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以下簡稱“西南劇展”)期間,桂林有《廣西日報》、《掃蕩報》、《大公報》(桂林版)、《力報》等報紙。其中,桂林《力報》是一家民營報紙,創(chuàng)辦于1940年3月10日,創(chuàng)辦人為張稚琴,社址在桂林社公巖。西南劇展期間,桂林《力報》主筆為儲安平。
自1944年1月1日—6月30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桂林《力報》刊登有關(guān)西南劇展的有261篇報道。由于有些報紙缺失,加上統(tǒng)計可能出現(xiàn)的遺漏,推測桂林《力報》有關(guān)西南劇展的報道超過300篇。這些報道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見解不俗,借助媒體為西南劇展于展覽之外建立了一個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戲劇場。今天我們了解西南劇展很大程度上需要進入這個戲劇場,同時,這些報道也為今天的戲劇事業(yè)提供了很好的參照視角。
本文全面梳理桂林《力報》的西南劇展相關(guān)報道,聚焦桂林《力報》的四篇社評和一篇特寫,力圖能夠?qū)裉斓膽騽∈聵I(yè)有所借鑒和啟發(fā)。
一、桂林《力報》西南劇展報道分類
所有報道大約可以分成四類,分別是廣告類、新聞類、評論類和詩歌類。
第一類是廣告類,包括公告1條、廣告95條。
公告1條。為《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公告宣字第九號》,刊登于桂林《力報》①1944年2月2日1版,內(nèi)容為籌備工作的注意事項。
廣告95條。其中一條為開幕廣告,刊登于桂林《力報》1944年2月2日1版,占整整一個版面,公布了會長、名譽會長、指導長、籌備委員的名單。會長是廣西省主席黃旭初;名譽會長是當時各戰(zhàn)區(qū)、各省部的領(lǐng)導人,包括李濟深、李宗仁、白崇禧、張發(fā)奎、陳誠等人;指導長是各省的文教官員,廣西的李任仁、黃樸心,江西的蔣經(jīng)國名列其中;籌備委員是歐陽予倩、田漢、熊佛西、李文釗、向培良等文藝工作者。從1944年2月16日開始,連續(xù)在《力報》第一版刊登了93條廣告,主要是劇目預告、劇工大會預告、資料展覽預告等內(nèi)容。這個連續(xù)廣告對今天研究西南劇展很重要,它如實記錄了西南劇展的完整進程。
第二類是新聞類,包括消息、訪談、動態(tài)、通訊、特寫、社論五種類型。
消息約20條,如《西南劇展期近 招待機構(gòu)成立》,《力報》1944年2月11日3版;《劇展節(jié)目 全部排定》,《力報》1944年2月12日3版;《劇展明日揭幕》,《力報》1944年2月14日3版;《西南劇工大會 今晨在桂揭幕》,《力報》1944年3月1日3版;《西南劇工大會 今日正式開會》,《力報》1944年3月5日3版;《〈蛻變〉今半價優(yōu)待學生》,《力報》1944年4月29日3版;《劇展免費公演招待桂市軍民》,《力報》1944年5月12日3版;《西南首屆劇展會十九日行閉幕式》,《力報》1944年5月16日3版;等等。
訪談2篇,如《訪問張部長》,《力報》1944年2月15日3版;朱晨《劇壇上的人物 熊佛西一席談》,1944年3月4日4版。人物訪談是新聞的一種重要文體,不知為什么,《力報》的人物訪談不多,好在當時桂林其他報紙的人物訪談不算少,如曾敏之在《大公晚報》刊登的《三杰傳——西南劇展人物記之一》《三導演——西南劇展人物記之二》《青年群——西南劇展人物記之三》,這些文章可以彌補《力報》人物訪談類新聞的不足。
動態(tài)約50篇,最初名為《劇展花絮》,兩期之后改為《劇展動態(tài)》,少數(shù)命名為《劇展會動態(tài)》,是有關(guān)西南劇展具體信息的連續(xù)報道,全部刊登在《力報》第3版。這個系列具有連續(xù)性,連續(xù)報道西南劇展的有關(guān)詳情。如1944年2月25日的《劇展動態(tài)》,報道了周氏兄弟馬戲團、凱聲劇團、劇宣第四隊的演出情況。其中凱聲劇團演出《茶花女》的情況,文章報道:“第二演出展覽場由第五休養(yǎng)院凱聲劇團演出五幕世界名劇《茶花女》,該劇系法國小仲馬原著于1864年,距今一世紀之久,仍為世界各劇場保留劇目之一,其在社會及藝術(shù)上之價值可以概見。此次由黃若海導演并主演,全部18世紀法國服裝,場面?zhèn)ゴ?,布景堂皇,觀眾無不以先睹為快。昨晚演出,系招待各界并配送門票,頃刻即搶購一空。今晚續(xù)演,至28日止,共演5天,星期日并加演日場?!庇秩?944年3月22日的《劇展動態(tài)》報道:“劇展大會以經(jīng)費支絀,虧甚巨,頃發(fā)動各劇團舉行義演,新中國劇社首先響應,25日起在國民戲院上演《大雷雨》,全部收入獻呈大會,其他團隊亦將陸續(xù)響應參加?!眲≌箘討B(tài)還有一則信息如今看來頗具價值。我們大都知道西南劇展有一個以田漢為首的十人評議團,但《力報》的《劇展動態(tài)》顯示,除十人評議團之外,還有一個九人檢討會。《力報》1944年3月28日3版發(fā)布了相關(guān)消息:“劇展秘書處為使演出展覽獲得深度之檢討與批判,特組織演出檢討會,由大會會職員混合組成,計有瞿白音、章鴻遒、趙越、張客、趙明、陳卓遒等九人,定今午一時開首次會。”
通訊約10篇。如汪鞏的《關(guān)于第一屆戲劇展覽會》,《力報》1944年1月1日3版;嚴明《孤島劇壇》,《力報》1944年2月12日4版;《他們是從炮火中成長起來的》,《力報》1944年2月14日3版;本朝古人《桂劇學校介紹》,《力報》1944年2月19日4版;《介紹五個劇團》,《力報》1944年2月21日3版;荷恩尼布祿作、黃伯飛譯《戰(zhàn)時英國戲劇》,《力報》1944年2月15日4版;《昆明劇壇》,《力報》1944年3月4日4版;等等。其中,《介紹五個劇團》一文關(guān)于西大青年劇社是這樣介紹的:“西大青年劇社是兩個以大學名義參加這次劇展之團隊之一(還有一個是坪石中大劇社)。該社于二十六年在梧州就成立了,搬來桂林后,因接近‘文化城’,同時名戲劇家焦菊隱先生也在該校執(zhí)教,所以劇運就逐漸蓬勃起來。幾年來,他們上演過《湖上的悲劇》《一只馬蜂》《刑》《瑪麗》《這不過是春天》《日出》《煉》等十幾個戲。后者是他們自己集體創(chuàng)作的劇本,以西大做背景,以大學生生活做題材,并且在桂林演出過宋之的的《霧重慶》,連演四天,成績頗佳?!?/p>
特寫1篇,由本報記者采寫的《參觀戲劇資料展覽》,《力報》第3版從1944年3月17日至20日連載了4天。這篇特寫聚焦西南劇展三大內(nèi)容中的戲劇資料展覽,長達5000多字,信息量較大,是研究西南劇展的重要文獻。
社論4篇,署名“儲”,推測應該是《力報》主筆儲安平。前3篇分別是《論劇本——西南劇展獻言之一》,《力報》1944年2月15日2版;《論劇人——西南劇展獻言之二》,《力報》1944年2月16日2版;《論觀眾——西南劇展獻言之三》,《力報》1944年2月17日2版。第4篇《政府與劇運——西南劇展獻言之四》我沒有見到原報,桂林博物館編印的《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文物史料選輯》收錄了這篇文章,推測應該刊登在《力報》1944年2月18日2版。
第三類是評論類。這里所說的評論不是新聞評論,而是戲劇評論,包括評論、理論、史論三種類型。西南劇展期間,也就是1944年1月—1944年6月大約半年的時間里,《力報》第四版刊登了大約60篇戲劇評論。
評論指的是戲劇作品評論,40多篇,如何國光《〈百勝將軍〉的舞臺設計》,《力報》1944年2月26日4版;本朝古人《〈舊家〉觀后》,《力報》1944年2月29日4版;張子敏《劇宣四隊的〈家〉》,《力報》1944年2月29日4版;卓遒《〈法西斯細菌〉導演手法》,《力報》1944年3月18日4版;傅耿《〈勝利進行曲〉觀后》,《力報》1944年3月18日4版;子予《〈四郎探母〉的新分析》,《力報》1944年4月27日4版;梁山《論〈霧重慶〉》,《力報》1944年4月30日4版;張碧衍《〈飛花曲〉觀感》,《力報》1944年4月30日4版;黃耀暉《〈海國英雄〉觀后》,《力報》1944年5月7日4版;田魯《論〈戲劇春秋〉中的春秋筆法》,《力報》1944年5月14日4版;等等。
理論指的是戲劇理論,10余篇,如丁克《戰(zhàn)爭與戲劇》,《力報》1944年1月18日4版;趙如琳《我對演劇理論的管見》,《力報》1944年2月19日4版;《劇展中桂劇的商討》,《力報》1944年2月17日4版;《我厭惡中國舊戲的理由》,《力報》1944年3月2日4版;黃繩《關(guān)于戲劇的若干感想》,《力報》1944年2月15日6版;秦牧《介紹新傀儡戲》,《力報》1944年2月15日6版;等等。
史論指的是戲劇史論文,共4篇,分別是冰《從戲劇方面談莎士比亞》,《力報》1944年1月29日4版;子予《古代的中國戲》,《力報》1944年2月17日4版;陳竺同《漢魏以來的傀儡戲》,《力報》1944年3月18日4版;葉碧珊《蘇聯(lián)的一個傀儡戲院》,《力報》1944年4月9日4版。
值得注意的是,《力報》的戲劇評論,不僅有西南劇展演出劇目的即時評論,而且有關(guān)于戲劇理論的探討,有世界戲劇史和中國戲劇史的介紹文章,既有國際視野的廣度,又有歷史視野的深度,而柳亞子等人的詩歌,又豐富了戲劇評論的體裁樣式。
第四類是詩歌,共3首,分別是柳亞子《祝詩》,《力報》1944年2月15日6版;伍禾《歡迎詞》,《力報》1944年2月15日6版;田漢詩歌《陸大哥頌——觀〈戲劇春秋〉彩排后》,《力報》1944年5月12日4版。西南劇展期間,還有不少人寫有與西南劇展相關(guān)的詩歌,刊登在其他報刊。以詩歌祝賀西南劇展,以詩歌評論西南劇展,豐富了西南劇展報道的形式。
二、重讀社評《西南劇展獻言》系列
社評是最重要的新聞評論,是報紙針對當前重大問題、重大事件發(fā)表的評論,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報社的立場和觀點。
西南劇展開幕之際,《力報》連續(xù)刊登了4篇社評,分別是《論劇本——西南劇展獻言之一》《論劇人——西南劇展獻言之二》《論觀眾——西南劇展獻言之三》《政府與劇運——西南劇展獻言之四》。由此可見《力報》將西南劇展視為當時最重要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
4篇社評,針對當時中國的話劇現(xiàn)狀,直率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我們不妨摘錄一些觀點性的文字。
《論劇本——西南劇展獻言之一》討論的是劇本質(zhì)量問題。作者認為“有一百個不成器的劇本等于沒有一個劇本”,而劇本的質(zhì)量關(guān)鍵在于劇本的藝術(shù)品質(zhì),作者強調(diào),“戲劇始終是一種藝術(shù)”,“(易卜生)的戲劇除了他所欲表現(xiàn)的那個社會問題之外,劇本本身還具有無上的藝術(shù)價值”,作者舉出宋之的的《霧重慶》為例,認為這個劇本的技巧貧弱,表現(xiàn)淺俗。就此,作者提倡文藝的國際水準:“我們在戲劇上的藝術(shù)標準,不僅應當以全國的文化水準為標準要求提高,并且應當極力以國際間的文藝水準,來提高我們的文藝水準。要知我們的新文學運動,雖有二三十年歷史,但拿國際的眼光來看,還是很幼稚的?!闭娴膭∽骷矣袉??作者舉出一人:“中國的戲劇界里,并非沒有特出的人材和特殊的劇本,曹禺及其作品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讀曹禺的作品時,我們大體上是滿意的,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嚴肅的作家,一個走正路的作家,一個可以敬佩的作家?!彼踔帘硎荆拔覀儗τ谥袊膭∽鹘鐩]有過分的奢望,我們只希望中國劇作界里有十個‘曹禺’,這十個‘曹禺’每人每兩年寫一個劇本,讓我們在十年以內(nèi),能產(chǎn)生四五十個象樣的劇本?!?/p>
《論劇人——西南劇展獻言之二》討論的是話劇人的品質(zhì)修養(yǎng)問題。作者談道:“譬如說舊劇,大家總易引起一種印象,覺得伶人的生活充滿著罪惡和墮落。說到電影,一提起‘明星’,大家便會聯(lián)想到一切荒唐和放蕩的行為。話劇界的情形稍好,因為無論劇作家、批評家、導演、演員,他們的素質(zhì)和人品,均比舊劇界和電影界優(yōu)秀高尚。不過,就全體而論,戲劇這一種職業(yè),特別是演員的一部分,至今還未能完全祛除一般社會上所有的那種傳統(tǒng)的觀感?!覀冋J為戲劇工作者要使社會尊重他們,必須在生活上嚴肅認真。藝術(shù)上的造詣,只能使人崇拜和贊譽,只有生活嚴肅,才能使人尊敬器重?!笔裁唇小吧顕烂C”,作者提到兩點:一是戲劇工作者對于金錢的處理應當清清楚楚;二是戲劇工作者,特別是男女演員,對于社會生活能維持一個較嚴肅的態(tài)度。
《論觀眾——西南劇展獻言之三》討論的是觀眾素養(yǎng)問題。作者認為:“中國的新戲劇運動,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但是新戲劇運動中始終未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新戲劇觀眾?!庇^眾素養(yǎng)差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是:“大多數(shù)的戲劇觀眾都沒有受到良好的劇場訓練,他們?nèi)雸霾贿^時間,隨意談笑,隨意出入,完全不顧到劇場秩序,完全不知道劇場里需要靜穆的空氣?!睘榇耍髡叱梦髂习耸〉膽騽F體都在桂林的時候,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座位必須對號;二是小孩絕對不準入場;三是上演時觀眾不許隨意出入。這三點要求,是否適合今日話劇演出,尚須業(yè)內(nèi)專家判定。
以上3篇社評,都收入了1984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西南劇展》一書,相關(guān)專業(yè)讀者應該讀到。第四篇《政府與劇運——西南劇展獻言之四》,估計讀到的人很少。曾經(jīng)的桂林版《力報》記者梁維棟,多年來寫有《憶桂林〈力報〉及西南劇展的宣傳報道》一文,專門談到儲安平撰寫的社評,稱為“劇展三論”,亦遺漏了第四篇。本文不妨重點介紹一下該文。
《政府與劇運——西南劇展獻言之四》討論的是政府與戲劇運動的關(guān)系問題。作者首先提出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十年來,中國的戲劇事業(yè)很發(fā)達,主要的功績應當歸之于戲劇工作者的奮斗努力,不過政府的提倡,也有影響?!痹谶@個基礎(chǔ)上,作者高度評價了張道藩對新戲劇的貢獻,他認為:“新戲劇事業(yè)能在這十年中發(fā)展擴大,這次因公來桂的張道藩先生是一個功臣。我們并不是說這十年來中國的劇運都由于張先生的努力,但是新戲劇事業(yè)能開始引起政府的注意而得到政府的提倡,卻是出于張先生個人的關(guān)系?!弊髡邚氖澜绶秶^察政府與文學、科學、美術(shù)的關(guān)系,認為:“就過去的歷史看,文學科學美術(shù)等的創(chuàng)造,雖有賴于天才的努力,但若無國家的指示鼓勵,未必能有今日的成就,現(xiàn)代各國,無一國不以巨大的金錢建筑科學館、美術(shù)陳列館、劇院以及獎勵各種文藝美術(shù)科學等的研究創(chuàng)作,這是大勢所歸,無法抗拒的。就中國的戲劇運動而論,民國二十三四年以前,戲劇運動始終是幾個愛好戲劇者以個人的力量在努力,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所以他們的影響也只能限于一些愛好文藝的青年學生的一個小圈子里,而不易得到更大更廣的發(fā)展。自從政府開始注意戲劇提倡戲劇以后,除政府正式創(chuàng)辦戲劇學校,造就戲劇人才外,對一般的戲劇事業(yè)也得到了許多便利和扶助,而終能有今日這樣一個澎湃的劇運局面。”作者還對政府提出了希望:“政府對于劇運的指示,能積極的重于消極的,對于戲劇工作者,能體諒多于責備。國立戲劇學校的設備,應當求其充實,要讓他們能購買更多的圖書,制造更多的舞臺模型,建筑一座象樣的實驗小劇場。劇本的獎金名額應當加多,獎金數(shù)目應當增高,以資鼓勵優(yōu)秀的劇作家,使他們得以安心努力劇本的寫作。優(yōu)秀的演員應當給予特殊的獎勵,并使他們獲有深造的機會。一般志行甚高或有特殊節(jié)操的戲劇工作者,政府對于他們尤當關(guān)懷器重?!?/p>
對照當時中國的戲劇狀況,應該說,作者的判斷是合乎實際,希望也是中肯的。甚至如今,這些觀點也仍然有借鑒價值。
三、特寫《參觀戲劇資料展覽》的價值
西南劇展會期長達3個多月,舉辦三大中心活動:西南戲劇工作者大會、戲劇資料展覽及戲劇演出展覽。相對而言,戲劇演出展覽報道最多,每天都有廣告預告,還經(jīng)常有專門的戲劇作品評論配合;戲劇工作者大會報道次數(shù)多,會議發(fā)言有綜述,歐陽予倩、田漢、熊佛西等重要人物的講話亦有專門報道;相比之下,戲劇資料展覽報道最少。然而,值得重視的是,《力報》專門派記者撰寫了長達5000多字的《參觀戲劇資料展覽》一文,為后世保留了極其重要的戲劇資料展覽的相關(guān)信息。
根據(jù)該文可知,戲劇資料展覽的展覽場地占據(jù)廣西省立藝術(shù)館3層樓,分4個展覽室。第一展覽室為中國現(xiàn)代戲劇總覽,第二、三展覽室為參展各團隊的資料,第四展覽室為其他零散資料。
從第一展覽室,可以看到中國話劇的發(fā)展軌跡,從春柳社到文明戲,從戲劇協(xié)社到南國社,從“一·二八”到武漢時期,各個時期的重要話劇現(xiàn)象以及中國新劇的元勛歐陽予倩、田漢、熊佛西、洪深都有照片陳列,其他如馬彥祥、弘一法師、夏衍、賀孟斧、應云衛(wèi)、史東山等劇壇重要人物都有介紹。第一展覽室陳列有劇作家的手札、文獻和劇本原稿。
第二、三展覽室主要陳列劇宣七隊、劇宣四隊、劇宣九隊、廣東省立藝術(shù)專科學校、廣西大學、中山大學、衡陽社會劇團、祁陽第三被服廠劇教隊、七戰(zhàn)區(qū)藝宣大隊等團隊的資料。
第四展覽室主要陳列四維平劇社、桂劇學校、周氏兄弟馬戲團、廣西省立藝術(shù)館和桂林新中國劇社等團隊的資料。
除手稿、照片、劇本等物品外,還有不少道具和人物模型,這些物品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戲劇資料展覽剛剛開展,廣東省立藝術(shù)??茖W校展覽的《百勝將軍》全部人物化裝模型就被竊去了3個。此外,劇宣四隊龐岳發(fā)明的舞臺鐵線牽引法,李超發(fā)明的水平壓力燈和沙發(fā)箱,劇宣九隊馮旭發(fā)明的汽燈照明法,這些物品都引起參觀者的注意。
這些團隊資料展覽不僅有物品,更有各團隊精心制作的團隊文獻,比如劇宣九隊提供的文獻資料共6部:第1部是“隊史圖表”,第2部是“隊史影集”,第3部是“舞臺攝影”,第4部是“生活素描”,第5部是“舞臺設計圖片”,第6部是“介紹與批評”。6個部分,包括圖片數(shù)百幅,還有大量圖表和文字,直觀呈現(xiàn)了劇宣九隊的成長歷程和戲劇貢獻。
戲劇資料展覽還有大量舊劇資料展覽,根據(jù)記者的說法,全部舊劇資料,包括戲裝及舞臺照片300余幅,其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有昆曲中的《劉海戲蟾》、熊式一譯的英文《王寶釧》舞臺照,西安武家坡上窯中王寶釧、薛平貴泥塑像,北平京戲名角四大名旦等的彩色像,中華戲劇學校北平分校的學生合影和田漢領(lǐng)導的軍委會政治部平劇湘劇宣傳實驗劇團的舞臺照片等。記者說到這些的時候,專門強調(diào):“這些都是珍品,有些簡直是稀世的古物。”還有劇本,記者也表示,“很多都是珍本”。記者寫道:“舊戲班的老規(guī)矩,劇本多是手抄,而且從來不肯示人的,他們師傅傳徒弟,所謂‘傳媳不傳女’,因為那是他們的無上至寶??墒沁@次他們卻拿出來了,而且擺給千萬人來翻看,如《霸王九戰(zhàn)劉邦》(麒麟童秘本)、昆曲絕本《麟鳳緣》,馮××珍藏的《梨園寶庫》和《武戲提綱》(光緒十九年版)等,全部百余冊?!薄罢淦贰薄罢浔尽薄跋∈赖墓盼铩薄盁o上至寶”這些評價,足見戲劇資料展覽展品的寶貴。
值得注意的是,戲劇資料展覽還有英籍賴詒恩神甫送展的3座莎士比亞時代與近代英國舞臺模型、蘇聯(lián)大使館特從莫斯科用飛機運來的蘇聯(lián)戲劇照片。對此,記者表示:可以看到國際友人對這次劇展的注意和興趣。
在西南劇展閉幕之際,1944年5月19日,《力報》刊登的《西南劇展會今晚隆重閉幕》一文公布了西南劇展戲劇資料展覽的展出資料統(tǒng)計:各團體文獻資料375件,照片205幅,統(tǒng)計圖表56種,舞臺模型62具,平劇臉譜163幅,劇本原稿25件,舞臺設計圖64張,平劇桂戲珍本79種。這些展品如果保存到今天,該是怎樣珍貴的戲劇文物財富。
戲劇資料展覽的重要性在當時即有人高度評價,鄭萬川的《西南劇展中的種種》在介紹了演出展覽、劇工大會和資料展覽三大中心活動之后,最后總結(jié):“在資料展覽沒有出現(xiàn)之前,一般人以為劇展的重心似乎在戲劇演出,但是看過資料展覽的人便會覺得這才是更值得珍視的工作實錄了。”②
西南劇展前后,桂林《力報》對西南劇展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包括廣告、新聞和評論3種類型,形式多樣、內(nèi)容全面,既起到了即時發(fā)布新聞,為當時觀眾提供資訊的作用;又保存了豐富的劇展信息,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史料??梢哉f,桂林《力報》的西南劇展報道不僅視野開闊,而且重點突出,既有世界各地、全國各地的戲劇報道,又有桂林西南劇展的視點聚焦。這些報道思想深刻,不乏創(chuàng)見,既有專業(yè)水準,又有大眾意識。如果說西南劇展本身是桂林文化城一道絢麗的風景,那么,西南劇展的相關(guān)報道,則是這道絢麗風景的錦上添花。更為重要的是,它讓消失于歷史迷霧中的西南劇展保留在報紙的字里行間,讓我們能夠在這些漶漫的文字中間捕捉歷史的蹤跡,體驗人文的光影,感受思想的深邃和戲劇的魅力。
【注釋】
①以下所涉及《力報》均指桂林《力報》,不再特別標注。
②原載1944年3月31日韶關(guān)《中山日報》,收入廣西戲劇研究室、廣西桂林圖書館主編《西南劇展》上冊,漓江出版社,1984,第217頁。
(黃偉林,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桂學研究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抗戰(zhàn)時期桂林文化城文學編年史”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9BZ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