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作家之路。
我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曾祖父劉錫玲是我國近代一位指畫大師,人稱“詩畫雙絕”。1915年,他曾以一幅指畫巨作《桂湖春燕圖》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際金質獎章,被稱為中國繪畫走向世界獲得國際金獎第一人。我的祖父和我父親均在繪畫上頗有造詣。我從小就深受父親詩畫方面的熏染。父親常常手把手教我畫畫,與我們幾個孩子一起背誦唐詩宋詞。我記得我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在一個盛夏,我在成都姑姑家看到了一本線裝書《唐詩300首》,是那個年代的珍寶,令人愛不釋手。就在那個三伏悶熱天,我用了近半月時間整本抄了下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文學是最神圣的殿堂,我的精神歸宿地。我的理想就是成為一位作家。
后來上了高中,那所學校是一個百年老校,每天上學要經過美麗的南河,爬170多級石梯。校園風景優(yōu)美,校風正,人文涵養(yǎng)深厚,同學們都喜歡在課余談古說今,探討詩詞創(chuàng)作。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愛上了詩歌,開始學著寫古體詩詞,也學著寫一些押韻的現(xiàn)代短詩。應該說我的詩心是在初高中萌芽的。那時我時常遠望,在心中構想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參加工作后,一度在工作之余創(chuàng)作詩歌和小說,但感覺識見不高,知識欠缺,筆底無神,后來經過努力考上了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在風景如畫的縉云山下、嘉陵江畔,在美麗的校園里,我寫的“豆腐塊”短詩居然能在??习l(fā)表了!大二時,我參加了一次中文系組織的“海選”詩歌大賽,參賽者把作品掛在一個大教室的繩子上,同學們以無記名的方式自由投票。這次大賽是高年級學長組織的,他們在我心中都是大咖,低年級的我也想比試比試,便斗膽地投了一篇《媽媽,我要去打撈》。沒想到的是,居然獲得了二等獎!正是這一次獲獎,讓我對自己追尋心中的“詩和遠方”有了信心,后來我在校級詩歌大賽上又獲得了一等獎,在校園詩人中有了一些名氣。學校成立了一個“五月詩社”,我是五個理事中唯一的女生。五月詩社紅極一時,延續(xù)至今。我在大學畢業(yè)時有一張坐在嘉陵江邊石頭上的照片,題字就是“去遠方”,也就是說,大學時代讓我走向了永不停歇的追尋詩和遠方之路。
大學畢業(yè)后,我有幸分配到了北京中央機關工作,嚴謹?shù)墓ぷ鳝h(huán)境很難與詩意相關聯(lián),我大學時期的許多詩友幾乎都擱筆了,但我卻一直放不下手中的筆,在呆板枯燥的工作之余,那顆詩心仍在跳躍。
我在北京首都的文化環(huán)境中接觸了不少文化領域的成功人士,尤其是遇見了延安時期的老作家、中國散文詩大家柯藍先生。為迎接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中國散文詩學會組織了以母親為題的全國詩歌大賽,我不經意地投稿,卻得到了柯藍先生的回應,他在電話里激動地說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才,我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母親》獲得了優(yōu)秀獎。我在北京藍島大廈參加了大賽組織的詩歌朗誦會,由我自己朗誦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首《母親》??滤{先生后來在為我的詩集《生命階梯》的序言中說:“當時我就預感到,這位女性將在散文詩領域中展現(xiàn)她的才華,預感有時并不需要理由?!?996年,為迎接1997香港回歸祖國,我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重逢九七》在征文賽的八千多件來稿中獲得二等獎。在柯藍先生的鼓勵和當面指導下,我的創(chuàng)作熱情被點燃,連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生命階梯》《生命高地》兩本詩集。
2004年,我有了一次援藏的機會。實際的情況是我們單位沒有人能去,領導找到了我,希望我“把詩人的浪漫變?yōu)楝F(xiàn)實的行動”。我的心中是一直向往西藏的,最終克服了孩子尚小的困難,來到西藏。沒有想到的是,我終于發(fā)現(xiàn)西藏才是我多年苦苦追尋的“詩和遠方”,壯闊的山水,深厚的人文,悠久燦爛的文化,淳樸的百姓,無一不感動著我,西藏讓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始從“小我”走向“大我”。
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我時時都在思考著生命的意義。也感到自己對這里的一切知之太少,所以我開始大量閱讀西藏歷史文化書籍,感悟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三年援藏結束時,我愛上了西藏,愛上了優(yōu)秀的藏文化,愛上了藏族同胞,決定再援藏三年,最終不顧家人反對,主動申請調入西藏工作。如果說,家鄉(xiāng)是我文學之夢開始的地方,那么,西藏,則是我詩歌理想綻放的高地。在西藏,我感覺自己“仿佛向詩而生,因詩而來”。我從事的工作是對外宣傳西藏,在藏十幾年,我行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領略了世界第三極的大美風光與遼遠蒼涼,受到了雪域高原優(yōu)秀藏文化的滋養(yǎng),也經受了高寒缺氧和艱辛工作的考驗,心靈一次次受到撞擊和升華。
2015年,我和西藏熱愛詩歌和朗誦的朋友們創(chuàng)辦了“雪域萱歌”公益性文化公眾號,主打欄目便是“雪域讀詩”,這是西藏首個可供發(fā)表原創(chuàng)作品、分享有聲朗讀以及微詩評的平臺,每周六上午10點準時推送,九年來已經推送近500期,我們還舉辦了包括首屆西藏詩歌節(jié)在內的大型線下詩歌朗誦活動30場,引領了西藏的讀詩風尚,創(chuàng)造了西藏自媒體平臺的“十二個第一”?!把┯蜉娓琛痹?024年第八屆華語詩歌春晚上榮獲“2023年度優(yōu)秀詩歌公眾號”稱號。這是西藏公眾號首次獲得此殊榮,也是“雪域讀詩”首次亮相首都北京,走進著名詩人和朗誦家的視野,走向全國。
來到西藏后,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乍與雪域高原相遇,驟然開闊明媚,早期作品中的美麗憂傷消失無蹤,就見她,‘左牽一只黃羊,右挽一個冬季’,任憑雪風撲面,在高處款款而行”(馬麗華:《當小女子面向大高原》)。詩作《藏北三章(二)》榮獲“2016文傳榜”“國內十大國學文字作品”。2024年,我用在藏十幾年時間沉淀思考并創(chuàng)作的西藏第一本有聲詩集《西藏三章》,開創(chuàng)了散文詩“三章體”形式書寫西藏,榮獲西藏“第七屆珠穆朗瑪文學藝術獎”。
現(xiàn)在是自媒體時代,似乎也是人人寫作時代。您如何看待當前的寫作環(huán)境?傳統(tǒng)紙媒是否仍有必要存在,如何生存發(fā)展?
進入自媒體時代的今天,人人都成為寫作者,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是歷史的一個進步。文化本來就來自火熱的生活。大家參與寫作,一是能夠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質和修養(yǎng),為我國民族文化復興撒下更多的種子;二是活躍民眾的思想,自媒體為大眾文化交流溝通提供了機會和平臺,將會有更多的思想激蕩,有利于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我認為,傳統(tǒng)紙媒仍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紙媒能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報道和分析,避免了閱讀的淺嘗輒止和讀圖時代對聲光電的依賴,且便于珍藏,便于隨時閱讀。
人們的注意力被多元復雜的事物牽引不定,作家該如何定位自身的坐標?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復雜的事物五光十色,令人們目不暇接,往往讓作家的定位不能恒久,容易散亂飄浮。然而,作家是最不能忘記初心的人,是最有理想、最能堅守的人,是引領時代潮流的人。當下的作家一定要站得高,看得遠,同時又要撲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用大愛的胸懷,用手中的筆寫出更新更美的文字,勇立時代潮頭,擔當時代文化使命,用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回答時代之問。留下反映時代的作品的同時,還要有寫給未來的作品。
創(chuàng)刊于1981年的《今古傳奇》是中國大眾文學的高地。如今40多年過去,今古傳奇已發(fā)展成為擁有9刊1報、幾乎覆蓋文學全門類的全國文聯(lián)系統(tǒng)唯一傳媒集團?!督窆艂髌妗酚杉究l(fā)展為周刊,涵蓋傳奇文學、純文學、紀實文學、少年文學。您與今古傳奇的緣分,以及對它的認識與希望。
今古傳奇是湖北省的優(yōu)秀期刊,經歷了40多年的風雨,如今仍傲然屹立于全國社科期刊之林,已發(fā)展成為擁有9刊1報、幾乎覆蓋文學全門類的全國文聯(lián)系統(tǒng)唯一傳媒集團,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這充分說明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人們對文學的需求仍然如初。因為她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是人們喜怒哀樂鮮活生活的一部分,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需求。我有幸于2023年主持了今古傳奇“地方志”欄目,推出了西藏當代中青年詩人的部分詩作,受到各方關注,詩人們深受鼓舞。非常感謝今古傳奇讓西藏詩人的詩有機會從高原走向平原,從西藏走向全國,為加強藏漢文化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都非常希望今后進一步加強與今古傳奇的合作,讓從雪山走來的長江成為我們源源不斷的交流紐帶。
您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否已抵達預想之境?
“雪域讀詩”朗誦平臺成就了我的詩集《西藏三章》,這本詩集許多篇章受到讀者歡迎,評價不錯。但對我來說,遠沒有達到我創(chuàng)作西藏詩歌的預想之境。在西藏20年了,對西藏這本大書讀得還不透徹,對西藏的理解和表達還不夠寬廣。我要努力的方向是再寫一本關于西藏的詩集,讓更多熱愛西藏的人與我一起感悟一個植根于雪域高原大地的詩意的西藏。
您如何看待生活、職業(yè)與寫作的關系?
我們每一位熱愛寫作的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本身就像在寫一篇文章一樣,兩者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寫作,無非就是將在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有虛構的成分,但本質是不變的,尤其是對于非專業(yè)作家而言更是如此。生活是寫作的底色,職業(yè)是寫作的參閱資料,寫作是人的思想和生命更高的呈現(xiàn)形式。為了寫作而寫作,必然空洞無物,寫不出真情實感的作品。那些不能與讀者共情的作品很容易轉瞬即逝,于社會無益,無異于浪費作者和讀者的生命。
(責任編輯 王仙芳 3495728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