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建立決明子等7種中藥配方顆粒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適用性。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1105、1106、1107”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結果:采用平皿傾注法(稀釋法),需氧菌計數中合歡花(合歡花)、槐花(槐花)配方顆粒(1∶50,1 mL/皿),合歡皮、槐角、皂角刺、胡蘆巴配方顆粒(1∶20,1 mL/皿);霉菌和酵母菌計數中合歡花(合歡花)配方顆粒(1∶20,1 mL/皿)、合歡皮配方顆粒(1∶50,1 mL/皿)均消除抑菌性??刂凭鷻z查采用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結論:本方法可為決明子等7種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藥配方顆粒;微生物限度;適用性驗證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4.06.009
Microbial Limits of Se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Dranules Including Cassia Seed Verific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Inspection Methods
LIU Qiwen, WANG Chunlin, TIAN Xia, QIN Desong, CHEN Cheng*
(Chongqing Qianjia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Qianjiang, Chongqing 40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pplicability of establishing microbial limit testing methods for 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including cassia seed.Method: Conduct method suitability test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1105, 1106, 1107" in Part IV of the 2020 edition 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ult: Using the plate pouring method (dilution method),the aerobic bacterial count showed that Albizia flower (Albizia flower), Sophora flower (Sophora flower) (1∶50, 1 mL/dish), as well as Albizia bark,Sophora fruit,Spina gleditsiae,and Fenugreek (1∶20,1 mL/dish); In the counting of mouldi and yeast,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formulation particles of Albizia flower (1∶20, 1 mL/dish) and the acacia skin formulation particles (1∶50, 1 mL/dish) are eliminated. The control bacteria test is conducted using the plate pouring method (conventional method).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e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including Cassia seed.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microbial limit; applicability verification
中藥配方顆粒自1993年起在我國開始試點[1],經過20余年研究和試點生產、使用,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是對傳統(tǒng)中藥的一次突破,是對中醫(yī)藥的傳承與發(fā)展的一次創(chuàng)新。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加熱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而成的顆粒,另一種是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碎后制成的顆粒。中藥配方顆粒屬于中藥飲片管理范疇,其質量控制遵循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地方標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0104”。
目前,對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相關的報道很多,大部分集中在特征圖譜、含量測定等成分的鑒定上,但是對微生物限度的報道相對較少。而微生物限度檢驗作為控制藥品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2],不僅能了解藥物微生物的污染情況,對藥品的動態(tài)、實時監(jiān)控提供重要依據,同時還能反映藥品生產工藝、清潔工藝情況,掌握其藥品安全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然而,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對中藥配方顆粒微生物限度檢測方法的描述比較籠統(tǒng),缺乏針對性,加上部分中藥存在一定的抑菌性,其抑菌活性可能會影響藥品微生物污染的真實情況[3],導致檢測數據不夠準確,增加了質量監(jiān)管風險。因此,針對不同品種的中藥配方顆粒,要進行微生物適用性試驗消除抑菌活性,但不能直接采用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進行檢測微生物限度[4]。
決明子、合歡花、合歡皮、皂角刺、槐角、槐花、葫蘆巴都是方劑中最常見的中藥飲片。多篇文獻報道顯示,這些中藥飲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9]。因此,在對這7種中藥配方顆粒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之前,必須先消除可能存在的抑菌活性。本文通過對決明子7種中藥配方顆粒分別進行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計數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建立能有效消除抑菌活性、試驗菌回收比值和控制菌要求均符合藥典規(guī)定的微生物限度方法,為行業(yè)內中藥配方顆粒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提供參考。
1.1樣品
合歡花(合歡花)配方顆粒(批號0422002791)、合歡皮配方顆粒(批號0422001271)、決明子(鈍葉決明)配方顆粒(批號0422002301)、槐角配方顆粒(批號0422003791)、皂角刺配方顆粒(批號0422002541)、槐花(槐花)配方顆粒(批號0422003421)、胡蘆巴配方顆粒(批號0422004531)由重慶紅日康仁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
1.2培養(yǎng)基及稀釋液
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TSA)(批號2211112)、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批號220929)、麥康凱液體培養(yǎng)基(批號220227)、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批號2210172)、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SDA)(批號220304)、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批號221018)均購自北京三藥科技開發(fā)公司。氯化鈉(廠家:西亞,批號20221011)。
1.3菌株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大腸埃希菌[CMCC(B)44102]、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均由北京三藥科技開發(fā)公司生產。
1.4儀器
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ML503-T)、生物安全柜(青島海爾特種電器有限公司HR40-IIB2)、超凈工作臺(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SW-CJ-2FD)、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常州市科邁實驗儀器有限公司HSX-250)、霉菌培養(yǎng)箱(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BMJ-250)、立式高壓蒸汽滅菌器(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LDZM-80KCS-Ⅲ)。
2.1菌液制備
按照菌種說明書將“1.3”的陽性菌株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成菌懸液,其菌落形成單位均不大于100 cfu/ mL[10-13]。
2.2供試液制備
取樣品10 g,以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作為稀釋液,依次稀釋制成1∶10、1∶20、1∶50供試液。
2.3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
采用常規(guī)平皿法篩查供試品有無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和抑制的微生物種類。分別取銅綠假單胞菌液、金黃色葡萄球菌液、枯草芽孢桿菌液、白色念珠菌液、黑曲霉菌液0.1 mL加到9.9 mL的1∶10供試液中,混勻,作為試驗組;取稀釋液0.1 mL加到9.9 mL的1∶10供試液中,混勻,作為供試品對照組;取上述菌液0.1 mL,加到9.9 mL稀釋液中,混勻,作為菌液對照組。每組分別移取1 mL待測液置于2個無菌平皿(直徑90 mm)中,然后分別傾注TSA瓊脂培養(yǎng)基或SDA瓊脂培養(yǎng)基[14],混勻凝固后培養(yǎng),計算平均菌落數。
2.4平皿傾注法(稀釋法)
取“2.3”的菌液0.1 mL分別加到9.9 mL的1∶20和1∶50供試液中,混勻,作為試驗組;取稀釋液0.1 mL分別加到9.9 mL的1∶20和1∶50供試液中,混勻,作為供試品對照組;菌液對照組同“2.3”的操作一致。每組分別移取1 mL待測液置于2個無菌平皿(直徑90 mm)中,然后分別傾注TSA瓊脂培養(yǎng)基或SDA瓊脂培養(yǎng)基,混勻凝固后培養(yǎng),計算平均菌落數[15]。
2.5回收比計算
試驗組回收比=(試驗組平均菌落數-供試品對照組平均菌落數)/菌液對照組平均菌落數。
3.1微生物計數檢查
3.1.1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
通過表1平均回收比顯示,決明子(鈍葉決明)配方顆粒的平均回收比均在0.5~2.0,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要求,表明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適用決明子(鈍葉決明)配方顆粒的微生物計數。而其他6種配方顆粒的平均回收比均出現小于0.5的情況。在需氧菌中,這6種配方顆粒樣品均對其中一種或多種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檢查不適用;在霉菌和酵母菌中,合歡花(合歡花)、合歡皮配方顆粒對白色念珠有較強抑制作用,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檢查不適用。
3.1.2平皿傾注法(稀釋法)
根據表1結果將不適宜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的配方顆粒,分別按照2.4項下方法操作,加入金黃色葡萄球菌液、銅綠假單胞菌液、枯草芽孢桿菌液、白色念珠菌陽性菌液的平皿傾注TSA瓊脂,加入黑曲霉菌液的平皿傾注SDA瓊脂,結果見表2。
3.1.3需氧菌計數、霉菌和酵母菌計數方法確定
根據“3.1.1”“3.1.2”的結果,得出微生物計數檢查方法:需氧菌計數中,決明子(鈍葉決明)配方顆粒常規(guī)(1∶10),合歡皮、槐角、皂角刺和胡蘆巴配方顆粒稀釋(1∶20),合歡花(合歡花)、槐花(槐花)配方顆粒稀釋(1∶50);霉菌和酵母菌計數中,合歡花(合歡花)配方顆粒稀釋(1∶20),合歡皮配方顆粒稀釋(1∶50),其他5種配方顆粒常規(guī)(1∶10)。
3.1.4正式試驗
根據“3.1.3”的方法,每種樣品取1批次,進行2次獨立試驗,計算平均回收比,試驗結果見表3。
按照“3.1.3”的方法進行需氧菌計數、霉菌和酵母計數實驗,合歡花(合歡花)、合歡皮、決明子(鈍葉決明)、槐角、皂角刺、槐花(槐花)、胡蘆巴配方顆粒各菌株平均回收比均在0.5~ 2.0范圍內,符合標準,表明該試驗方法可行。
3.2控制菌檢查
3.2.1常規(guī)法
取2.2項下1∶10供試液10 mL,加到100 mL TSB中混勻,作為供試品組;取1∶10供試液10 mL和大腸埃希菌液0.1 mL,加到100 mL TSB中混勻,作為試驗組;取稀釋液10 mL,加到100 mL TSB中,作為陰性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四部通則方法檢查。
3.2.2稀釋法
取“2.2”制備的1∶20供試液代替1∶10供試液,按照“3.2.1”配制供試品組、試驗組、陰性組,同法檢查。
3.2.3結果
在常規(guī)法、稀釋法中試驗組均檢出陽性菌,樣品組和陰性組均無菌落生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1106規(guī)定”,表明這7個配方顆粒對大腸埃希氏菌無抑制作用,均適用常規(guī)法進行控制菌(大腸埃希菌)檢查。
近年來對中藥飲片微生物污染情況[16-18]的研究與探討日益增多,體現了微生物限度的重要性。無論是在生產工藝和質量監(jiān)管上,還是客觀反映人、機、料、法、環(huán)等諸多因素上,微生物限度都是評價藥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標,是輔助監(jiān)管部門綜合評判風險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對中藥配方顆粒建立合理有效的微生物檢測方法尤其重要。
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適用性采用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通過試驗發(fā)現常規(guī)法不能滿足規(guī)定要求。部分中藥配方顆粒對某些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平均回收比不在0.5~2.0范圍內,需要消除抑菌性。本文采用稀釋法使樣品的抑菌活性減弱,保障定量試驗結果準確性。在需氧菌計數檢查中,合歡花(合歡花)、槐花(槐花)配方顆粒采用平皿傾注法(稀釋法)(1∶50,1 mL/皿),合歡皮、槐角、皂角刺、胡蘆巴配方顆粒采用平皿傾注法(稀釋法)(1∶20,1 mL/皿)均可消除抑菌性。在霉菌和酵母菌計數檢查中,合歡花(合歡花)配方顆粒采用平皿傾注法(稀釋法)(1∶20,1 mL/皿)、合歡皮配方顆粒采用平皿傾注法(稀釋法)(1∶50,1 mL/皿)能消除抑菌性。在控制菌檢查中,大腸埃希菌采用平皿傾注法(常規(guī)法)符合標準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張育貴,辛二旦,邊甜甜,等.中藥配方顆粒的發(fā)展分析[J].中醫(yī)藥通報,2019,18(4):44-47.
[2]劉婷婷,牛萌萌,張捷.定量標準菌株在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中的應用[J].中國藥師,2020,23(5):965-967.
[3]曹魯娜,畢言鋒,任仲麗,等.探討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的誤差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J].中國檢驗檢測,2022,30(4):60-63.
[4]李趣嫦,曾璞,肖建光,等.50種中成藥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適用性試驗及結果分析[J].藥物分析雜志,2017,37(12):2214-2223.
[5]肖培根.新編中藥志(第三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588-593.
[6]劉維兵,楊林,包曉瑋.不同工藝的決明子提取液對微生物生長抑制作用的研究[J].肉類工業(yè),2021(5):20-24.
[7]劉毅.槐角[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23,32(23):119.
[8]劉建建,時鵬,黃濤,等.皂角刺提取物體外抑菌殺菌作用研究[J].醫(yī)藥導報,2013,32(3):300-302.
[9]夏稷子.槐花與偽品茉莉花的鑒別及對正常菌群影響[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5(5):67-68.
[10]牛振東,郝運偉,劉文杰,等.地拉羅司分散片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9,36(1):36-40.
[11]張小莉,何婷.奧硝唑膠囊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的研究[J].海峽藥學,2018,30(1):77-80.
[12]周志,莊意瓊,羅俊,等.中藥乳香、沒藥配方顆粒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適用性驗證[J].今日藥學,2018,28(7):442-444.
[1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
[14]李煥娟,???,周冰,等.雙葛止瀉口服液抑菌劑用量篩選與抑菌效力研究[J].中國獸藥雜志,2022,56(1):13-18.
[15]普淑歡.中成藥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驗證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醫(yī)藥衛(wèi)生,2022(2):218-221.
[16]沈泓,孫晗,何凱倫,等.10種常見中藥飲片微生物污染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22,39(10):1317-1321.
[17]李輝,楊美琴,楊曉莉,等.中藥飲片微生物污染研究熱點及標準探討[J].中藥材,2021,44(1):224-228.
[18]鄧海英,龔勇祥,李連鳳,等.中藥飲片微生物污染現狀及典型菌鑒定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9,50(9):2242-2250,2256.
【作者簡介】
劉琪雯,女,1990年出生,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為藥品和化妝品質量檢測。
通信作者:陳琤,女,1980年出生,副主任藥師,學士,研究方向為藥品和化妝品質量檢測與管理,462436881@qq.com,19102372755。
(編輯:侯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