)展為后期暗色大斑塊,若未及時防治,斑塊沿葉脈方向擴展,危害面積擴大,葉片脫水,出現(xiàn)縱裂棕色斑塊,多個斑塊融合至一起,葉面無法正常生長,最終變黃枯死。玉米植株感染枯葉病后的癥狀與環(huán)境有關。例如,降雨天氣斑塊存在黑色霉點??共∧芰θ醯挠衩灼贩N感染枯葉病后,初期葉片脈絡周邊有小斑點,后續(xù)逐步擴大。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病害感染范圍有擴大跡象,部分玉米植株直接表現(xiàn)為后期癥狀,種植戶發(fā)現(xiàn)田間病情時玉米植株已經明顯受害,防治難度大,影響玉米植株生長發(fā)育。
②枯葉病綜合防治
選擇抗性品種,依靠品種優(yōu)勢防治病蟲害,要求品種適應田間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茁壯生長。田間通風條件差、濕度高時容易發(fā)生病害,種植戶及時摘除植株下部2~3片葉,清理田間雜草,做好排灌,優(yōu)化玉米生長狀態(tài),破壞發(fā)病條件,通過農業(yè)措施防治枯葉病。玉米秸稈攜帶病菌,玉米收獲后集中處理秸稈,防止因田間帶菌量多導致下一茬種植時頻發(fā)病害。玉米感染枯葉病后,采用藥劑進行防治。例如,800倍液的菌靈乳油或500倍液的多菌靈等均是常用藥劑,每隔10d噴施1次,連續(xù)3次。
3、玉米圓斑病防治措施
①玉米圓斑病病害分析
玉米葉片感染圓斑病,初為水浸狀病斑,后發(fā)展為帶有同心輪紋的圓形大斑,病害顏色因病程不同存在差異,初期呈淡綠色或淡黃色,后期以褐色為主。玉米苞葉感染圓斑病,小斑點擴展,發(fā)展為圓形大斑。玉米果穗感染圓斑病,品質下降、減產,原因在于病菌侵染能力強,受害果穗變形彎曲,穗軸凹陷,籽粒干秕、發(fā)黑。
②玉米圓斑病綜合防治
精選抗病品種,規(guī)范調種,加強檢疫,利用拌種、包衣等方法處理種子,做好源頭防治。玉米吐絲盛期,根據田間圓斑病發(fā)生情況采用藥劑防治。例如,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用量為100g藥劑兌水50~75kg/667m2,用法為著重均勻噴施果穗,每隔7~10d進行1次,連續(xù)2次。
4、 玉米粗縮病防治措施
①玉米粗縮病病害分析
苗期是玉米粗縮病高發(fā)階段,最初癥狀為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玉米植株5~6片葉即可顯癥,癥狀由最初的心葉基部開始擴張,逐步覆蓋整個葉片。除苗期外,玉米其它生育期也可能感染粗縮病,癥狀相對較輕。玉米植株感染粗縮病后,心葉無法正常展開,節(jié)間短粗,葉片背部葉脈有蠟白色條紋。玉米植株生長至9~10片葉,受害植株生長發(fā)育異常,頂部葉片簇生,植株矮化,不能抽穗結實,難以保障玉米品質和產量。
②玉米粗縮病綜合防治
根據種植條件選擇抗病蟲害玉米品種,剔除癟粒及其他不具備生長潛力的種子,用內吸殺蟲劑包衣和拌種,妥善處理種子,以間接方式防治玉米粗縮病,即防治可傳播病害的灰飛虱,以免玉米苗期感染粗縮病。防治藥劑采用5%蚜虱凈乳油2500倍液,噴霧時間為玉米出苗后至三葉期前,噴霧范圍包含玉米種植地塊、田間地頭雜草,根據病害防治效果控制噴霧頻率,通常連續(xù)2次防效較佳,間隔時間約10d。玉米粗縮病防治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拌種和噴霧配合進行,通過多種措施保證防效。
5、黑粉病防治措施
①黑粉病病害分析
玉米感染黑粉病后,近地面的莖基部有小瘤狀物。幼苗抵抗力差,容易感染黑粉病,幼苗高度達到0.3m左右時病害明顯,幼苗長勢差,甚至枯死。黑粉病是一種嚴重危害玉米植株生長的侵染性病害,葉片、氣生根等具備分生能力的地上幼嫩組織均可能感染病害。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長階段感染黑粉病的癥狀不同。例如,拔節(jié)前的癥狀在于葉片有小菌癭,分布規(guī)律是從葉片基部向上成串密生。
②黑粉病綜合防治
除了通過選種、規(guī)范栽培等方法預防黑粉病外,玉米全生育周期內需要加強檢查,及時采用化學藥劑防治已發(fā)生的黑粉病。病株率達到8%以上時,每7d噴施1次15%三唑酮可濕粉劑,連續(xù)2~3次,用量為藥劑900~1200g/hm2兌水750~900kg,經過多次防治,全面控制黑粉病,也可采用0.3°石硫合劑等藥劑進行防治。
6、玉米紋枯病防治措施
①玉米紋枯病病害分析
玉米葉鞘感染紋枯病,病斑由圓形發(fā)展為云紋狀,顏色由灰綠色轉為黃色至紅褐色,田間濕度高時可見病斑有白色霉狀物。葉片等部位也可能感染紋枯病,受害部位生長異常。病害發(fā)生迅速、危害范圍廣、若防治不當,植株可能死亡。
②玉米紋枯病綜合防治
規(guī)范栽培,加強田間管理,提供良好水肥條件,促進植株生長,提升抗病性,破壞玉米紋枯病發(fā)生條件。田間病株率超過8%,利用化學藥劑噴霧防治。例如,500g/L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25~150mL/667m2、240g/L腈苯唑·噻呋酰胺懸浮劑30~40mL/667m2。結合天氣預報確定噴霧防治時間,要求風力在3級以下,避免因風的吹動導致藥劑防治效果變差;避免雨前施藥,否則雨水沖刷導致藥效變差,施藥后4~8h內降雨需補噴;噴藥時間選擇早晚涼爽時段,避免午間高溫時段噴藥。準確控制藥劑用量和兌水量,向病害部位均勻噴施,不可漏噴和過量噴灑。噴施1次能夠較好控制玉米紋枯病,田間病害嚴重時增加1次,間隔時間7~10d。
7、玉米銹病防治措施
①玉米銹病病害分析
玉米主脈及葉片感染銹病,由初期淡黃色斑點發(fā)展為后期紅褐色孢子,部分葉片布滿孢子。銹病對玉米植株的危害體現(xiàn)在葉片干枯、籽粒干癟等方面,是一種易導致玉米品質和質量雙重下降的病害。
②綜合防治
根據栽培條件,挑選抗病玉米品種,降低生長期間的病害發(fā)生率。種植人員重視田間管理,做好田間排灌,維持良好的土壤墑情,測土配方施肥,提供足夠養(yǎng)分由植株吸收。田間維持良好通風條件和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提升玉米植株抵抗力。若田間發(fā)生銹病,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例如,每10d噴施1次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連續(xù)2~3次,針對玉米銹病危害嚴重的特點,搭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綜合防治,盡快阻止病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病株殘體攜帶病菌,可能再次誘發(fā)病害,需要在玉米采收后及時清理干凈。
三、玉米常見蟲害及防治措施
1、紅蜘蛛防治措施
①紅蜘蛛蟲害分析
玉米抽穗后容易發(fā)生紅蜘蛛蟲害,害蟲侵害玉米植株的方式是刺吸葉片養(yǎng)分,影響葉片生長,受害部位有諸多黃白色斑點。紅蜘蛛繁殖受田間環(huán)境影響,若田間干旱,紅蜘蛛數量多,危害范圍擴大。玉米植株遭受紅蜘蛛侵害后,籽粒秕瘦,品質差、產量低,玉米栽培經濟效益下降。
②紅蜘蛛綜合防治
精心選種,采用包衣方式處理種子。冬春季節(jié),磙壓、耙耱玉米栽培地塊,紅蜘蛛受到碾壓作用后窒息死亡,減少田間害蟲數量。深耕滅茬、翻除、清理紅蜘蛛。及時清理田間雜草,破壞紅蜘蛛繁殖場所。根據紅蜘蛛趨色性進行物理防治。例如,每667m2懸掛25張黃板或藍板用于誘殺害蟲,根據蟲害分布和嚴重程度適當調整懸掛數量,加強防治效果。通過生物措施防治紅蜘蛛,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避免污染和殘留,具體措施包含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田間紅蜘蛛猖獗時,每隔7d噴施1次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連續(xù)2~3次的防治效果較好,可以與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等化學藥劑交替使用,解決長期使用相同藥劑導致紅蜘蛛產生抗藥性的問題。
2、玉米螟蟲防治措施
①玉米螟蟲蟲害分析
玉米螟蟲在玉米各生育期均可能發(fā)生,是一種分布范圍廣、危害能力強的害蟲,受害玉米植株空稈倒伏,影響玉米品質和產量。幼蟲危害心葉,初期未顯現(xiàn)明顯癥狀,待葉片展開后可見前期遭受蟲害的部位有大量小孔。成蟲取食莖稈、葉片等部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分,籽粒遭受蟲害后,水分和養(yǎng)分含量降低,造成癟粒,減產嚴重。
②玉米螟蟲綜合防治
根據種植條件推廣抗蟲品種,選種時注意株高、生育期等影響玉米抗蟲害效果的生長因素。根據田間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玉米生長特性科學密植。深翻土壤,翻出與消滅害蟲。測土配方施肥,少施氮肥,預防玉米植株貪青招蟲。根據玉米植株生長階段采取化學防治措施,新葉末期用50%巴丹150g/667m2兌水150kg噴霧防治,此階段幼蟲集中在新葉叢中,因此著重噴施心葉。玉米穗期,80%敵敵畏250mL和18%殺蟲雙500mL兌水120~150kg,每隔7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能夠有效控制玉米螟蟲。
3、玉米粘蟲防治措施
①玉米粘蟲蟲害分析
玉米粘蟲是一種雜食性、毀滅性害蟲1年3代,繁殖速度快,影響玉米植株生長發(fā)育,以第2代害蟲尤為明顯,短時間內葉片被害蟲吃光,若田間溫度高,蟲害更加嚴重,遭受蟲害的玉米植株僅剩光桿,部分田塊顆粒無收。玉米粘蟲喜溫暖高濕環(huán)境,常見于栽培密度高、雜草叢生的地塊,田間濕度高時更易爆發(fā)蟲害。第1代粘蟲隨氣流遷飛至田間,時間集中在5~6月雨水較多時,若未及時防治,6~7月、8月依次出現(xiàn)第2代、第3代粘蟲,危害時間長,導致玉米大面積減產。
②玉米粘蟲綜合防治
若前茬為小麥,要及時清理田間雜草和秸稈,減少田間蟲源。規(guī)范栽培,玉米出苗后深耕滅茬,控制害蟲。在田間設置沾糖醋藥液的草把,誘殺粘蟲。幼蟲3齡前,田間噴施菊酯乳油與水稀釋后的藥液,每隔7~14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藥劑拌土撒施能夠減少害蟲,應用效果較好的有辛硫磷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類農藥。
4、小地老虎防治措施
①小地老虎蟲害分析
2齡幼蟲取食玉米心葉,心葉不能正常生長,隔天心葉枯萎;3葉齡幼蟲取食嫩莖;進入暴食期的4~6齡害蟲危害能力增強,影響玉米植株生長。小地老虎屬于地下害蟲,日間鉆進土壤,夜間鉆出,此習性加大防治難度。小地老虎在田間雜草產卵,孵化出的幼蟲具備危害能力,危害不同生長階段的玉米植株。例如,幼蟲啃食玉米心葉,受害部位有針孔狀小點,隨著玉米生長,害蟲啃食植株臨近地面的嫩莖,若蟲害嚴重,受害植株根莖斷裂。小地老虎侵害能力強,侵害的玉米植株發(fā)生死亡后,轉移至臨近植株繼續(xù)侵害,若防治不及時,將嚴重影響玉米植株生長。
②小地老虎綜合防治
根據氣候條件和玉米生長特性適時早播,錯開幼蟲危害期。播種前翻地,清理田間雜草,破壞害蟲產卵場所以及減少雜草上的蟲卵量。夏玉米田,及早除草。小地老虎化學防治藥劑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藥劑40~100g兌水40kg/667m2,每隔7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也可以采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等藥劑防治小地老虎,時間以幼蟲3齡前為宜,盡早防治以免蟲害持續(xù)發(fā)生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玉米病害和蟲害類型多,不同病蟲害的發(fā)生機理以及危害特點各異,均會影響玉米質量和產量,降低種植戶經濟效益,危及糧食安全。相關農業(yè)研究人員要重視玉米病蟲害防治,了解病蟲害特點,根據當地玉米種植條件推廣綠色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為玉米種植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做好玉米全生育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筑牢農產品安全防線,提高玉米質量和產量,促進農戶增產增收,推動我國農業(yè)長遠發(fā)展。
(作者單位:550100 貴州省羅甸縣農業(yè)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