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
專項訓練之字音
1.D(A.“鮮”讀“xiān”;B.“孺”讀“rú”;
C.“?!弊x“jiào”)
2.B(A.“哺”應讀“bǔ”;C.“氛”應讀“fēn”;
D.“帖”應讀“tiè”)
3.A(B.“葺”應讀“qì”;C.“露”應讀“l(fā)ù”;
D.“?!睉x“mó”)
4.A(“熾”應讀“chì”)
5.C(“即”應讀“jí”)
6.(1)huò liàng (2)kuì zuò (3)huǎng hū (4)zhù lì
7.(1)xiǎn (2)jiào (3)qiǎng
8.fàn;zōng;fēn;zhāng
9.qì" pò;dǐ" yùn;zài tǐ
專項訓練之字形
1.A(B.“燥”應為“躁”;C.“斕”應為“瀾”;
D.“振”應為“震”)
2.A(B.“諦”應為“締”;C.“?!睉獮椤百?/p>
D.“俏”應為“峭”)
3.A(“孺”應為“儒”)
4.D(“膊”應為“搏”)
5.(1)“脛”改為“徑”(2)“撤”改為“徹”
(3)“贍”改為“瞻”。
6.“恃”應改為“侍”;“暮”應改為“幕”;“撼”應改為“憾”
7.著;嘗;靡;寵
8.參與;措施;依賴
第8版
專項訓練之詞語(成語)
1.D(“當仁不讓”指遇到應該做的事,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用在此處不符合語境)
2.B(“剛毅不屈”是褒義詞,不能用來形容犯罪分子)
3.D(“事半功倍”形容花費的氣力小,收到的成效大,用在此處不符合語境)
4.D(“無人問津”比喻無人過問或嘗試,受到冷落,用在此處不符合語境)
5.B
專項訓練之病句
1.D(A.在句末加上“的意識”;B.應為“討論并通過”;C.去掉“通過”或“使”)
2.A(B.在“難道”后面加上“不”;C.把“切忌”改為“切記”;D.把“觀察”和“解決”調(diào)換位置)
3.B(在“互進”的后面加上“的熱潮”)
4.C(前一分句說的是兩方面,后一分句說的是一方面,前后不照應。可以去掉“能否”)
5.D(去掉“經(jīng)過”)
6.D(在“全省青少年”后面加上“發(fā)出”)
7.(1)在句末加“的措施”。(2)把“只要”改為“只有”。
第9版
專項訓練之排序
1.B 2.A 3.A 4.D 5.D 6.C
專項訓練之標點符號
1.C(A.將“無入而不自得”后的逗號放在后引號外;B.刪去頓號;D.將第一個問號改為逗號)
2.B(A.將第一個問號改為逗號;C.刪去省略號或“等”;D.將“慨嘆道”后面的冒號改為逗號)
3.D(將“七月流火”前后的雙引號改為單引號)
4.A(“茫茫宇宙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是疑問句,要用問號,“這一切都引起人們深深地思考”是陳述句,且在句末,應該使用句號)
5., ? , ;
6.③ 將“生命力”后面的逗號改為頓號
第10版
專項訓練之名句默寫
一、直接型默寫
1.關山度若飛 2.前不見古人 3.岱宗夫如何 4.飛來山上千尋塔 5.衣冠簡樸古風存 6.吟鞭東指即天涯 7.煙籠寒水月籠沙
8.苔痕上階綠 9.亭亭凈植 10.馬上相逢無紙筆
二、理解型默寫
1.將軍百戰(zhàn)死 壯士十年歸 2.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3.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5.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7.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8.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9.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10.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11.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專項訓練之古詩詞鑒賞
一、
1.“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來者”指后世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2.示例:“悠悠”意指遼闊遙遠,營造了蒼茫遼遠的意境,反襯了詩人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的孤獨和悲傷。
二、
1.D(“登臨泰山極頂”只是作者想象的情景)
2.這兩句詩寫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表達了詩人渴望登上絕頂?shù)脑竿?,同時抒發(fā)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它既表達了詩人的遠大抱負,也激勵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言之有理即可)
三、
1.C(頸聯(lián)描述了春社日熱鬧的民俗鄉(xiāng)事,表達了詩人對古老淳樸的鄉(xiāng)土風俗的贊美?!皠趧訄雒妗狈治霾徽_)
2.歡悅 足夠、充足 熱情好客
3.在困境中堅持下去,終究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境界;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
四、
1.用“浩蕩”表現(xiàn)“離愁”的廣闊無邊,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離愁”。
2.詩人借“落花”表達了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愛國之情。
第11版
專項訓練之文化常識
1.B(《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朝花夕拾》)
2.A(應將“紀傳體通史”改為“編年體通史”)
3.D(只有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A(《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古體詩)
5.B(李白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杜牧是中晚唐時期的詩人,兩人的順序應該調(diào)換)
6.D(“孤”是帝王對自己的謙稱)
專項訓練之仿寫
1.示例:你要寫月,就不能只寫月。你要寫明滅、圓缺,寫別枝驚鵲,寫世人看不出的滄桑與詭譎。
2.示例:讓我重游他鄉(xiāng)難忘風景 使我追憶起離別的傷感 令我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3.示例一:書猶音樂也,善讀之可以怡情
示例二:書猶陽光也,善讀之可以暖心
4.示例:在炊煙四起的野地里 鍋碗教會我們團結創(chuàng)造美 在荒草連天的草地上 炮架教會我們科學創(chuàng)造美
5.示例:唐代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體現(xiàn)了重陽節(jié)“登高、插茱萸”的習俗。 北宋王安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體現(xiàn)了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習俗。
6.示例一:粉筆:你注定一生與黑板為伴,時時為別人描摹一生,卻磨損自己。
示例二:雨傘:你注定一生與烏云為伴,時時為別人遮風擋雨,卻濕透自己。
7.示例:青春如夢 我們需要用自信和勇氣去攀爬艱辛的歷程 青春如歌 我們需要用無私的愛心去編織貢獻的贊歌
第12~13版
專項訓練之綜合實踐
1.(1)①詹天佑 ②完璧歸趙
(2)示例:投身科研,隱姓埋名筑國防
(3)示例:選擇鄧稼先。頒獎辭:他在國家最羸弱的時候,將青春年華埋藏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為我國核武器的研制事業(yè)嘔心瀝血。那朵在大漠升起的蘑菇云,是他隱姓埋名為國鑄就的利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對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就是鄧稼先,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2.(1)①D(這首詩歌展現(xiàn)了父親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恩,對父愛的歌頌和贊揚,因此在朗誦時要選擇深情風格的配樂。故選D項)
②示例:卻以/獨有的沉靜/詮釋著/父親的責任
(2)C(閱讀所給句子,根據(jù)③句中“父母生其身而師造其魂”和①句中“所以師者,再造父母也”可判斷③句應在①句前;根據(jù)②句中“師長的指引極其重要”和④句中“有了師長的指引”可判斷②句應在④句前;再根據(jù)④句中“有了師長的指引,我們才能……”和語段最后一句“師長幫助我們不斷突破瓶頸和束縛……”可知,兩句語意相關,因此可判斷正確排列順序為③①②④。將句子填入語段檢驗,句意通順,符合邏輯。故選C項)
(3)示例一:選擇圖一。圖一是一只兔子和一只拉著氣球的小熊并肩坐在草地上看月亮的溫馨畫面,其展示了友情的純粹,富有童真和趣味。
示例二:選擇圖二。圖二是兩個小女孩坐在秋千上依偎在一起欣賞風景的畫面。整幅圖片簡潔大方,體現(xiàn)了兩人之間真摯的友情。
3.(1)①示例一:弘揚孝親敬老美德,促進社會文明發(fā)展。
示例二:弘揚中華孝道,培育文明新風。
②示例:活動主題:賞孝行事跡,感孝心品質(zhì) 開展形式:布置班級文化墻
③示例:支持?!靶ⅰ笔侵腥A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其核心和精華在于對父母的敬愛與關心。我們在活動中學習分享時,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其中“親嘗湯藥”“百里負米”等故事在當代仍有學習的價值,能讓我們從中感悟到孝親精神,所以我支持設計這個活動。
(2)C(“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抒寫了詩人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與“孝親敬老”的主題不符。故選C項)
4.(1)a.示例:①幻燈片 ②了解名言背景 頌贊愛國品行 ③黑板報 ④理解名言內(nèi)涵 傳承愛國精神 b.C D E
(2)示例一:我覺得用草書更合適。草書的筆畫激蕩,形態(tài)奔放,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自由、豪放的藝術風格。運用草書,可以體現(xiàn)出這句名言中蘊含的豪壯愛國氣勢。
示例二:我覺得用隸書更合適。隸書的書法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看起來厚重、樸拙。運用隸書展示這句名言,可以在感受到古樸典雅的同時,體會蘊藏其中的深沉的愛國之情。
(3)示例:選擇第一則。這句話的意思是欺瞞人的事情不要做,危害人的心思不要有,有益于國家的事哪怕是死也不要回避。從這則名言中我們可以領悟到愛國主義精神的內(nèi)涵——即使犧牲自我的生命,但只要有益于國家,有益于民族,那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做的。這也告誡我們青少年,要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己任,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5.(1)示例:從街上風格各異的招牌中感受文化特色,學習語文知識 ②分享交流,評選“最美招牌”
(2)一見鐘情 十全十美 眾所周知 一介書生
(3)示例一:我認為使用諧音字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使用諧音字的本意是為了讓招牌名稱具有特色,吸引顧客的注意,以達到盈利的目的。但是大量使用諧音字容易誤導人們,甚至造成語言環(huán)境的混亂。而且有些招牌更是生搬硬套,破壞了漢語文化的規(guī)范性。
示例二:我認為使用諧音字很有意思。諧音字會制造一種雙關式的幽默效果,古代的很多文學作品中也會用諧音字來增加趣味性。如果店鋪名稱諧音字用得好,讀起來就會別有趣味,有些還含有深刻的寓意,能夠吸引顧客的興趣。
6.(1)② ③ ①
(2)示例:我選觀點一,青少年應該多吃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如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地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亦需要熬過寒冷的冬季。我們?nèi)缃癯缘目鄷サZ我們的心志,塑造我們的品格,成為我們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3)①一(橫) ②隸書 楷書 ③味甘甜
(4)示例:當前的學生階段,努力學習是我的責任。也許,肩負著學習任務是一種壓力,是一種“苦”,在學習過程中也難免會遭遇挫折與失意,感受到“酸”,但是,我會用“辣”的激情去勇敢面對,積極向上、努力拼搏。我相信,只要我能夠腳踏實地、辛勤耕耘,終會收獲到成功的“甜”,感受到履行責任之后的“樂”。
7.(1)①示例:從我們學校去敬老院的時候,出了學校后首先往南走,走到大興超市這里,然后沿著東南方向的這條路走到電影院,接著再往南直走到博物館,從博物館這里從東面的這條路直走,就可以到達敬老院了。
②將“花甲”改為“古稀”;將“光臨”改為“來到”。
(2)A.示例一:經(jīng)史子集弘揚孝道 示例二:詩詞歌賦贊頌孝道
B.示例:飲水思源傳古訓 孝親敬老揚美德
8.(1)不是對聯(lián)。對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相對位置上的詞語詞性或結構應相同,上下聯(lián)之間意境應相符,且上聯(lián)末字為仄聲,下聯(lián)末字為平聲。而小山同學的對聯(lián)中“春風”與“同伴”、“二月”與“一行”、“花紅柳綠”與“桃李爭妍”的詞性和結構并不相同,上下聯(lián)末字也不符合仄起平收的要求,所以不是對聯(lián)。
(2)示例:遨游宇宙,神舟飛天新征程
第14版
專項訓練之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孫權勸學》
1.(1)當?shù)?,當?(2)只,只是 (3)到,等到
2.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3.(1)A (2)C
《賣油翁》
1.(1)擅長 (2)放下 (3)蓋
2.(1)(賣油翁)看到他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對此微微點頭。 (2)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
3.D(本文闡述了業(yè)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
《陋室銘》
1.(1)博學的人 (2)簡陋
2.B(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其他選項中的“之”都是代詞)
3.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青色。
4.安貧樂道的情懷。
5.示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幽,可見陋室不陋。
《活板》
1.(1)像,好像 (2)全,都
2.遇到平時未曾準備的生僻字,就馬上刻制,用草火燒,轉(zhuǎn)眼間就能用了。
3.示例:活字;布衣。
第15版
專項訓練之課外文言文閱讀
(一)
1.(1)陳列 (2)曾經(jīng)
2.這不就是我所說的書巢嗎?
3.信乎,其似巢也。
(二)
1.(1)于是 (2)妻子和子女
2.如今國家動亂,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儀又怎能心懷私怨呢!
3.不計前嫌、公而忘私、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三)
1.(1)這 (2)怎么,為什么
2.陳諫議知道自己的馬是烈馬,已經(jīng)被人買走了,還叫人追回來,退還他的錢,不把禍害移給別人。(意思對即可)
3.示例:①為人處世要厚道、忠信、寬容。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做事要處處為他人著想。
(四)
1.(1)喜愛,愛好 (2)聽到
2.景公使燭鄒主鳥而亡之(燭鄒丟失了景公命令他看管的鳥)。
3.晏子沒有從正面指責齊王,而是從維護他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順著他的話進行勸諫,列出燭鄒的三條罪狀,讓景公明白這三條罪狀實際上是自己的過失,從而挽救了燭鄒,達到勸諫的目的。
第16版
名著《駱駝祥子》專項訓練
基礎積累
1.(1)老舍 舒慶春 滿 北京 人民藝術家 (2)駱駝祥子 三 三 (3)祥子與車
虎妞 (4)孫偵探 (5)老馬 (6)阮明
2.C(祥子買的第一輛車被大兵搶走了,買第二輛車的錢被孫偵探敲詐走了)
3.因為曹先生待人寬和、為人正直。曹先生讓祥子到他家拉車,安排他與小福子的生活;幫他重燃生活的信心。
4.孫偵探跟蹤曹先生時,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孫偵探認出并恐嚇祥子,最終將祥子積攢的錢敲詐一空。祥子第二次買車的夢想破滅,只好重新回到人和車廠。
閱讀提升
1.祥子因虎妞難產(chǎn)而死賣車,難過得哭不出聲來。
2.(1)祥子買了第一輛車,激動得要哭
(2)“風雨中樹葉”單薄無助,將祥子比作“風雨中的樹葉”,表現(xiàn)了祥子社會地位低下,力量薄弱,也暗示了祥子的命運像風雨中的樹葉一樣,無法自控。(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祥子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干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但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3.(1)小福子 曹先生讓祥子再到他家來拉包月,并答應讓小福子也在他家吃住。 (2)憨厚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對愛情充滿美好的向往。
4.(1)①二落:祥子辛苦攢的錢被孫偵探敲詐走。②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③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賣掉了車。 (2)示例:①標題直接點出了祥子的職業(yè);②小說自始至終圍繞祥子拉車展開故事情節(jié);③以此為題更能表現(xiàn)勞動人民的貧苦生活與悲慘命運。
第17版
名著《海底兩萬里》專項訓練
基礎積累
1.(1)法國 科幻 (2)尼摩 海水 (3)尼摩 阿龍納斯 康塞爾 尼德·蘭 (4)法 現(xiàn)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神秘島》 (5)機器時代 西方 日本 (6)構思巧妙 情節(jié)驚險 科學與幻想
2.C
3.B(我們在“諾第留斯號”上并不是樂不思蜀不想回家)
4.示例:奇跡?!爸Z第留斯號”的發(fā)明是一個奇跡。它有堅硬如鐵的雙層艇體,有無窮的機械動力,不必擔心爆炸和火災,更不必擔心碰撞和解體,不受臺風和漩渦的影響。
閱讀提升
1.《海底兩萬里》 冰山封路(意思對即可)
2.(1)“我”是阿龍納斯 A是尼德·蘭 (2)后來,“我”被潛艇俘虜,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十個月之后,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并把這個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3.(1)儒勒·凡爾納(或凡爾納) 生物學 尼摩 (2)阿龍納斯逃出“諾第留斯號”潛艇,回國后將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4.①生物是那樣的繁多,生命是那么盎然;光線給了它們更美妙的身影,也給了它們活力四射的生命躍動。②要把眼前這些形形色色的植蟲動物和軟體動物分類。
5.示例:《海底兩萬里》中的“海底平原漫步”記敘了穿戴潛水服行走在海底世界的見聞,描繪了各種海洋生物,包括各種奇異的魚類和藻類,帶讀者進入了奇異美妙的海底世界。這是在當時科學探索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幻想,現(xiàn)在不都實現(xiàn)了嗎?《西游記》中孫悟空“龍宮借寶”描寫海底世界的內(nèi)容不多,主要寫了從東海龍王處拿到的定海神針“金箍棒”和一套行頭。這些都是作者在神話傳說的基礎上想象的。
第18~19版
《修鞋匠》
1.(1)老修鞋匠將鞋修得煥然一新,拒絕多收費用 (2)阿姨堅持出攤,修鞋不漲價
2.運用了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修鞋匠解釋自己拒絕接單原因時的急切(認真),表現(xiàn)了他的誠信(或質(zhì)樸、不貪財)。
3.描寫了陽光從樹梢灑落的靜謐美好的景象,烘托了人們看到眼前溫馨的一幕而感到溫暖的心理,為下文鞋子被修好做鋪墊(或暗示了下文鞋子被修好的情節(jié))。
4.“活”是有生命的意思(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鞋子被阿姨修好,變得完美無缺。表現(xiàn)了阿姨修鞋技藝的精湛(或表達了“我”對修鞋阿姨精湛技藝的贊美)。
5.講誠信、技藝精湛、和氣、認真、真誠、質(zhì)樸、不貪財。
6.由《紅樓夢》里晴雯抱病補裘的情節(jié),寫到日常生活中的修補,表達了“我”對修鞋匠人的贊美,修鞋匠不僅修補出了美好生活,更豐盈了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偨Y全文,點明主旨(或深化主旨)。
《秤 王》
1.D(結合第?段“臨終前,秤王將博物館捐出,只提出一個心愿,莫使制抨傳統(tǒng)工藝失傳”可知,“是為了證明自己技高一籌”表達錯誤。故選D)
2.(1)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他遇事沉穩(wěn)的性格特點。
(2)動作和語言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了他的貪婪和狡猾。
3.通過其他人物的烘托,如趙記秤行的冷清對比王記秤行的興隆,展現(xiàn)了秤王手藝精湛、為人和氣的特點。
4.“秤王心里有桿秤。其實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這一結尾意味著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判斷,秤王心中的秤代表了他的誠信和道德,他以此為準則對待他人和事物。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秤”,用來衡量他人的行為和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強調(diào)了道德規(guī)范和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大運河畔的非遺傳承人》
1.抱有堅定的信念,把非遺文化視作生命一樣愛護,并為其傳承發(fā)展傾盡全力。
2.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李亮與同齡的年輕人對事業(yè)不同選擇的對比,突出了李亮堅守非遺文化的難能可貴,贊美了李亮對非遺傳承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堅守。
3.主要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李亮以及像李亮這樣的運河兒女的勤勞與智慧的敬佩、贊美,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4.有堅定的信念,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創(chuàng)新精神。
第20~21版
《老兵和軍馬》
1.①老兵被“白頭心兒”救了一命②老兵惜別“白頭心兒”③老兵(偶遇)救治“白頭心兒”④老兵帶著“白頭心兒”返鄉(xiāng)
2.第一處:為家里的馬病死了感到悲傷,為自己沒能在家照顧馬而自責。第二處:對軍馬和軍旅生活依依不舍,為軍馬場解散(與“白頭心兒”分別)而難過。(或:為軍旅生活的結束而難過,為光榮與夢想的終結而痛苦)
3.正面描寫:該段描寫老兵仰望軍旗、回望軍營等動作,仿佛聽到營房中的笑聲和歌聲、聞到馬廄發(fā)出的芳香,以及想要長久地保存“模范班長”證書等心理活動,表現(xiàn)他對軍營生活的不舍。側面描寫:該段描寫冬日黃昏里空蕩蕩的營房、寂靜的馬廄、廣袤而蒼涼的大草原,烘托老兵離開軍營時內(nèi)心的不舍。
4.示例:①得到了歷練和成長。他入伍八年,從一個新兵成長為班長、模范班長,不僅得到了榮譽,還在歷練中變得更加積極上進、堅毅執(zhí)著。②增強了責任心。在軍營中,他認識到養(yǎng)軍馬的意義,努力學習,盡職盡責養(yǎng)好軍馬,這種不斷增強的責任心,讓他回鄉(xiāng)后意識到自己對家鄉(xiāng)的責任。③增加了自信。他通過努力成為同一批新兵中的佼佼者,得到部隊認可,被留在軍營繼續(xù)服役,這增加了他的自信,讓他有了立志改變家鄉(xiāng)貧窮面貌的勇氣和信心。(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
《德盛合鞋店》
1.①“德盛合鞋店”是全文的行文線索。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圍繞著“德盛合鞋店”展開的;②以“德盛合鞋店”為題,設置了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小說第⑤段內(nèi)容使用細節(jié)描寫,通過描寫龔師傅制鞋時的動作過程,形象地塑造出龔師傅制鞋技藝的高超。
3.第⑥段寫山田來到德盛合鞋店看龔師傅制鞋,提到有關運輸物資的消息泄露;第⑩段寫龔師傅總要把老鐘叔腳下穿的千層底布鞋脫下來,親自上手,錘錘底,有時還要補兩針。
4.示例:精益求精 制鞋時候格外賣力 一片赤誠 不懼危險建立秘密情報站
《木荷樹》
1.“木荷樹”在文中既實指父親為苗家洛栽種的生命樹,也象征著像苗家洛一樣的人身上所具有的英勇頑強、不懼犧牲、舍生取義的精神力量。
2.①為后文寫苗家洛犧牲后,他的精神與木荷樹相連,成為村里人的信仰,撫慰父親“失獨”之痛做鋪墊;②“人即使死了,生命也不曾消失”,暗示文章“英雄的精神永存”的主題。
3.①使敘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選擇最典型的事例來展開情節(jié),對苗家洛救火、犧牲等相關故事進行自由靈活的敘述;②有利于拉開適當?shù)木嚯x,使讀者參與到故事中來,從而為小說展開“贊揚英雄”這一主題留下空間。
4.表達了對英勇頑強、不懼犧牲、舍生取義的人民英雄的贊美。
第22~23版
《神奇的絲瓜》
1.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給這樣的瓜特殊待遇,讓它們生長;它能讓垂直的瓜平身躺下。
2.(1)本義:并不尋常,令人無法理解的跡象或事情。文中義:絲瓜能考慮問題,并且有行動。寫出了作者對絲瓜“躺平”現(xiàn)象的驚訝,表達了作者對絲瓜“有思考”的生命力的贊美。 (2)運用擬人、比喻手法,充分展現(xiàn)絲瓜“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
3.極具生動性;清新細膩,簡潔明快,質(zhì)樸精練,不失高雅。
4.示例: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各種遭遇,不管遇到困境還是疑惑,都應從容不迫地樂觀應對,隨遇而安,怡然、泰然、悠然、坦然面對周遭的環(huán)境。
《椿樹之心》
1.(1)氣味難聞 (2)有魚鱗般的皮膚,樹皮皸裂、干枯 (3)葉子可食用
2.示例:土地生長五谷養(yǎng)育人類,樹木也被制造成木屋、木船、農(nóng)具等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必需品,“樹木是站起來的土地”將樹木與土地進行類比,寫出樹木的多種用途及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3.不多余。社樹給人提供生產(chǎn)生活的必需品,作為村莊的“保護神”具有重要意義。而父親只把家門前的兩棵椿樹視為社樹,這更突出了椿樹對于父親、對于“我”的重要意義,更利于表達“我”和父親對椿樹的喜愛、贊美之情,以及“我”想要像臭椿樹一樣頂天立地的志向與追求。
4.選文作者通過對家門前椿樹的回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參天聳立、積極向上生長的臭椿樹的喜愛、贊美之情,寄托了自己要像臭椿樹一樣頂天立地地活著的志向與追求,也流露出作者對父親的感恩與懷念、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對村莊消失的感嘆和惋惜之情。
《蠟梅花》
1.D
2.看不起“狗心蠟梅”的緣由;臘月時上樹折蠟梅花;穿蠟梅珠花送給長輩們。
3.《蠟梅花》中的“熱熱鬧鬧”和“安安靜靜”及【鏈接材料】中的“挨”“推”等詞語都運用了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繁茂和生機,都表達了作者對花的喜愛之情。
第24版
專項訓練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一)1.A(根據(jù)材料一可知,文本表述的意思是不能將學業(yè)成績作為單一的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標準,還要重視學生精神世界的培養(yǎng),A選項中“不用看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表述錯誤)
2.在家蒸饅頭,制作賀卡,制作福葫蘆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認真、耐心的做事態(tài)度。
(二)①構圖 ②用筆 ③不重視傳統(tǒng)文化、崇尚其他文化的人占比很高(意思相近即可) ④示例:既要傳承與發(fā)揚有積極作用的傳統(tǒng)文化,也要摒棄脫離時代發(fā)展的文化糟粕。
第25~26版
七年級(下)綜合能力訓練(一)
1.C(“對稱”的“稱”應讀“chèn”)
2.D
3.B(“儼然”與“已然”語義重復,刪去“儼然”)
4.D
5.儒勒·凡爾納 尼德·蘭 康塞爾
6.(1)苔痕上階綠 (2)閑敲棋子落燈花 (3)煙籠寒水月籠沙 (4)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5)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7.“鐘”在這里是“積聚、匯聚”的意思,“鐘”字將大自然寫得似乎有了感情,寫出了遠望泰山的神奇秀麗的景色。
8.“凌”字有升、登之意,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決心和壯志,充滿樂觀、豪邁之情。
9.(1)推托 (2)另,另外 (3)不久
10.(1)我經(jīng)常讀書,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2)洪仲狠狠地責備他,不給他答復。
11.受到孫權的提點,呂蒙認清了學習的重要性,刻苦學習。
12.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將,認識到讀書的意義后都能刻苦學習,都有了驚人的長進。
【乙】文參考譯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時候跟隨叔父傅洪仲從青州進入魏國,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氣魄和才干,勇武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飛快地馳騁。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回信,就請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責備他,不給他答復。于是傅永就發(fā)奮讀書,廣泛閱讀經(jīng)書和史書,兼有文韜武略?;噬铣Y潎@說:“戰(zhàn)場上能擊退賊兵,平時能作文書,只有傅修期了。”
13.不僅體態(tài)巍峨高大,而且它讓所有想留下來的生命能夠繁衍生息。
14.本文語言擅用修辭,語句描寫細膩,筆下景物生動傳神。比如第②段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賀蘭山上各種草木的姿態(tài)和顏色之美,寫出了賀蘭山旺盛的生命力。
15.第一處“巖畫”指石頭上生長的石苔花,第二處“巖畫”指刻在石頭上記錄了遠古時代人們生活場景的圖畫。
16.示例一:做人要有包容心,包容萬千的生命,從容生活。
示例二:只要有一絲的希望,便要抓住,努力生長,努力向上。
17.①早晨去地里鋤草,晨風習習,正是涼快舒服的時候。②趁著狀態(tài)好的時候做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8.“剛剛”一詞寫出了夜色剛褪去,黎明剛到來的狀態(tài),突出了父親下地干活之早,體現(xiàn)了父親的勤勞。
19.寫出鄰居們對父親種田時間的疑惑,突出強調(diào)了父親獨特的勞動方法,體現(xiàn)了父親的智慧。
20.①熱愛生活。父親早晨去田地勞作,心情愉快,是在享受勞動。②充滿智慧。父親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而選擇多在早晨下地干活,效率高。③勤勞能干。父親不管是管著六畝田,還是種菜,都經(jīng)營得很好。
21.略。
第27~28版
七年級(下)綜合能力訓練(二)
1.(1)①suǐ ②yíng (2)①融會貫通
②典范
2.(1)化作春泥更護花 (2)中通外直 亭亭凈植 (3)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3.B(“不可思議”是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的意思,用詞不當??梢杂谩安豢霸O想”)
4.B(在句末加上“需求”)
5.(1)老舍 駱駝祥子(2)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有自己的夢想,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最終將他變成了麻木、狡猾、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
6.(1)示例:我推薦中國結,大紅的中國結懸掛在會場,富有民族特色,也可以烘托出會場里熱烈、喜慶的氣氛。 (2)示例:①現(xiàn)在的青少年漠視傳統(tǒng)節(jié)日,流行過洋節(jié),您對此如何看待?②國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節(jié)假日,您能說說這樣做的意義嗎?
7.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8.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9.(1)這 (2)博學的人 (3)喜愛,愛好
10.(1)(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交往的沒有平民。 (2)斷絕人事往來,不與世俗中的人交往。
11.肅宗/昭付雍州刺史蕭寶夤/訪實以聞
12.以山水類比,引出下文的“陋室”。
13.《陋室銘》通過陋室環(huán)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身份、日常生活的情趣高雅,體現(xiàn)了陋室主人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懷?!峨[士鄭修》通過寫鄭修隱居山谷,不與世俗中人交往,衣食儉樸,好讀經(jīng)史等,體現(xiàn)了他超然物外、安貧樂道的志趣。
【參考譯文】鄭修,是北海人。年少時隱居在岐南盡頭的山谷中,依靠巖石建造屋舍,獨自居?。ㄔ谀抢铮?,淡泊名利,斷絕人事往來,不與世俗中的人交往,(他)耕田而食,取山泉水而飲,頭戴皮帽子,身上穿著草編的衣服,平日愛好閱讀古代典籍,專心于道教或佛教學說。之前和后來的地方州刺史,每次征召(他都)不去。岐州刺史魏蘭根多次派遣人傳達命令,鄭修不得已,暫時出來拜見魏蘭根,不久就又返回山里的住處。魏蘭根上奏薦舉鄭修,魏肅宗下詔書給雍州刺史蕭寶夤,(讓他)去查訪實情將(這件事)上報。
14.①“我”去北京西站,一位聽障司機熱情為“我”服務。②一個聾啞男孩學習剪紙自力更生并送“我”一幅精美的剪紙。
15.“拍”是“我”提示司機已經(jīng)到達目的地,具體傳神地寫出了“我”對小伙子的親切關愛與尊重,與上文呼應。
16.示例:會。因為他雖然是殘障人士,卻有著普通司機沒有的細心與溫馨,而且會小心提醒“我”字牌,車內(nèi)布置整潔干凈溫馨,會熱情為“我”服務,使人倍感親切。
17.不相同,《老王》體現(xiàn)了“我”對老王等不幸者的同情和愧怍之情。本文表達了“我”對殘障人士的尊重以及對他們自強不息精神的肯定和贊美。
18.內(nèi)容上:這句話揭示了故鄉(xiāng)的炊煙一年四季具有不同的特點,凸顯作者對故鄉(xiāng)炊煙的熟悉程度;結構上:引出后文對故鄉(xiāng)一年四季炊煙的詳細描述。
19.“氤氳”一詞在這里指炊煙彌漫的樣子,生動地描繪出炊煙給村莊帶來的柔和、縹緲和神秘之感,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炊煙的喜愛、懷念之情。
20.示例: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夏夜的各種聲音比作交響樂,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鄉(xiāng)村生活的熱鬧、淳樸,表達出作者對鄉(xiāng)村夏夜生活的喜愛之情。
21.引用古人描寫炊煙的詩句,展示了不同季節(jié)炊煙的特點,引領不同段落的內(nèi)容,同時也豐富了文章的寫作內(nèi)容,使文章更生動,更具文學色彩。
22.略。
第29~30版
七年級(下)綜合能力訓練(三)
1.(1)①xuān xiāo ②miǎn huái
(2)①凝固 ②駐足
2.D
3.①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③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4.(1)示例:學習榜樣精神,爭做文明少年。
(2)示例:可以。陳景潤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鉆研、無私忘我,用畢生精力摘得數(shù)學明珠,激勵青年人發(fā)憤圖強、勇攀科學高峰。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奮斗才是走向成功的不竭動力。
5.C(詩歌后兩句運用典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那些只知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重的達官顯貴的憤慨,“實則借商女諷刺了醉生夢死的南朝陳后主”表述錯誤)
6.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渲染了朦朧、凄涼、冷寂的氣氛。(意思對即可)
7.(1)覆蓋 (2)準備(好了) (3)根本
8.(1)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 (2)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
9.刻字 膠泥 使字塊變得堅硬
10.示例:“字平如砥”,寫出了(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點;“瞬息可就”,寫出了活板印刷的速度之快。
11.B(“請求村委會主任讓‘我’給村里寫些對聯(lián)”表述有誤,原文是村委會主任主動找“我”寫對聯(lián))
12.示例:姥爺一邊指導“我”寫字,一邊教“我”做人要正直;姥爺教“我”做人要謙虛;姥爺提醒“我”不要大聲說話,女孩要穩(wěn)重。
13.運用夸張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下得特別大,天特別冷,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姥爺對“我”的愛依舊溫暖。
14.委婉地表露出“我”對姥爺?shù)男奶叟c敬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15.(1)在苦難中保持善良(2)在多樣的探索中保持專注
16.①運用白描的寫作手法,較少有描繪性的語句。如“黃永玉帶弟弟過街,被人議論穿舊衣服,他覺得難受”,平常的話語卻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黃永玉在家道中落時日子的艱苦。②引用了人物語言,如“人走上坡路固然好,下坡路走得漂亮,才是真東西出來了”,貼近日常生活,通俗易懂,讓讀者感受到黃永玉在回憶當時生活時的豁達以及他為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
17.示例:通過描寫黃永玉90歲時畫作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的率真、有趣和童真;直抒胸臆,表達了對黃永玉真性情和藝術造詣的贊美和敬佩,升華了文章主題;總結全文,與前文稱呼他為“最有趣的老頭”相呼應。
18.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將人生閱歷帶給人的磨煉、教育和智慧比作“人生‘大書’”;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全文講述了黃永玉在不同的階段,閱讀不同的人生“大書”收獲諸多道理,并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品性;“用心閱讀人生‘大書’”這一標題也是文章的線索,貫串全文;凸顯了文章主旨,啟迪我們要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去學習、拓寬視野。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