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度和速度,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進行各種文學知識和問題閱讀的訓練?!睂τ诟咧姓Z文這門課程來說,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育的主要發(fā)展趨勢,而基于對新課標的學習,將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也是教師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并且教師應充分應用這一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以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一、相關概念及其定義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基于對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學習,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的,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品質;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促進教育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是指在相對集中的時間里,以完整的一本書為閱讀單位,以更接近生活閱讀的學習情境組織閱讀活動、完成學習要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途徑,形成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并學習前人的閱讀經(jīng)驗,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讀懂文本,把握文本豐富的內涵。整本書閱讀學習實踐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實現(xiàn)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脫節(jié)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這導致學生很難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對文章的興趣和情感聯(lián)系。同時,很多文章的選材偏重于經(jīng)典文學作品,雖然在文學價值和文化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相對復雜的文言文表達往往使學生難以感同身受。此外,文章中的價值觀和生活場景與現(xiàn)代社會有諸多不符,在這樣的差異下,學生難以從閱讀中獲取直接的生活啟示和情感共鳴,從而失去閱讀興趣。
(二)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多依賴教師的講述和學生被動接受,這種單向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強調文章的分析和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解讀,而缺乏個人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評價體系過于單一
當前的高中語文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綜合評價。同時,整本書閱讀評價往往過于依賴書面考試和閱讀報告,而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討論和實踐活動。這種評價方式很難全面反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
(四)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教師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當前許多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的問題。一些教師對于所教學的文章缺乏足夠深入的理解,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另外,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較為死板,影響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對于當前學生的興趣點、思維特點和情感需求了解不夠,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與實際相結合。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
(一)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構建良好氛圍
即使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學生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當先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種短視頻和碎片化信息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導致書本對學生的吸引力日益降低,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日益變淡。所以,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來說,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比如,針對《紅樓夢》這本書的閱讀學習來說,首先,教師可以布置教室,模擬《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環(huán)境,使用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裝飾,如紅樓夢人物畫像、詩詞對聯(lián)、園林盆景等,以營造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空間。教師還可以播放古箏、琵琶等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音樂,以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多種活動,如角色扮演、模擬庭審、辯論賽等,讓學生深入角色,體驗書中人物的情感沖突,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和人物性格。這些互動性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落實讀寫結合,促進讀寫轉化
閱讀與寫作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時要將兩者進行整合,以實現(xiàn)高效地教學。從思維流動的方向來講,閱讀是思維的輸入,寫作是思維的輸出,兩者相互配合、同生共長。只閱讀不寫作,就沒有知識“變現(xiàn)與轉化”的機會;只寫作不閱讀,久而久之就會寫之無物,空乏潰悶。所以,對于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來說,教師可以借助讀寫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讀寫轉化,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深入閱讀《紅樓夢》,不僅要理解其豐富的情節(jié),還要探究人物性格、作家觀點以及文化背景,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寫作活動,如編寫角色日記、撰寫批判性書評、創(chuàng)作與小說主題相關的短篇故事等,通過這種讀與寫的交互,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升其文學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寫作技能。例如,在閱讀了《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故事后,學生可以嘗試以賈寶玉的第一人稱視角來寫日記,探索他對于家庭、愛情和社會的復雜情感。這樣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原作的理解,還讓學生在讀寫過程中實現(xiàn)認知與情感的轉化,充分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通過整本書的深入閱讀和與之配套的寫作實踐,學生在享受文學魅力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三)強化師生溝通,加強學生理解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中組織學生溝通,讓學生圍繞閱讀展開交流;將學生聚集在一起,使他們在同一閱讀目標的驅動下開展閱讀,分享閱讀的喜怒哀樂,彼此交換意見,并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敢于主動投入課堂學習,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升。
課堂上,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圍繞《紅樓夢》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書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社會背景。在課堂活動中,學生不僅要閱讀原文,還要通過討論、表演和寫作的方式,深入分析人物性格與動機。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和溝通者的角色,通過提問、反饋和討論,幫助學生串聯(lián)起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引發(fā)他們對作品主題的深層次思考。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工具,如在線討論板、社交媒體小組等,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xù)交流心得,不僅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邊界,從而全面提升他們對《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理解與欣賞水平。
(四)設定閱讀任務,明確學習目標
在課堂學習中,當學生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時,就會集中精力投入課堂,同時合理地利用時間,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增強課堂體驗感。所以,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這個方式設定一個具體的閱讀學習任務,讓學生具備一個清晰的課堂目標,從而集中精力、合理地利用時間,獲取更加豐富的成果,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
比如,教師設置學習任務:探究賈寶玉的人物性格及其成長變化,并與學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觀察《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行為舉止和言語思想,分析其在家庭、愛情和友情等方面的關系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他性格的影響,從而深入理解作品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內涵。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整體記錄賈寶玉的關鍵經(jīng)歷和關系演變,并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賈寶玉身上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價值觀的沖突與融合,最終讓學生通過報告或論文的形式,展現(xiàn)自己對賈寶玉這一復雜角色的深刻認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學生不僅能夠全面而深入地閱讀《紅樓夢》,還能主動建構知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
(五)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
評價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科學合理地融入評價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自己的認知,還能使其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一個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改善自身的不足之處。所以,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進行教學評價方法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評價學習,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提升,并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科學、準確的評價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基礎,同時圍繞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以進行更加高效的教育。比如,將對《紅樓夢》這本書內容的簡要描述作為評價的一個參考標準,因為要想真正地進行總結,學生不僅要閱讀整本書籍,還要避免盲目式、隨意式的閱讀,只有在仔細閱讀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有所理解、有所感悟。而在具體的評價當中,教師就可以圍繞學生所總結的內容,根據(jù)內容的合理性與邏輯性進行分析,例如當學生的總結明顯脫離《紅樓夢》內容的軌跡時,教師就要指出學生的錯誤,并給予一定的學習建議,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閱讀整本書。
四、高中語文教學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學生中心原則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應貫徹學生中心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意味著教學設計應圍繞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認知特點展開,而不是單一地依賴教師的知識灌輸。例如,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背景,選擇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以便學生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交流,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創(chuàng)意寫作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二)整合融通原則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社會實踐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實現(xiàn)跨學科的知識整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文學知識,還要關注學生人文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學作品中的主題思想與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跨學科思維模式。同時,教師可以設計與社會熱點問題相關的閱讀和寫作任務,借此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過程導向原則
課堂上,教師應強調學生閱讀理解和思考過程的重要性,而非僅關注最終的閱讀結果。因此,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閱讀策略的運用、思維活動的展開以及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可以通過設計思考問題、開展互動討論、記錄閱讀筆記等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反復思考與探究。同時,教師應提供及時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在閱讀中的不足之處,并引導其進行改進,從而實現(xiàn)持續(xù)地學習與成長。
(四)多元評價原則
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元評價原則,建立包容性的評價體系,綜合評估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態(tài)度形成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評價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筆試和口試,還應融入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學習過程、創(chuàng)造性作品等多種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筆記、課堂參與情況、小組合作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激勵學生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整本書閱讀來說,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學方法,基于已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從而進一步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讓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本文就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整本書閱讀的定義進行分析,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多種教學策略,以此將整本書閱讀理念充分地融入課堂中,從而更進一步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效發(fā)揮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以《紅樓夢》為例探索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課題立項批準號:KCA2022009)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