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界對李清照詩歌思想內涵、學術內涵等方面的探討,大都持“婉約派”的立場,其實,李清照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并不缺乏“豪放”一說,我們應該對她的性格、她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做一個綜合的考察。文章具體結合李清照詩詞豪放風格的表現(xiàn),從遠大的理想志向、心懷天下的情懷、大膽叛逆的性格與張揚的個性表現(xiàn)展開分析,并結合家庭環(huán)境對她的影響、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分析李清照詩詞豪放風格的形成原因。
【關鍵詞】李清照;詩詞;豪放風格;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15—011—03
引言
南宋是以豪放詞抒發(fā)國殤情懷的鼎盛時代,相應地,大量的豪放詩人如辛棄疾和陸游等也相繼涌現(xiàn),他們的愛國情懷自然也就顯露出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抗敵、保家衛(wèi)國、收復失地的宏愿,都是文人墨客共同的精神訴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李清照詩詞中的豪放之氣。
一、李清照詩詞中豪放之氣的思想表現(xiàn)
(一)遠大的理想志向
李清照的很多作品都體現(xiàn)出她自由和豁達的理想追求。例如,《行香子·七夕》通過天象的變換,將牛郎與織女相見之后的悲喜交加展示出來,抒發(fā)了作者對天不憐人的感受,這首詞構思獨特,體現(xiàn)了作者心懷天下的胸懷?!稘O家傲》也是李清照詩詞中能夠展示作者豪放之氣的重要詞作[1]。這首詩繼承了屈原、李白的浪漫情調,將一件極為平常、普通的東西——船,注入了一種奇異的想象力,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通過“船”這一意象,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黑暗的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以及對美夢的追求。全詩以夢境為線索,表達了詞人沖破枷鎖,擺脫黑暗,追求光明的豪邁精神。顯然,她為自己的命運而苦惱,她不顧一切地要掙脫枷鎖,尋求自由。
(二)心懷天下的情懷
李清照的詞作中也有許多針砭時弊的內容,例如在《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中,李清照并非一味地把“安史之禍”歸咎于楊貴妃,而是以一種理性的方式批評了這一時期的腐朽。李清照在詞作中描寫了唐玄宗的“自高自大”,既批評了他,又肯定了他對“中興之治”的貢獻。這兩首詩奔放灑脫,洋溢著豪邁的愛國熱情,展現(xiàn)了她大無畏的男子漢氣概和不屈不撓的斗志[2]。在《新荷葉》中,作者以“壽誕”為題,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期望這位大儒能象謝安那樣,出仕為國,濟世救民,并以此為題,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懷,使詞作的主旨得到了升華。
李清照歷經(jīng)北宋衰亡、南宋王朝的懦弱妥協(xié),創(chuàng)作風格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南渡期間,李清照的詞風中飽含著滿腔的熱情與憤怒,她以尖銳的文筆,將對南宋王朝的腐敗與時代的悲涼表現(xiàn)了出來,表現(xiàn)出了她的憂國憂民,俠骨柔腸。在《夏日絕句》中,李清照既贊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又號召大家向項羽的英雄氣概看齊。李清照的夫婿趙明誠,身為建康太守,見城中起兵,非但未平亂,還棄城而逃,對自己丈夫的行為深感羞愧,路過烏江,想起項羽的壯烈犧牲,李清照遂以贊頌項羽的英雄氣概,諷刺了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可恥行為。
(三)大膽叛逆的性格與張揚的個性表現(xiàn)
1.直率的性格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進士,平時喜歡收藏,而她的母親則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3]。李清照自幼便酷愛文學,博覽群書,為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功底。李清照婚前隨父母住在汴京,年少時,她天真爛漫,無拘無束,京城的繁榮和逍遙的生活,也激起了她濃厚的寫作愿望?!度鐗袅睢肪褪撬@一時期的重要寫照,這首小詞用簡短的篇幅,寫出了她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一位年輕的姑娘坐在一艘小船上,在荷花中穿行,很快就沉入了荷花的深處,劃槳的聲音驚動了一灘鷗鷺。盡管全文很簡短,但作者卻在這看似隨意的詞句中,描繪了一幅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景象。在古代,女人沒有才華就是美德,所以女人不能隨意出家門,要恪守閨訓相夫教子。但是,反觀李清照,不僅獨自外出游玩,飲酒作樂,而且盡興而歸。這一形象與當時人們對女性的認知大相徑庭,顯示出其不拘泥于世俗束縛,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獨特人格。
2.對愛情的大膽追求
在我國古代,婦女受到封建制度的壓迫,對她們來說,愛情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東西,就算是結婚,也大多身不由己。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個特例,她敢于用詞作來表達自己的愛情,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并試圖擺脫封建制度對婦女的約束,她以自己獨特的性格與張揚的個性,表現(xiàn)出一種愛恨情仇、崇尚自由的精神。例如她的作品《浣溪沙·閨情》,縱觀全詩,李清照充分發(fā)揮了她的女性智慧,對環(huán)境的營造,對畫面的描寫,對細節(jié)的把握,都顯示了她的非凡才華。這位詞作中的女主人公陷入了熱戀之中,情緒上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連帶著她的氣質都出現(xiàn)了一些微妙的變化[4]。女主角時而嫣然一笑,以示對明月的思念,時而以書信的形式表達對愛情的渴望。這種表面上看起來很矛盾的心理描述,卻恰好表現(xiàn)出一個年輕女孩對愛情的渴望。在古代封建宗法婚姻的大環(huán)境中,男女之間的情愛關系顯得十分遙遠,李清照以一位勇敢追求愛情的女主角為例,展示了自己青春時期面臨戀愛時的復雜心態(tài)和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二、李清照豪放詩詞的藝術特征
(一)痛快淋漓的抒情
在李清照的詞作中有許多痛快淋漓放浪恣意的抒情作品,例如,《夏日絕句》作為一首五言絕句,用痛快高亢的話語,抒發(fā)出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人生追求。這首絕句的創(chuàng)作與當時的背景有關,雖然李清照本人主張銳意進取,但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卻一味的屈辱退讓,在家國破碎的背景下,李清照也滿腹悲憤,只能借詩作宣泄情緒,以歌頌項羽為題材,借古諷今,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進行了深刻的嘲諷。這首《夏日絕句》,雖然只有二十個字,但卻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有著振奮人心的效果,其中痛快淋漓的抒情,更是展現(xiàn)了作者豪放飄逸,灑脫不羈的豪放壯志。
(二)鋪陳傳情的敘事
李清照在詞作中,既繼承了蘇東坡的豪放,又能夠吸收借鑒漢魏的賦體方式,這使得李清照的詞作在敘事表達上能夠跌宕有致鋪陳傳情。例如《蝶戀花·上已召親族》,整首詞顯示出一種蒼涼的風格,而情感則是一層一層地往下流淌,遣詞造句十分考究。上半部描寫了汴京淪陷后作者內心的悲痛,下半部是以家宴為主線進行敘述?!白砟寤ɑ?,可憐春似人將老”,以春喻人,想春亦老,這本身就體現(xiàn)了作者對春之漸逝的痛惜之情,同時結合作者當時所處的家破人亡的境遇,也能從中窺見更深層次的家國哀傷[5]。從李清照的詞作來看,在靖康之變后,她的詞作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內容上更多的是呈現(xiàn)出對已故丈夫的思念和對自己孤單凄涼處境的描寫,詞作風格大體轉向了沉郁。例如,在《聲聲慢》這部作品中,上片寫到作者孤身一人無所著落,而不遠處聽到大雁的叫聲伴隨風聲一道而來,更增加了作者內心的愁苦憂郁。在詞的下片,從秋日的天空轉移到庭院的實際場景中,作者以菊花自比,其中寫到“憔悴損”,既是說院中的菊花在經(jīng)歷風雨的打擊后,花瓣紛紛凋落的場景,也指作者自己由于悲傷而過度消瘦。
(三)壯美的景物描繪
在李清照的詞作中,不乏許多壯美宏大的景物內容,例如《曉夢》中,作者以夢境切入描寫了大量壯美的景物,短短幾句就描述出自己在夢中看到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希望自由自在。醒來后“掩耳厭喧嘩”,其中的喧嘩不僅是外界的吵鬧之聲,更是暗指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紛紛擾擾的名利之爭。在這里,李清照將夢境與人聯(lián)系起來,配合華美壯麗的景物描寫,將夢中的景象與現(xiàn)實的事物相對比,能夠更立體地展現(xiàn)出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表達出作者渴望擺脫黑暗現(xiàn)實的心情[6]。
三、李清照詩詞中豪放風格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環(huán)境對她的影響
從李清照詞作風格中豪放思想的形成原因來看,與其家庭環(huán)境密不可分,尤其是李清照少女時期處于一個開明富裕的家庭中,生長于世宦家族,李清照的父母都既有文化修養(yǎng),例如,她的父親精通經(jīng)史,能作詩作賦,有魏晉風度,又經(jīng)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名家交往,因而李清照自幼便受到士大夫之風的熏陶,這使她的作品頗具剛勁、宏大的男性化風格。而李清照的母親是當時北宋狀元的孫女,在平時并不以《烈女傳》《女戒》等書籍來限制李清照的學習。她也自幼聰明伶俐,頗受長輩的寵愛,久而久之形成了李清照豪放直率,開朗活潑的性格。并且,童年時期李清照家住歷城,這里風景宜人,少年時期的李清照,還能夠自由的出行飽覽秀美山水,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也為李清照明麗俊朗的氣質底蘊奠定了基礎。
(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
從李清照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極為跌宕。南宋時期,政治環(huán)境風起云涌,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加上后續(xù),國家戰(zhàn)亂不休,李清照也不得不開啟了流離失所的逃亡之路。在逃亡過程中,他的丈夫因病去世,只留下她一個人孤苦無依同時逃亡。途中她與丈夫精心收集的大量金石碑帖也大多被遺失、損毀。種種的不幸,讓她將對生活和社會的不滿逐漸顯露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在詩詞里展現(xiàn)憂國憂民和政治抱負的內容也更加明顯。
從婚姻上講,李清照和趙明誠是一對恩愛夫妻,但因為他們的父輩都在朝為官,兩人的婚姻必然會涉及到很多政治因素。比如,李清照的父親面臨黨錮之災,在父親遭人陷害時,李清照請求自己的公公去解救父親,卻慘遭拒絕。李清照之所以對政治斗爭特別反感,主要是因為她的婚姻生活中也沾染了一些政治因素。趙明誠死后,李清照再次嫁給了張汝舟,卻遭到了無情的拋棄,這讓她本就疲憊的心變得更加沉重[7]。命運多舛的經(jīng)歷,使本來就頗具反叛精神的李清照又進一步激發(fā)起了好強的性格,使得她隱匿于內心的士大夫氣質進一步覺醒,她的作品也有更加明顯的豪放風格,逐漸從早期溫文爾雅轉化為愛恨分明,個性堅強。
四、李清照詩詞中豪放風格的價值與影響
李清照是我國古典詩詞中一抹別樣的亮色,作為女性,李清照對于詞作有著突出貢獻,從她的詞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獨特的女性視角的創(chuàng)作價值。李清照以來,女子的藝術才能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點無論是對文學史、藝術史,還是對整個時代的展望,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李清照又是一位感情豐富的文人,與一般受禁錮的婦女不同,她敢于抗爭,而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更是超越了女性的生活,延伸到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8]。在李清照詩詞中,她的豪放風格的展現(xiàn)能夠讓人們看到李清照不為世人所動的一面。李清照詞作中豪放風格,也能夠從內而外的體現(xiàn)出作者本人的內涵和人格魅力。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集陰柔與陽剛于一身,如果只有婉約而沒有豪放,那么她的作品也不免會落入前人的套路,失去自身豐富的意義與價值。正是由于婉約中又帶有豪放,豪放中又細膩動人,正是這樣一種肆意恣意、無所顧忌的創(chuàng)作個性,才使李清照的個性更為突出,也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壇上的地位。
五、結語
加強對李清照詞作內容的研究,我們不能僅僅把李清照限于婉約派,而應該把視野拓展到李清照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豪放風格。唯有如此,方能對其作品中所蘊含的社會意蘊與個性魅力進行更為全面的考察,并對作家多元的寫作風格有更深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朱詠燕.李清照詞南渡前后用調及其主題變化[J].漢字文化,2023(23).
[2]張覓,元元.李清照的少女時代[J].中學生百科,2023(32).
[3]鄧若楊.李清照與辛棄疾詞之比較[J].青年文學家,2023(30).
[4]韓文科.古詩詞思辨性聯(lián)讀教學的實施路徑——以李清照《漁家傲》《如夢令》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 2023(26).
[5]劉蓉.李清照詞中的“香”[J].三角洲,2023(16).
[6]金之懿.論歷代對李清照《漁家傲》詞接受的偏差[J].名作欣賞, 2022(32).
[7]朱曉茜.淺析李清照的豪放詩詞創(chuàng)作[J].對聯(lián),2022(15).
[8]劉倩倩.論李清照的豪放詩詞創(chuàng)作[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5).
作者簡介:劉曉春(1975—),女,漢族,山西洪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現(xiàn)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