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多的慧慧在班上不愛說話,極少用語言表達需求。午餐時,老師問她是否需要加飯,她總是用搖頭或點頭來表達;集體活動時,她想上衛(wèi)生間,不敢跟老師說,而是發(fā)出“哼唧”的聲音來吸引老師的注意。老師問她有什么需要,她就眼巴巴地望著老師,什么話都不說,繼續(xù)“哼唧”。孩子不敢表達,老師不明白,該怎么辦?
心理課堂
孩子不愿意說話,而是用動作、表情等表達自己的意愿,可能與語言能力發(fā)展遲緩、性格內(nèi)向等原因有關,也可能是因為家長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過于溺愛,常常包辦。當孩子想表達某個需求時,還沒等他開口,只要一個眼神或動作,家長就能秒懂孩子的意愿,在剝奪孩子表達機會的同時,也造就了孩子心理上的過度依賴,形成假象“失語癥”。
心理支招
幫助孩子正確使用語言表達需求,首先要給孩子營造想說、敢說的環(huán)境。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其次,當孩子用表情、眼神等表達需求時,家長可以假裝不明白,啟發(fā)孩子用語言表達。例如,孩子用手指著水杯,家長可以問:“寶貝,你想做什么?需要我?guī)湍銌??”再次,肯定孩子的每一次主動表達,為孩子樹立信心。例如,平常想上廁所就發(fā)出“哼唧”的慧慧,有一天主動跟媽媽說出來,媽媽就要立刻表揚她:“慧慧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媽媽真為會表達的你高興!”
情景小測試
小朋友,當你需要別人幫助時,你會主動用語言表達嗎?
A.經(jīng)常主動表達。
B.有時會主動表達,有時候不愿意表達。
C.從不主動表達。
解析
選擇A:表現(xiàn)很好,繼續(xù)保持。
選擇B:表現(xiàn)一般,適時引導。
選擇C:需要重視,必要時請專業(yè)人士幫助。
作者簡介:李婉,女,幼教工作者,一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淮南市心理學會會員,田家庵區(qū)第五幼兒園心理咨詢師,熱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潛心專研教育心理學,多篇教育論文獲省、市一等獎,并在《時代教育》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