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小安德森正在認真地考試,其中一道題難住了他。當然,并不是這道題特別難,小安德森成績優(yōu)異,很少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這道題是“把右邊第五個圓形涂成紅色”,小安德森分得清左右,能準確說出各種圖形的形狀,數(shù)數(shù)也很熟練,至于識別顏色,對他來說更是小事。
那么,難點在哪里呢?
安德森忘記帶彩筆了,他的文具盒里只有一支黑色的鉛筆。安德森稍作思考,拿起筆把題目中的“紅色”涂掉,改成“黑色”。這樣一來,他就能輕松地完成題目——把右邊第五個圓形涂成了黑色。
回到家里后,安德森把這件事講給母親聽。母親搖搖頭,反問道:“可是這樣你就改變了題目呀!”“我只是沒有紅色彩筆,題目的要求我都可以做到?!卑驳律÷暬卮???伤睦镆矝]有底,不知道老師會不會給他打上叉。
第二天,安德森來到學校,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師分發(fā)昨天的試卷。當他拿到試卷,看到滿分的成績時,他高興得幾乎跳起來。在他涂改過的那道題旁邊,老師畫了一個大大的勾,還寫了一句話:很顯然,這個答案并不標準,但不可否認,它也是正確答案。
這件事給安德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帶給他極大的鼓勵。他突然覺得,不必循規(guī)蹈矩,因為任何問題可能都不只一種答案。甚至有些時候,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去更改一些條件和標準,只要合理,那么一切就是有可能的。
后來,安德森走上了科研道路,從事動物馴化尤其是家禽進化遺傳學、基因組學等方面的研究。2014年,他與另外一名科學家一道,因“使用先進的基因組技術,對植物和動物研究作出突破性貢獻”,獲得了沃爾夫農(nóng)業(yè)獎。他就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動物遺傳專家、基因組學教授雷夫·安德森。2019年,他還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雷夫·安德森不止一次對自己的學生說:“科研的本質就是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具備顛覆的頭腦。答錯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跳出‘標準’的框架。要知道,世界上原本就沒有什么標準的答案,所以要充分發(fā)動你的想象和思考,才能找到更多非標準的正確答案。”
編輯 高塬 / 美編 苑立榮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