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末春初,筍這一時新菜都會成為餐桌上的寵兒。它的烹制方法多樣,雖味道各異,卻都能展現(xiàn)出它最具春天氣質(zhì)的滋味,滿足老饕們的不同需求。而議論文寫作素材的運用,正如筍的烹制:要喚起時代認同感,首選時新素材;要提高素材運用的效果,則需深度思考。在此基礎上,尋找素材與論點最契合的角度,精準切入,靈活闡述,方可不變應萬變。
素材呈現(xiàn)
職業(yè)教育新思路
近日,一則“985畢業(yè)生反向升學讀技?!钡男侣剾_上熱搜,引起廣泛關注。
青島市技師學院自2009年起開設大學生技師班,至今已有將近400名畢業(yè)生。這些畢業(yè)生中,本科學歷的人大約占三分之一,其中不乏“985”“211”的名校畢業(yè)生。
陳愉聰本科畢業(yè)兩年后進入青島市技師學院學習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短短一年,他完成了普通學生四年半的課程,用了30多個A4本手繪練習電氣線路圖、機械零件圖和液壓氣動圖,設計超過300張圖紙,展示了極高的學習效率和技能掌握能力。通過技校的學習,他成功進入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實現(xiàn)了職業(yè)轉型和薪資飛躍。
袁靖在本科畢業(yè)后跑了6個城市,換了十幾份工作。2014年他進入大學生技師班,只用了半學期就把理論課程全都自學完。2016年,袁靖從技校畢業(yè),成功應聘到蘇州一家工業(yè)機器人制造生產(chǎn)企業(yè),短短一年里就得到了晉升。和一些同事相比,他的技術和理論水平更扎實、新穎。
班主任徐丕兵說,這些年里,技師班有不少學生進入一些大中型企業(yè),而且很多都已經(jīng)成了企業(yè)技術骨干。徐丕兵觀察到,有工作經(jīng)驗的人更容易認清自己和社會的需求,他們正是看到自動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很多職業(yè)將被替代,所以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
真題對接
2024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貼近當下熱點話題,也貼近學生心理,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而且這些作文題都有很強的開放性和思辨性,對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找準切入點,靈活運用素材便顯得尤為重要。
2024年,“名校畢業(yè)生反向讀技?!钡男侣勔l(fā)人們的多重思考。985、211的本科畢業(yè)生自帶光環(huán),但當他們面對人生給出的新考題,則需重新思考學歷的意義、知識的價值和教育的真諦。他們所面臨的時代難題和重啟人生的經(jīng)歷可以對接多道高考作文題。
寫2024年新課標Ⅰ卷作文題“人工智能與問題”,素材中“自動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很多職業(yè)將被替代”,與人工智能之殤相契合,而陳愉聰、袁靖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體現(xiàn)了人類優(yōu)于AI的生機和活力。從這一角度,得出“問題永在,精神不滅”的論點。
寫2024年新課標Ⅱ卷作文題“未知之境”,我們可以從陳愉聰和袁靖的經(jīng)歷中看到追尋的價值。兩位求學者破除學歷的迷障,始終保持對未知領域的熱情,并以不懈探索的精神實現(xiàn)升華與超越,這與此題的意旨相契合。
寫2024年上海卷的“認可度”,我們可以從“名?!焙汀凹夹!睂Ρ葢沂獾恼J可度出發(fā),思索這些求學者反向讀技校的意義所在,從而得出“認可度來自于內(nèi)在能力而非外在標簽”的論點。
寫2024年天津卷的“被定義與自定義”,我們可以從學歷的角度來論述“被定義”可能存在的僵化、教條的誤區(qū),并論述“自定義”所具有的自信樂觀、成熟堅定、勇于面對偏見的精神境界。
運用示例
角度1:科技跨入新的領域,我們將面臨更多的新問題,從而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寫作題目:2024年新課標Ⅰ卷“人工智能與問題”)
運用片段:人工智能不僅不會令我們無題可解,反而會不斷提升問題的質(zhì)量,激發(fā)我們面對難題的意志與勇氣?;厮葸^往,從工業(yè)革命到信息革命,歷史早已證實了人類不可阻遏的求知欲和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再看今朝,面對AI浪潮造成的就業(yè)難題,陳愉聰、袁靖直面挑戰(zhàn),回歸求知本心,于技校磨礪自己,終展大鵬之翅??梢姡珹l不僅不會消弭問題,反倒會逼出“真問題”,讓人摒棄“假本事”,磨煉“新智慧”。我們有理由相信,AI幫助人類從繁瑣重復的機械工作中解放出來后,將推動人腦剩余潛力的開發(fā),助力人類社會迎難而上,于天塹開通途,崖處得涅槃?!终棕S
運用點撥:要靈活運用時新素材,首先應深入解讀。以上素材雖然沒有涉及人工智能,但在徐丕兵的介紹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特征,由此切入便能符合題意。該文段論證時先從普遍規(guī)律出發(fā),再以陳愉聰和袁靖面對新問題的經(jīng)歷論證觀點。隨后分析人工智能激發(fā)潛能的重要價值,并展望未來,表達了對人類發(fā)展的自信。
角度2:時代的迅猛發(fā)展敦促我們不斷發(fā)現(xiàn)未知,不斷重構自我。(寫作題目:2024年新課標Ⅱ卷“未知之境”)
運用片段:對青島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的學生陳愉聰而言,“未知之境”是機電一體化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技能運用,而三十多個A4本和300張設計圖紙就是他進入“未知之境”的堅實腳步??v使前路崎嶇,陳愉聰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人生價值的重構。當學歷不再是“脫不下的長衫”,而是探索未知之境的堅實行囊;當技校不再是束縛勇氣的枷鎖,而是青年的成長之地,求學者們終將撥開重重迷霧,擁抱絢爛世界?!握x婧
運用點撥:運用時新素材,需要通過對關鍵詞的靈活解讀來強化論點。此文段運用了直觀形象的方式解讀主要概念“未知之境”,并將素材中的“三十多個A4本和300張設計圖紙”比喻為“堅實腳步”,與主要概念相匹配。接著,用陳愉聰?shù)穆殬I(yè)轉型緊扣了“自我重構”的觀點。
角度3:提升認可度,需要鍛造個人能力;而個人能力的提升,助力社會進步。(寫作題目:2024年上海卷“認可度”)
運用片段:躬身于自我充盈、自我鍛造,方可提升社會認可度。“個體的繩索應維系在時代之帆上”,立足于時代,豐厚個人能力,才是切實提高社會認可度之必需。回溯歷史,馬克思于歷史密林中探賾索隱,剖析社會矛盾,宣示歷史使命,以如椽巨筆寫下《資本論》,終彪炳史冊。而今,如陳愉聰、袁靖這樣的“985”“211”畢業(yè)生擺脫學歷的束縛,踏進技校學習專業(yè)技能,這既是對個人價值與認可度的重塑,也是以專業(yè)知識滿足社會需求的勇毅之舉。他們的努力將為職業(y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技術教育認可度?!蜇峰P
運用點撥:運用作文素材時,不要囿于其思想格局,可以通過對素材的深入剖析,根據(jù)論點對其進行適當提升。素材中并未突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但從“認清自己和社會的需求”這一句中,可以讀出個人能力提升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此文段抓住這一點進行論證,并在最后提出陳愉聰、袁靖的成長“為職業(y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技術教育認可度”,這一觀點就是在原有素材上的升華。
角度4:“被定義”對我們理解外界有助益,但不可依賴它,要掙脫“定義”給我們劃定的邊界。(寫作題目:2024年天津卷“被定義與自定義”)
運用片段:“被定義”幫助我們理解事物,助力自我塑造,但盲信別人的“定義”,則會使我們產(chǎn)生自我懷疑,陷入內(nèi)耗。多元人生的前提是勇于跳出“被定義”。在“名校生”的定義之下,陳愉聰選擇應對時代變化,實現(xiàn)人生的飛躍;而袁靖則將本科的理論基礎與技校的實踐操作有機結合,成為技術人才。他們勇破定義的行動向我們證明——人生是一幅立體的畫,若拘泥于“被定義”,喪失判斷力和行動力,將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潭,“定義”也就背離了其作為工具助力發(fā)展的初衷,反而成為人生的束縛?!岁揩h
運用點撥:運用素材時需要學會取舍,適當剪裁。這段文字主要針對“被定義”的弊端進行分析。為了突出觀點,文段擇取了陳愉聰和袁靖在“名校生”定義之下的作為,精準切入觀點。當素材缺乏時,還可以對同一素材進行正反面的利用。此文段在后半部分運用假設論證,想象陳愉聰和袁靖屈服于“被定義”后的困境,與前文形成對比,進一步強化觀點。
總結
對考生而言,靈活運用素材既能減輕素材積累的壓力,又能提升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但素材的靈活運用不是一日之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只有用心思考,講求方法,加強訓練,才能使時新素材發(fā)揮其最大的價值。
(編輯:關曉星"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