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扁擔長。(諺語)
寫作指導
材料采用的是一則短小而雋永的諺語。諺語借助比喻和對比,感嘆母愛的綿長,并揭示雙向愛的不對等?!澳笎邸薄靶⑿摹焙汀盎貓蟆笔菧蚀_理解和把握這則材料的三個關鍵詞??吹竭@則諺語,人們會自然聯想到“兒行千里母擔憂”等俗語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詩句。命題用意顯然在于引導考生回顧傳統(tǒng),省視生活,感悟親情。
從對材料的理解來看,“愛的不對等”是其感情內核,也是作文應擇取的核心立意??忌プ 坝H情不對等”這一主題,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或發(fā)表看法,或抒發(fā)感慨,或敘述故事均可。此外,對于“兒”和“娘”,考生實寫母子親情,或者拿“游子”與“故鄉(xiāng)”“祖國”同材料“兒”與“娘”比附行文,只要自然圓融,言之成理,也應該視為切題之作。
例文
母親的燈
□江蘇省泰興市濟川中學" 徐一根
老家的屋后有盞燈。
老屋沿河而立,暮夜常是寒風陣陣,吹得人心中難安,總覺得缺點光亮。三歲那年,母親去屋后安燈,我緊隨其后。母親站在高腳凳上,探出半個身子,用一雙滿是老繭的雙手,嫻熟地拉線、擰螺絲、安燈泡,我則邁著踉蹌的步子,遞上一件件工具?!鞍擦藷?,走夜路的人,心里也豁亮了?!蹦赣H慢慢牽起我的手,按下開關,“以后你和哥哥玩,也不會怕黑了?!薄芭?!”燈亮了,乳白色的光暈,穿透層層黑暗,灑落一地安詳。
后來,我們一家人時常坐在屋后,共享美好的時光。屋后是窄窄的籬笆、矮矮的磚墻。母親每到傍晚,便會在后門支起一張小桌,擺上幾只瓷碗和一盆飯,幾碟剛出鍋的、冒著熱氣的炒菜,還有些別的小花小草,為桌上添些雅趣。玩耍歸來的我們兄弟倆洗完手,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前,與母親享用佳肴。風過林梢,流云攢動,吹動了燈光,拂落了花瓣,也吹散了歡聲笑語。母親似乎忘了一天的勞累,陪著我們一起捉迷藏,一起猜謎語,一起讀書。一片片落葉夾入一頁頁書紙,一個個故事融入一天天時光,流光易逝,時節(jié)如流。
上小學后,回家便少了,但每逢假期,我便要回到老家去,看看那融入我記憶的窄窄的籬笆、矮矮的磚墻和那點點燈光。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考試,沒有復習,我竟做起了作弊的勾當。母親一改往日的慈愛,怒氣沖沖地讓我跪到了屋后院子里。我從未見過她額頭的皺紋如此之深,握著鞭子的手青筋凸起,瞳孔中盡是恨鐵不成鋼。我的慘叫聲與抽打聲此起彼伏,苦苦哀求只換來更重的責罵?!俺煽兒貌缓茫悄芰栴},”母親的鞭子終于停歇了,她長嘆一口氣,“但作弊,是人品問題!做人就是要堂堂正正,心里頭要像這燈似的,亮堂堂的!母親眼眶泛紅。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我心中回蕩,或許是后悔,或許是感激。
多年后的今天,我坐在教室里,老家在遠方,但故鄉(xiāng)的燈卻一直留在我心中。
時間似一條無盡的長河,母親在河的上游,我在河的下游。她用自己的一生為燈,照亮了我的童年,我的未來。她的愛順流而下,自然又醇厚,我對她的愛卻是逆流而上,難以抵達。母愛深沉,我無以為報,我只能將母親的那盞燈安放心中,讓它照亮我的來路。
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扁擔長。我想我永遠不會忘……
評點:文章以一盞燈作為情感的紐帶,巧妙地串聯起了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溫馨回憶。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母親安裝燈、在燈下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場景,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體現了母親的勤勞、慈愛、嚴格和正直,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與感激。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