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傳達是國畫的靈魂,它不僅體現了作品的藝術美感和文化深度,還可以觸動觀者的心靈,引發(fā)其情感共鳴和深層次的思考,是評價國畫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在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中,藝術構思與形象塑造的核心在于意境的傳達與表現,探索如何有效地表達意境、營造多樣化的意境氛圍始終是藝術研究的重點。本文從虛實結合、以形寫神兩方面對意境的傳達方式進行了探討,從構圖、寄情于物、詩畫結合、線條等方面分析論述了國畫人物中意境的表達手法。
意境,作為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核心概念,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不僅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的深邃,更蘊含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意境的營造,是藝術家通過作品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社會現實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超越具體形象的精神空間,使觀者能夠在這個空間中產生共鳴,體驗到一種超越現實的美感。
清代國學家王國維在其意境理論中提出了“情”與“景”統一的藝術創(chuàng)作原則。意境的美學價值,不僅體現在藝術作品的審美效果上,更體現在它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滋養(yǎng)和提升上。通過意境的營造,藝術作品能夠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提升精神境界。
國畫中的寫意人物畫是一種追求意境與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它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墨色和筆觸,捕捉人物的神態(tài)與氣質,而非過分追求形象的逼真。在寫意人物畫中,畫家往往注重內心情感的抒發(fā)和對人物精神特質的捕捉,通過夸張、概括和象征等手法,傳達出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這種繪畫風格強調的是“意在筆先”,即在動筆之前已經構思好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然后通過筆墨的運用,將這種“意”生動地表現出來,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遠的文化內涵。寫意人物畫不僅僅是對人物形象的再現,更是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和藝術再現,它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中“形神兼?zhèn)洹钡膶徝雷非蠛驼軐W思想。
一、寫意人物畫中意境的傳達方式
(一)虛實相生
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虛實相生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它通過對比和襯托,創(chuàng)造出一種超越直觀視覺的意境。這種手法在寫意人物畫中尤為突出,它不僅體現了畫家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追求。
在中國畫中的寫意人物畫家的人數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多,和山水、花鳥畫家相比要少許多,但是,寫意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熱潮很活躍,且朝著多樣化與質量化發(fā)展,吳光甫便是其中表現杰出的一位。吳光甫在其作品《一簾春風》中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技巧,通過“九十度”排列與“非九十度”的造勢與沖突,以及虛實的疊加重合與裝飾性符號意識的應用,創(chuàng)造出一種春風拂面、萬物復蘇的生動場景。畫中的人物或景物,通過虛實變化,展現出春日里生機勃勃的氣息,同時也傳達出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樣的技巧也被應用在《清香》這幅作品中,吳光甫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精心的構圖,將觀者的視線引向畫中的主體—一位女子。他通過注重造型細節(jié)的強化、深刻與放大化,使得女子的形象生動而立體。同時,他通過筆墨的“飛白”與“虛淡”的應用,實踐了“以淡得深,因渴成潤”的藝術理念,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超然物外的意境。女子身后的背景則以較為虛化的手法處理,與主體形象形成對比,進一步強化了畫面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二)以形寫神
國畫人物畫中的以形寫神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它強調通過人物的外在形態(tài)來捕捉和傳達其內在的精神特質和情感狀態(tài)。這種手法不僅僅局限于對人物外貌的精確描繪,更重要的是通過筆觸、線條、色彩和姿態(tài)等元素,展現人物的氣質、性格和情感。在以形寫神的作品中,畫家往往追求的是一種超越形象的精神表達,使觀者能夠透過人物的外在形態(tài),感受到其內在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變化。通過這種意境傳達方式,國畫人物畫能夠以一種含蓄而深刻的方式,引發(fā)觀者的共鳴和思考,從而達到一種藝術與觀者心靈溝通的效果。魏晉時期,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保氏汝U述了形與神的辯證關系,并提出了對“神”的傳達的重要性。
在顧愷之的《魏晉勝流畫贊》中,他進一步闡釋了“以形寫神”的內涵。他提到,人物畫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如長短、剛軟、深淺、廣狹,以及點睛等,都關系到人物的“神氣”。這些細節(jié)的準確把握和表現,是傳達人物精神的關鍵。即使是最微小的失誤,也可能導致人物的“神氣”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整幅畫作的藝術效果。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不僅要注重人物的外在形態(tài),更要深入挖掘和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這種對“神”的傳達,是人物畫藝術的靈魂,也是衡量一幅人物畫作品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
二、寫意人物畫中意境的表達手法
(一)巧妙的構圖
在寫意人物畫中,巧妙的構圖是意境傳達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它通過精心設計的布局來引導觀者的視線和思維,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諧而又富有節(jié)奏感的視覺體驗。畫家通常運用留白、平衡、對比等構圖技巧,以及對空間、比例和動態(tài)的靈活處理,來強化主題,突出人物的精神特質和情感表達。例如,通過留白,畫家可以在畫面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靈的背景,讓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同時也為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通過平衡與對比,可以增強畫面的動態(tài)感和層次感,使人物與環(huán)境相互呼應,形成一種內在的和諧。構圖的巧妙運用,不僅能夠使畫面更加生動和富有表現力,還能夠深刻地傳達出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在《洛神賦圖》中,顧愷之以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藝術構思,將曹植筆下的洛神呈現得既真實又虛幻。畫面中,洛神身姿輕盈,衣袂飄飄,仿佛在洛水之上翩翩起舞,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淡淡的憂郁和對塵世的眷戀,與周圍山石、林木、河水、云霧的空間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夢幻迷離的藝術氛圍。畫家巧妙地運用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的構圖手法,通過流暢的線條和富有變化的墨色,不僅捕捉了洛神的形態(tài)之美,更深刻地傳達了一種空靈、超然的藝術效果。這幅畫不僅僅是對洛神形象的再現,更是對曹植《洛神賦》中情感和哲理的深刻詮釋,將人物離別時的悲傷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煮茶圖》中,丁云鵬以其精湛的藝術手法,巧妙地安排了人物、茶具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布局,營造出一幅寧靜而充滿詩意的畫面。畫中的主體人物全神貫注于煮茶的每一個細節(jié),動作細膩而充滿儀式感,透露出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tài)度。周圍的環(huán)境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山石、流水、樹木,既不失自然之美,又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的雅致。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境,反映了文人雅士追求心靈寧靜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
(二)寄情于物
在寫意人物畫中,“寄情于物”是一種通過賦予非生命物體以情感和意義,來傳達人物內心情感和作品意境的表現手法。畫家常常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如酒杯、書籍、樂器或自然元素等,作為情感的投射和傳遞媒介。通過這些物品與人物的互動,或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呈現,畫家能夠巧妙地表達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如喜悅、哀愁、孤獨、豪放等。這種手法不僅豐富了畫面的內涵,增加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也使觀者能夠在欣賞畫作的同時,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動和作品所要傳達的深層意境,實現情感與意境的共鳴。
盧沉的《醉酒圖》通過人物醉態(tài)的生動刻畫、環(huán)境氛圍的巧妙營造、筆墨色彩的大膽運用,以及酒作為情感載體的寄情于物手法,傳達了一種超脫、放縱、豪放的意境。畫中人物或坐或臥,表情豐富,動作夸張,與酒壺、酒杯等環(huán)境元素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熱鬧而又放縱的氛圍。盧沉運用濃墨重彩表現人物醉態(tài)和酒的濃烈,同時通過酒這一元素,表達了對人生、對友情的深刻感慨和思考。《醉酒圖》不僅展現了人們在酒的麻醉下釋放自我、忘卻煩惱的愿望,也體現了對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的感慨。
(三)詩畫結合
在寫意人物畫中,“詩畫結合”是一種通過將詩歌與繪畫藝術相結合來傳達意境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還增強了作品的情感表達和思想內涵。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會在畫中巧妙地融入詩句或者以畫來詮釋詩意,使得觀者在欣賞畫面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詩句中的韻律美、節(jié)奏感和深遠意境。詩與畫的結合,能夠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共同構建一個更為完整和立體的藝術世界,使畫家能夠更深刻地表達情感與意境,傳達出一種超越具體形象的精神追求和哲學思考。
自明清以來,中國的人物畫多以工筆為主。而范曾則繼承了南宋梁楷以來簡筆潑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范曾的《風風雨雨挾江來》通過詩畫結合的手法,巧妙地將文學與繪畫藝術融為一體,傳達了一種深沉而激昂的意境。在這幅作品中,范曾運用了強烈的視覺元素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描繪了風雨交加中的江景,波濤洶涌,氣勢磅礴,展現了自然界的壯觀與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時,畫中的題詩進一步強化了畫面的情感表達和意境營造,通過詩句的韻律和意象,傳達了一種對人生風雨、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慨,以及在逆境中堅持前行、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在《奕秋課徒圖》中,范曾描繪了古代圍棋高手奕秋教授徒弟的場景。畫面中,奕秋神情專注,姿態(tài)莊重,而徒弟們則聚精會神地聆聽教誨,體現了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這樣的視覺呈現不僅再現了古代圍棋教育的莊重氛圍,更通過畫中蘊含的詩句表達了對學習、傳承和智慧追求的頌揚。
(四)以線條造型
在寫意人物畫中,“以線條造型”是一種通過簡練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條來捕捉和表現人物的神態(tài)、氣質和情感的藝術手法。畫家不拘泥于細節(jié)的精細刻畫,而是通過線條的粗細、濃淡、剛柔來傳達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內在情感,寥寥數筆便能勾勒出人物的個性和靈魂。這種手法強調以少勝多,以簡馭繁,通過線條的自由揮灑和變化,創(chuàng)造出一種超越具體形象的精神空間和情感氛圍,使觀者能夠在欣賞畫作的同時,感受到一種超越現實的意境和情感共鳴。
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其獨特的線條造型和減筆技法,巧妙地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自由奔放的意境。畫中李白的形象通過寥寥數筆勾勒而出,簡練而傳神,舍棄了繁復背景,僅以幾筆線條便勾勒出詩人疏放不羈的個性和邊吟邊行的飄然姿態(tài),令人感受到其深遠的寓意和超凡脫俗的神韻。梁楷的這種大膽畫風不僅體現了他對李白個性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自身狂放不羈、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同時,畫作中流露出的禪意和對李白形象的自由揮灑,更使得這幅作品成為中國寫意人物畫中的稀世珍品。齊白石的《蝦》以其靈動的線條造型和獨特的寫意手法,精妙地捕捉了蝦的自然形態(tài)和生命力,傳達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意境。通過線條的粗細、濃淡變化,作品不僅展現了蝦在水中游動時的輕盈與靈活,還體現了畫家對生命活力的贊美和對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這幅畫作不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通過藝術的夸張和概括,表現了蝦的靈動和生命力,同時蘊含著對堅韌和靈活等文化品質的贊美,傳達了積極向上、適應環(huán)境的生活態(tài)度。
寫意人物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審美情趣,而且在意境與情感表達上展現了其獨到的藝術魅力。通過虛實相生、以形寫神、巧妙構圖、寄情于物、詩畫結合以及以線條造型等多種藝術手法,畫家成功地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觀、社會現實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超越具體形象的精神空間。這種藝術表現,超越了單純對人物外在形象的模仿,深入地挖掘并再現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它不僅反映了中國傳統繪畫“形神兼?zhèn)洹钡膶徝览砟詈驼軐W思考,也展現了畫家對自然與生活深邃的洞察和獨到的藝術追求。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藝術的發(fā)展,意境的傳達方式將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為傳統國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繼續(xù)煥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