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橋梁抗震設計是橋梁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文章以某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為工程實例,應用Midas Civil建立了該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多振型反應譜法進行E1、E2地震作用分析,得到了橋梁墩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及變形發(fā)展規(guī)律,得出了相鄰墩柱剛度不宜過大和重視延性設計的結論,為今后同類型橋梁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橋梁抗震;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反應譜分析;A類抗震方法設計
中圖分類號 U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2-0170-04
0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增長,城市高架橋梁作為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在城市交通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震作為一種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給城市高架橋梁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因此,城市高架橋梁的抗震設計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高架橋梁作為城市高架橋梁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受到控制因素的限制,導致橋梁下部結構形式較多,而地震作用帶來的作用更為復雜,因此,對城市高架橋梁的抗震計算分析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炷翗蛄阂哑毡椴捎脴O限狀態(tài)理論進行結構設計[1]。該文將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建立基于有限元方法的Midas Civil模型,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動力響應,對高架橋梁的抗震計算分析進行詳細探討,并討論影響其抗震性能的關鍵因素。
1 工程概況
某城市橋梁主橋跨徑布置為(37+68+68+37)m變截面預應力的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橋梁全寬22.4 m,上部結構采用斜腹板加圓倒角單箱三室截面,中支點梁高4 m,跨中及端支點梁高2.2 m,梁底面以二次拋物線形式變化(如圖1所示)。箱梁橫斷面懸臂長3 m,懸臂端部厚0.2 m,懸臂根部厚0.5 m,箱梁底板寬10.64~15.04 m,底板厚0.25~1.1 m,腹板厚0.50~1.3 m,頂板寬18~22.4 m,頂板厚0.28~0.65 m。橫隔梁分別設在中支點、邊支點,其中端支點橫梁厚2 m、中支點橫梁厚3 m。
圖1 橋型布置圖
橋墩采用雙柱式墩(如圖2所示),24#、28#墩截面尺寸為1.8×1.8 m(順橋向×橫橋向),25#、27#墩截面尺寸為2.0×2.0 m(順橋向×橫橋向),26#墩截面尺寸為2.6×2.6 m(順橋向×橫橋向),承臺厚均為2.5 m。24#墩采用2排共8根Φ1.0 m鉆孔灌注樁;25#墩采用3排共12根Φ1.2 m鉆孔灌注樁;26#墩單個承臺采用3排共9根Φ1.2 m鉆孔灌注樁;27#墩單個承臺采用3排共8根Φ1.2 m鉆孔灌注樁,梅花形布置;28#墩單個承臺采用2排共5根Φ1.0 m鉆孔灌注樁。
2 有限元分析
該案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Midas Civil 2021建立全橋有限元模型。全橋模型采用梁單元模擬,共計205個節(jié)點184個單元,根據彈性連接不同方向上的約束差異模擬支座的類型,支座和主梁、墩底和承臺采用剛性連接模擬,樁基的作用采用剛度矩陣(如表1所示)模擬,作用在承臺底。橫梁重量以均布荷載的形式作用在支點位置,相鄰聯(lián)過渡墩的荷載則以集中力的形式補償作用在過渡墩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 18306—2015)[2],該項目Ⅱ類場地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 g,相當于抗震設防烈度為Ⅶ度,場地特征譜反應周期0.40 s,按《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CJJ 166—2011),該橋抗震設防分類為乙類。
該橋為規(guī)則橋梁,采用多振型反應譜法進行計算,對順橋向X和橫橋向Y分別進行E1和E2地震作用下橋梁結構的驗算。通過將地震動的頻譜與結構的動力特性進行相乘,得出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首先,確定結構的自振頻率和阻尼比等動力特性參數;然后獲取地震動的地震反應譜,描述地震動在不同頻率下的幅值;再將地震反應譜與結構的動力特性相乘,得到結構的地震響應譜,即結構在不同頻率下的地震響應幅值;最后,根據結構的設計要求和性能標準,評估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能力。
2.1 E1地震作用
在E1地震作用下,構件處于彈性階段,因此該階段主要驗算墩柱的抗彎強度和抗壓強度,結果如表2所示:
2.2 E2地震作用
在E2地震作用下,首先應判斷墩柱是否進入塑性狀態(tài)。在未進入塑性狀態(tài)時,驗算墩柱的抗彎強度和抗壓強度;當墩柱進入塑性狀態(tài)時,對墩柱截面的抗彎能力驗算轉變?yōu)閷Χ枕斘灰颇芰Φ尿炈悖Y果如表3所示:
從表3計算可以看出,H26a和H26b墩進入塑性狀態(tài),其余墩均仍在彈性階段,按彈性理論計算,其余墩的抗彎強度和抗壓強度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對于進入塑性狀態(tài)的橋墩,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CJJ 166—2011)A類抗震方法設計的要求,需要進行墩柱的容許位移驗算(如表4所示)、體積含箍率驗算(如表5所示)和橋墩塑性鉸抗剪驗算(如表6所示)。
以上計算結果表明,H26a和H26b墩柱的容許位移驗算、體積含箍率驗算和橋墩塑性鉸抗剪驗算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3 結語
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CJJ 166—2011)A類抗震方法設計的要求,對城市橋梁工程實例進行了墩柱的抗震驗算。在驗算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橋梁設計的重點注意:
(1)相鄰墩柱剛度相差不宜過大,不同種類墩柱較多時應特別引起關注。相鄰墩柱剛度過大會導致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力分布不均,地震力主要集中在剛度大的墩柱上,使得在該處產生較大的變形和應力,為滿足抗震要求導致設計不經濟的同時,也影響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2)在橋梁抗震設計中,特別是在制動墩的設計中,需要重視延性設計。制動墩的延性有助于減緩結構的震動響應,減少震后損傷和破壞,應采取合適的措施確保制動墩具有足夠的延性,以提高橋梁結構的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孫穎,卓衛(wèi)東,房貞政.規(guī)則橋梁抗震性能水準的定義及其量化描述[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5):104-112.
[2]中國地震參數區(qū)劃圖:GB 18306—201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3]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CJJ 166—2011[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4]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T 2231—01—2020[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
[5]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3362—201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