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是誰?
他,是宋代的“六邊形戰(zhàn)士”,博學善文辭,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不通曉,是個難得的全才。
相傳,沈括是大宋第一文字公案——烏臺詩案的涉案人員,是他打響了打壓蘇軾的第一槍,這樣看來,沈括是蘇軾最大的黑粉無疑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沈括——這位瑕疵與光環(huán)并舉的科學家。
北宋時期,士非從政,并無其他出路,而登仕的途徑,或是靠出身門第,或是靠吟詩作賦。
關(guān)于科學技術(shù)方面的學問,“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guān)”,甚至被譏為奇技淫巧的旁門左道。但就是在那個重道輕藝的封建時代,沈括卻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大行科技之能事,并在政治、外交、軍事等領(lǐng)域都有所建樹。
沈括以父蔭入仕,后又進士及第,一度受到王安石的器重和信任。為了推行王安石的“農(nóng)田水利法”,他積極主持汴河的水利建設(shè)。為了解決汴河泥沙淤積問題,他背著水平儀、望尺、千尺等測繪儀器,實地丈量了汴河從東京上善門至泗州淮河的距離,共八百四十里一百三十步。
他還創(chuàng)造了“分層筑堰法”,求得汴河上下游之間的地勢差。在沈括測量數(shù)據(jù)的支持下,汴河水道重新溝通東京、洛陽和東南的河道,呈現(xiàn)出“江淮扁舟四時上下,晝夜不絕”的繁華景象。
熙寧八年,宋遼邊界沖突,沈括臨危受命出使遼國。面對契丹宰相楊益戒“數(shù)里之地不忍,終絕于好,孰利”的威脅之詞,沈括用“以死任之”的魄力據(jù)理力爭,以國之道義、民之根本為由,寸土不讓。遼國最終有所退讓,緊張的宋遼關(guān)系得以暫時緩解。
沈括不但是治世之能吏,還是一位推崇科技強軍的軍事家。任職河北西路察訪使時,沈括潛心研究城防陣法、兵車兵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等軍事問題,編成了《修城法式條約》、《邊州陣法》等軍事著作。擔任國家軍器監(jiān)長官時,他重點對弓弩甲胄和刀槍等武器進行了研究和改良,經(jīng)改良的“神臂弓”得已大量生產(chǎn),用來裝備部隊,作戰(zhàn)效果明顯。
民國著名學者張蔭麟贊揚沈括“不獨包辦當時朝廷中之科學事業(yè),如修歷法,改良觀象儀器,興水利,制地圖,監(jiān)造軍器等;不獨于天學、地學、數(shù)學、醫(yī)學、音樂、物理學,各有所創(chuàng);不獨以文學著稱于時;且于吏治、外交及軍事,皆能運用其科學家之頭腦而建非常之績”。
這樣一位在科技領(lǐng)域獨步千古,作出重大貢獻的沈括,為何會才高名微,生前身后痛遭非議呢?
王安石在變法初期對沈括相當器重,委他為訪察使,并外出考察新法的執(zhí)行情況。但他極盡攀附之能,新法不合理的地方,他從不如實匯報,只要王安石決定執(zhí)行的,他無不極力附和。
王安石罷相后,沈括卻馬上呈上密報,洋洋萬言,歷數(shù)新法的種種弊端。前后反差之大,王安石怒罵“沈括壬人(小人),不可親近”。
此外,最為人爭議的,莫過于他在“烏臺詩案”中,對蘇軾的揭發(fā)。沈括涉案的唯一“證據(jù)”來自南宋王铚的《元祐補錄》中的一則記載,此書指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朝廷命沈括以欽差大臣身份到兩浙視察工作。
沈括到杭后,與蘇軾論舊,并請?zhí)K軾手錄一首近作送他,留為紀念。誰曾想沈括心生歹意,得此詩后妄做了一番解釋,然后到皇帝那兒告了蘇軾一狀,稱蘇軾譏訕朝廷。
這則記載后來又由同朝的李燾引入《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但李燾對這份史料表示了懷疑:“此事附注,當考詳,恐年月先生差池不合?!倍?jīng)后人證實,這王铚竟是位造假高手,其所述之事就更值得懷疑了。
且按照史學“孤證不立”的原則推論,沈括的這一涉案證據(jù)便難以成為證據(jù)。所以,歷代的史學家,對沈括誣陷蘇軾這事兒也大多從不采信!
元豐五年,沈括因兵敗永樂、應(yīng)對失當,被貶至隨州,禁足于法云禪寺。無親無故,三年見不到舊友,這是沈括一生中最憂傷、灰暗的時期。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政治生涯,悲嘆中寫下“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關(guān)秋。寨西便是猿啼處,滿目傷心悔上樓?!?/p>
直到元祐四年九月,沈括才獲準在外州居住,隱居夢溪園。告別沙場,遠離朝廷的沈括以“有補于世”的獨到眼光,完成巨著《夢溪筆談》——它是唯一一本記載了活字印刷術(shù)的古代典籍,對指南針的記述也是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
正是《夢溪筆談》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眾多科技成果的記錄,才讓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避免了失之正史、湮之時歲的命運。
沈括還是漢墓畫像的第一位記錄者和研究者,《夢溪筆談》對于朱鮪墓畫像的記載雖然只有百余字,卻有開山之功,不僅是漢墓畫像的首次著錄,更開啟了漢畫研究中比較研究的先聲。
沈括在軍事上的見聞,使他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科學家兼實干家。在30卷、609條目的《夢溪筆談》中,有20條是與軍事相關(guān)的,其中包括他親歷的戰(zhàn)事、他所了解的攻防策略、更有他親自參與改造的“神臂弓”……
回首往事,有戍守邊關(guān)、出使遼國的慷慨激昂,也有守安疆界、抵御西夏的運籌帷幄,出生入死的一幕幕展現(xiàn)在眼前,燭光下的沈括怎能不掩面長嘆?
禍兮福兮,時也命也。政治上的不順,反而激發(fā)出了偉大的科學家。
片面取之,非善即惡;立體觀之,世無完人。
正如莫言在《檀香刑》中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p>
沈括如此,我們也如此。
不過分苛求完美,才能以平和、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