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這個詞挺唬人的,畢竟“找出文章的中心”在閱讀理解里就像一只攔路虎,導致很多同學下意識地抵觸中心這個詞,或者簡單粗暴地把中心理解成結尾點題,胡亂抒情或者講個大道理,不但空洞無味,寫作的興致也被破壞。
其實,中心就像一塊磁鐵,不僅能吸引可以利用的素材,還能根據(jù)吸引力的大小幫你剔除邊緣素材,把能用的素材按照順序排好,讓文章井然有序。
比如寫人。很多同學最喜歡“三板斧”——先寫外貌,再寫兩件事,寫出來中規(guī)中矩,可讀性不強。但是,如果你把握住“特點”這個中心,人物就會變得光彩奪目。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有二伯這個人,寫他跟人說話云山霧罩,寫他跟磚頭講道理,寫他罵麻雀,所有的事例全部圍繞“怪”這個中心來寫,哪怕沒有外貌描寫,沒有寫有二伯的家庭、工作,有二伯這個人也栩栩如生,扎根在讀者腦海里。
比如寫事。很多同學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啰里啰唆一大堆;要么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該寫的重點不突出,不該寫的地方濃墨重彩。這都是因為沒有好好利用中心這塊“磁鐵”的緣故。寫之前想一想為什么要寫這件事,因為它搞笑,還是因為它感人;因為它啟發(fā)了你,還是因為它讓你長了教訓……而“搞笑”“感人”“啟發(fā)”“教訓”這些就是中心。有了中心,你就知道這件事哪些地方要仔仔細細地寫,哪些地方大筆一揮輕輕帶過就行。而且,你還可以根據(jù)中心來選擇寫作的順序,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還是打亂了寫??傊?,就是哪種方法有利于突出中心,就用哪種方法。
同樣,寫景、寫物也是如此。為什么要寫這個景物?稍微一想,中心就出來了,中心一出來,該寫什么就一目了然。
所以,好好利用中心這塊“磁鐵”吧,它的力量比我們想象中大,也比我們想象中神奇。 (青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