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爾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拜城縣克孜爾鄉(xiāng)東南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懸崖上,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但凡來克孜爾石窟參觀的人,無不為那些殘缺的壁畫感到惋惜。為了能夠復原壁畫的內容,新疆文博院龜茲學術部文博研究館員趙莉,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先后奔赴德、美、日、法、俄羅斯和韓國等國家,只為尋訪流失海外的克孜爾石窟壁畫殘缺部分。
人物解讀
角度一:“十年磨一劍”,只為尋找失去的壁畫。
20世紀初期,多個境外探險隊來到克孜爾石窟,劫掠壁畫、雕塑等珍貴文物運到海外。1992年到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工作后,趙莉通過調查測量,發(fā)現(xiàn)克孜爾石窟被揭取壁畫的面積近500平方米,涉及59個洞窟。2002年,趙莉到德國柏林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第一次親眼見到了流失海外的龜茲石窟壁畫等文物。她暗下決心:以后要重返這里,系統(tǒng)調查龜茲石窟壁畫。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春季,趙莉如愿重返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一待就是一年多。“文物庫房里不能喝水,不能吃東西,為了趕時間,我往往從開館后一直工作到閉館前?!痹诖似陂g,她完成了包括克孜爾石窟壁畫在內的4594件新疆文物的調查與核實。
角度二:走在石窟壁畫復原研究的路上。
相比調查和收集資料,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復歸原位更具挑戰(zhàn)性。只有對每個洞窟了如指掌,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完成復原。在千瘡百孔的洞窟里,趙莉對著壁面,在電腦里將一塊塊拼接錯誤的壁畫圖像拆分、組合,再重新歸位。2020年,克孜爾石窟大部分壁畫找到了原位,并進行了圖像復原。趙莉將這些復原的壁畫集結成《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研究》出版,收錄圖版1200余幅,是目前為止收錄克孜爾石窟流散壁畫最全的大型研究性圖集。
“仍有四十多塊殘片找不到位置,可能它們所在的洞窟壁面早已坍塌,永遠也找不到原來的‘家’了?!壁w莉難掩傷感。
角度三:30年的研究只是一個開始。
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坐落在克孜爾石窟的山腳下,現(xiàn)在趙莉已經很難將工作和生活區(qū)分開來。她說:“我隨時可以上來看洞窟,哪塊壁畫復原得不對,或者位置放的不妥,我都可以隨時隨地上洞窟核對,應該在哪個洞窟,應該怎樣復原?!?/p>
爬山坡、鉆洞窟、做記錄、著書,30年如一日的研究工作,讓這里的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深深印在趙莉的腦海中?!吧怯邢薜?,可我們對龜茲石窟的研究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我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這里,我永遠和克孜爾石窟不能分開,因為它已經融入到我的血液里?!?/p>
克孜爾石窟是龜茲石窟群的一部分。現(xiàn)在,趙莉已經開始另外兩大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和森木賽姆石窟壁畫的復原研究工作。
運用示例:美麗南疆,懸崖之上,殘缺的壁畫在流淚,藍色的幽光被掩藏。在克孜爾石窟的聲聲嘆息里,趙莉踏上了漫漫的找尋、修復之路。十載光陰,她歷重洋,修學術,克服生理極限,深入文物庫房,調查并核實數(shù)千件新疆文物。一次次拼接,一次次嘗試,她焚膏油以繼晷,只為了復原文物。三十年如一日,趙莉用熱愛讓流失的文物“歸家”,用青春為壁畫填補缺憾。青山路遠,萬里水遙,克孜爾石窟和熱愛她的人在南疆深處熠熠生輝?!靼茶F一中湖濱中學 王嫣然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