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變“機器魚”
近日,關于“大型海洋館展出假鯨鯊”的話題掀起熱議。國慶期間,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試營業(yè),吸引了眾多游客。然而,游客在鯨鯊館發(fā)現所謂的鯨鯊竟是一只仿生“機器魚”。
海洋館的存在絕不是囚禁動物,而是幫助人們了解更多海洋生物和海洋知識。如果高科技能幫助我們達成這個目的,同時又減少對動物的傷害,當然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但前提是如實告知游客,而非等著游客自己去發(fā)現“貨不對版”。遮遮掩掩反而可能產生負面效果,既影響公眾對海洋保護的認同感,更涉嫌違法。
助學金變“助游金”
近日,有網友反映,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一名拿學校助學金的學生,在朋友圈曬出到國內外多地旅游的照片。11月23日,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發(fā)布通報稱,因該生存在不合理消費行為,已取消其受資助資格。
助學金申領的公平正義,應建立在真實、有效的信息之上。高??梢砸笫苜Y助學生定期匯報生活狀況、收入情況,也可以借助食堂消費等數據,精準找到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時送去溫暖。浙大方某的例子同時提醒高校,助學金解開學生一時之困后,應有相應的退出機制。只有這樣,助學金才能盡可能惠及更多人。
勞模變身“車?!?/p>
近日,第二十二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開幕。在廣汽集團展示的全新車型旁,該企業(yè)組織勞模代表親臨現場,從專業(yè)的角度,帶領觀眾深度了解車輛亮點,領略科技力量。
勞模變身“車?!?,可以說是車展展示方式的一種新的嘗試,有諸多益處。比如,從社會效益方面來說,創(chuàng)新了勞模精神的宣傳方式;從促進經濟高質量方面來說,勞模變身“車?!?,能夠在車展中更好展現出其專業(yè)的知識、技能,讓現場觀眾更多、更直觀領略科技力量,增強潛在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信任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