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元是指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在細化課程標準基礎上,系統(tǒng)分析課程內容所承載的價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課時碎片化教學,整體設計以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提升為目標,以大概念為統(tǒng)攝,以完成大任務為中心,實現(xiàn)大單元整體教學。大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推開“三重門”:研讀課標和教材,提煉大概念;歸納重難點,確定主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設計系列化的任務。本文以《遵守社會規(guī)則》議題式教學為例,一一推開單元整體教學的“三重門”。
一、提煉單元大概念,讓素養(yǎng)有落實
大概念是抽象的知識概括,是在具體事實的基礎上經過提煉加工而生成的。大概念通常需要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綜合性任務的過程中建構。在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依據課標提煉大概念直接有效。
在進行《遵守社會規(guī)則》單元教學設計時,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規(guī)定了第四學段的目標:遵守社會公德,理解誠信,團結同學,寬容有愛,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認識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主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課程內容對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等提出了相關要求,同時也給予了議題式教學提示。因此,本單元的大概念是“道德和法律是主要的社會規(guī)則,學習和踐行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提高道德修養(yǎng),增強法治意識,做遵紀守法的新時代公民”。這個大概念作為本單元整體教學的“綱”,教師在此引領下,確定引領性的主題,篩選教材內容設計單元大任務。
二、確定單元主題,讓教學有引領
提煉了大概念之后,教師必須完整地學習和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甚至跨年級、跨學段的教材都要掌握,圍繞核心內容,了解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在眾多零散碎片的知識中尋找它們的可通性,從而找到某個聚合點,進而形成具有條理性的邏輯思路,將大概念轉化成一個可思考探究的“主題”。
本單元的主題為“遵守道德與法律”,這樣抽象而概括的主題具有引領性,作為“脈”,將整個單元了解規(guī)則、遵守道德、遵守法律的內容串起來。這個主題能夠很好地承載課標內容,凸顯課程育人價值。
單元主題在每課時中的體現(xiàn)是針對教學內容的分解和細化,是顯性的、具體的,是對單元大概念的具體化、層次化呈現(xiàn)。
三、設計單元任務,讓學習有體驗
議題式教學中的活動任務是指各種活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成的教學目標。大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將總議題作為核心大任務,創(chuàng)設復雜而真實的情境,解決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的問題,在任務解決的過程中調動和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在任務的解決完成中引導學生串聯(lián)整個單元的內容,關注現(xiàn)實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在真實氛圍和情境下,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進行學習內容的遷移、應用,形成對學習內容的整體性把握和系統(tǒng)性認知,從而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我們將本單元的議題設計如下:
總議題:杜絕校園欺凌,讓“陽光”溫暖“少年的你”。
議題1:透過校園欺凌了解社會規(guī)則。
議題2:讓校園中應有的“陽光”驅散校園欺凌。
議題3:拿起法律武器,守護“少年的你”。
整合本單元社會生活講道德、法不可違、預防犯罪的相關內容,在議題1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如下任務:
議學任務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校園內存在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和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設計調查問卷的內容,以此讓學生了解調節(jié)我們行為的規(guī)則,如紀律、道德和法律等,列舉校園內可能存在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有哪些,通過學習和探究初步對不同的校園欺凌行為進行定性。進一步探討“為什么良好的校園秩序需要規(guī)則、自由是有邊界的”。通過近年來涉及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懂得既要自覺遵守規(guī)則,也要積極維護和改進規(guī)則。
在議題1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角色審視校園欺凌行為,在議題2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任務2。
議學任務2:選取調查問卷中經常出現(xiàn)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編寫校園情景劇,進行角色扮演,分別從施暴者、被欺凌者、旁觀者等不同角度來演繹。
情景劇展示學生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分情況對同學間相處的矛盾或暴力問題進行討論。角色扮演中,首先站在施暴者角度來看,從道德方面,如何從尊重、以禮相待等角度來處理同學間的關系;從法律方面,探討不同的欺凌行為因其危害程度不同分屬哪一類違法行為,分析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學生進一步思考,同學間的相處,不需要使用“暴力”,更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校園中應有的“陽光”除了法律,還有彼此尊重、關愛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等。延伸拓展到社會中其他的類似行為,亦是如此。站在被欺凌者角度來看,增強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旁觀者也明白了不能做“無聲的幫兇”,需要維護規(guī)則、維護法律,勇敢地發(fā)聲,守護正義。通過本任務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善惡、防微杜漸,樹立規(guī)則意識和法治意識,逐步實現(xiàn)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整合本單元維護規(guī)則、遇到侵害依法求助的途徑、應對違法犯罪行為的相關內容,在議題3中設計任務3。
議學任務3:通過到當?shù)毓矙C關、司法機關實地采訪的方式,對警察、律師、檢察官、法官等進行調查訪問,探究依法維權的途徑和方法,為被欺凌者提供一份實用的維權手冊。
通過議題2的學習,了解了違法行為的類型及應受處罰,完成本任務需要小組合作設計好采訪問題,結合教材知識和采訪結果,列舉出依法維權的程序和途徑。從被欺凌者的角度出發(fā),當受到欺凌后,依據手冊如何保護自己,維護合法權益。再從旁觀者角度,探究如何有勇有謀地制止校園欺凌行為。
在以上一系列子任務的探究和實踐后,以始為終,設計議學任務4來回應總議題,來評價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效果。
議學任務4:通過制作預防校園欺凌的海報、發(fā)表主題演講、發(fā)布倡議書、召開主題班會,也可以面向家長,如設計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有效杜絕校園欺凌行為,讓陽光充滿校園,讓每一個少年都能快樂成長。
圍繞“杜絕校園欺凌行為”這一核心任務,在完成前面系列任務串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相關知識與能力。最后通過任務4這一表現(xiàn)性任務,進行綜合應用。此表現(xiàn)性任務的設計更具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無論學生采取哪種表現(xiàn)形式,都是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將本單元的大概念落實到生活中、實踐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