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詩詞歌曲是以中國古典詩詞作為歌詞進行演唱的歌曲,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技巧和水平,還能全面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精神內涵。高校應多方面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或方法,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與聲樂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古詩詞歌曲的學習提升聲樂專業(yè)能力,傳承和保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
【關鍵詞】古詩詞歌曲;高校;聲樂;演唱
【中圖分類號】G642;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10—150—03
藝術歌曲最早出現(xiàn)在歐洲浪漫時期,歌曲中含有哲學意味的歌詞和獨特的作品風格受到西方人的喜愛。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tǒng),古詩詞是眾多文化瑰寶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中國古詩詞歌曲是融合了中國古詩詞和音樂而形成的,這些充滿詩意和音樂韻味的音樂作品,不僅蘊含著中國特有的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和情感之美,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濃縮和凝結[1]。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的各類藝術學習活動無疑都應該將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融入其中,特別是在聲樂教學領域,中國古詩詞歌曲是一種獨特的優(yōu)秀的聲樂教學素材,將其運用到聲樂教學中,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也能豐富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認同感和熱愛之情。因此,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科學高效地融入古詩詞歌曲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和實踐的重要課題。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積淀的結晶,古詩詞歌曲不僅體現(xiàn)了獨特的語言韻味和審美情懷,更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這些優(yōu)秀作品,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古詩詞歌曲概述
中國古詩詞歌曲是以中國古典詩詞作為歌詞進行演唱的歌曲,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流傳下來許許多多的古詩詞歌曲,從上古時代的簡約質樸,到盛唐時期的神韻遒勁,再到宋元明清各朝代的跌宕起伏,中國古詩詞始終保持著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從《詩經》《楚辭》,再到盛唐五古和詞牌,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它們不僅是文人墨客抒發(fā)情懷的載體,也是我們民族智慧與審美追求的縮影,在這些古詩詞里無不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中國古典音樂中的古詩詞歌發(fā)展歷史悠久,從宮廷雅樂到民間樂曲,從田園牧歌到山歌弄弦,從節(jié)慶民俗到婚喪祭祀,中國古詩詞歌曲無論是曲調旋律,還是內涵文化都昭示著中華文明的璀璨與博大[2]。
中國古詩詞歌曲受朝代更迭、語言變化、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一部分帶有曲譜的古詩詞歌曲幸存流傳下來如《白石道人歌曲》 ,另外還有一些古詩詞歌曲是根據(jù)殘譜或模擬古曲而流傳下來的歌曲如《太古遺音》《胡笳十八拍》《魏氏樂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等。還有一些中國古詩詞歌曲是原詞今曲,是以中國古詩詞為歌詞,在此基礎上運用西方作曲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具有中國傳統(tǒng)音律特征的藝術歌曲,如《花非花》《南鄉(xiāng)子》《春歸何處》《君之出矣》《楓橋夜泊》《踏莎行》《別董大》。這些古詩詞歌曲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對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水平具有極大的意義。
二、中國古詩詞歌曲在聲樂課中的價值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聲樂技巧與方法
學習和掌握古詩詞歌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學生付出持續(xù)的努力。首先,學生要全面了解這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點,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深入認知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機、文學內涵和情感走向。只有對作品有了全面的理解,才能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找到恰當?shù)难堇[方式。其次,學生要反復朗誦,融入作品的音韻節(jié)奏,熟悉其特有的語言風格。通過反復練習,學生不僅能掌握作品的音節(jié)發(fā)音,還能感受到作品蘊含的韻味和情感。再者,學生要結合作品的意境,運用富有感情的演唱方式,以飽滿的熱情展現(xiàn)作品的藝術魅力。這需要學生在反復朗誦的基礎上,不斷調整自己的發(fā)聲方式,探索最適合作品的演繹風格。最后,學生要主動參加相關的朗誦比賽或演唱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增強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只有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結合廣泛的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古詩詞歌曲的精髓,在聲樂表演中展現(xiàn)出其獨特的魅力。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習中國古詩詞歌曲并將其融入聲樂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技能,還能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首先,這些作品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哲學思想,學生通過學習和理解,能夠拓寬視野,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古代文人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詩詞歌曲之中,學生在感受其中的情懷和智慧時,也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其次,詩詞歌曲往往以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形式呈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言藝術素養(yǎng),這不僅有利于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也有助于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再者,中國古典詩詞融合了繪畫、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能培養(yǎng)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增強對美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說,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聲樂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能夠幫助他們全面發(fā)展,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三)有助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是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重要舉措。首先,這些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合其中能豐富聲樂教學內容,增強其藝術感染力。詩詞歌賦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追求,通過學習這些作品,學生能深入了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其次,這些作品要求特有的表演技巧,如吟唱、細膩的抒情等,學習過程能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深層次體會。最后,這些作品所傳遞的豐富情感,也能引發(fā)學生共鳴,這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更能提升其藝術修養(yǎng)有著這很好的幫助。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聲樂教學,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使之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策略
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聲樂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還能傳承我國悠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高校需要多方面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或方法,將中國古詩詞歌曲與聲樂教學有機結合。
(一)科學引導,精心安排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要將中國古詩詞歌曲有效融入聲樂教學,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將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融入課程內容,合理安排授課進度和教學重點。這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師要準確把握古詩詞歌曲的藝術特點,掌握其獨特的韻味和表達方式[3]。例如,唐詩的豪放與婉約、宋詞的激情與柔美等,都在歌曲中得以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領略古詩詞歌曲的魅力,學會欣賞和理解其中的意境。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組織學生朗誦、演唱比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增強學習興趣。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時,可以通過一些音樂游戲、哼唱練習等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韻味。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古詩詞歌曲,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為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貢獻力量。同時還要與音樂教育機構多交流合作,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和經驗。邀請一些知名的古詩詞歌曲專家進行講座,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感受古詩詞歌曲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類音樂比賽和演出,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為將來的音樂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二)精細教學,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在選擇古詩詞歌曲融入聲樂教學時,教師務必精心挑選那些富含深厚文化內涵的優(yōu)秀作品。如古詩《杏花天影》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可以解釋古詩詞的背景信息和創(chuàng)作動機,使學生能夠深入領悟作品內涵,然后讓學生注意自己嗓音、呼吸特點用美聲唱法來演唱這首古詩詞歌曲,在練習中體會歌曲的情緒,用不同的音色把這種音樂情緒表達出來,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制定適切的教學策略,確保每位學生在聲樂學習中都得到收益。《越人歌》是一首充滿韻味的中國古詩詞歌曲,將其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運用民俗唱法進行演唱練習,在字正腔圓的學習中學生的聲樂演唱技巧及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能夠刺激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并培育其審美品位。中國古詩詞歌曲有很多,不同的音樂作品都有其特有的風格和氣質,教師在進行選擇時要考慮實際教學情況,選擇一些經典有代表性的歌曲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jù)演唱的發(fā)生進行歌曲的選擇《將進酒》《青玉案·元夕》《靜夜思》《望岳》《望天門山》《滿江紅》都是學生熟悉的古詩詞,也是具有典型美學氣質的古詩詞歌曲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要具有出色的文學價值,還能讓學生在在聲樂練習的過程中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并通過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4]。
(三)深入分析,重視技巧訓練
中國古詩詞歌曲中蘊含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文化積淀,將其引入聲樂教學就必須對古詩詞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正確把握詩詞中的情感和價值觀。一般來說歌曲中的歌詞是古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而曲大多數(shù)是近現(xiàn)代的作曲家的作品。所以在教學中除了剖析古詩詞以外,還要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全面理解古詩詞歌曲的風格及演唱特點[5]。另一方面,聲樂教學強調練習的重要性,聲樂技術是影響學生發(fā)音、演唱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技巧的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唱法訓練、音色控制、音準把握等,在指導學生練習時可以先進行吟誦技巧的練習,中國傳統(tǒng)詩詞要求特有的吟唱方式,如抑揚頓挫的韻律、委婉細膩的感情表達,這些都是聲樂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掌握這些吟誦技巧,讓他們在誦讀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獨特的韻味。譬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李清照詞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柔婉抑揚,或是教授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瀲滟,波光粼粼”的緩緩吟誦,通過系統(tǒng)性的技巧訓練,讓學生掌握咬字和發(fā)音,然后進行清晰、正確的演唱技巧訓練可以很快的提高他們的聲樂演唱水平。
(四)多元教學,拓寬實踐機會
當前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能給學生提供舞臺表現(xiàn)的機會不多,而聲樂實踐對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都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利用高校內的舞臺資源,讓學生能將學習到的理論和技能應用到舞臺實踐中。如音樂會、迎新晚會、個人演唱會等,學生如果獲得了表演機會他就會認真分析演唱作品,反復練習并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力求以最高水平進行表演,而且舞臺表演也能對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這種機會畢竟不多,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能到舞臺生進行表演,所以作為高校及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梢耘c學校附近的社區(qū)、公益性機構聯(lián)合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聲樂藝術實踐活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把藝術實踐活動與古詩詞歌曲演唱結合起來[6]。如安排學生走進中小學進行嘗試教學,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自己古詩詞歌曲演唱的不足之處,接下來學生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調整學習方向和目標,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校園里舉辦古詩詞歌曲演唱比賽、彈唱基本功競技、古詩詞歌曲專場音樂會、文藝晚會等,增加舞臺表演的機會,為學生進行古詩詞歌曲演唱實踐搭建平臺,在互動中得到提高。
四、結語
將中國悠久燦爛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當代教育教學,不僅是對這些文化瑰寶的傳承和保護,更是為年輕一代奠定堅實的文化根基。這些具有深厚歷史內涵和獨特藝術魅力的詩詞歌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審美體驗,培養(yǎng)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價值觀念和情操。將其融入當代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助力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作為高校要重視古詩詞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價值,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技巧和文化藝術素養(yǎng),實現(xiàn)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桑文佳.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J].三角洲,2023(6).
[2]汪玲.淺談中國古典詩詞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與價值[J].戲劇之家, 2024(5).
[3]從沁.詮釋學語境中經典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個性化演唱風格的形成路徑[J].當代音樂,2024(2).
[4]吳藝玲,陳淑惠.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演唱中的現(xiàn)代價值體現(xiàn)——以作曲家李硯的作品為主[J].戲劇之家,2023(9).
[5]曹楊,耿瑞陽.中國古典詩詞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育的路徑[J].大觀(論壇),2022(7).
[6]祁偉耿.基于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高校聲樂教學發(fā)展思路[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11).
作者簡介:楊羚(1979—),女,漢族,山東牟平人,研究生,黑龍江藝術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