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璀璨文化的城市,它不僅因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淀而聲名遠揚,更因獨樹一幟的美食文化備受矚目,被聯(lián)合國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殊榮。在眾多令人垂涎的美食中,蒲菜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的味蕾。
蒲菜,在淮安亦被稱作“蒲兒菜”,享有“天下第一筍”的美譽,又因主要食用部分形似微型象牙,故而還有“象牙菜”的雅稱。在淮安,流傳著“無蒲不成席”的說法,足見蒲菜在當?shù)孛朗持械闹匾匚?。明清時期,淮安城富商巨賈云集,食蒲之風盛行,蒲菜價一路飛漲,甚至有“一兩白銀一根蒲”的驚人之價。周恩來總理也曾用家鄉(xiāng)的蒲菜款待外賓,令淮安蒲菜獲“國宴菜”的美名。
蒲菜的生長環(huán)境極為特殊,通常扎根于淺水河灘、湖泊濕地等水域。其外觀質樸無華,莖呈圓柱形,粗細均勻,顏色潔白似玉,葉片細長且翠綠。蒲菜的口感鮮嫩爽滑,略帶一絲清甜,無論是獨自成菜還是與其他食材搭配烹飪,都能綻放出獨特的風味。
蒲菜入宴的歷史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周禮》中有“蒲菹”(腌制的蒲菜)的記載,《詩經(jīng)》里有“其蔌維何,維筍及蒲”之語,意為“宴席上的蔬菜包含竹筍和鮮嫩的蒲菜”。西漢初期,漢賦開創(chuàng)者枚乘的《七發(fā)》中也記錄了食用蒲菜之事:“芻牛之腴,菜以筍蒲?!蹦纤螘r期,金國十萬精兵攻打淮安,巾幗英雄梁紅玉率兵堅守,在被金兵長期圍困、彈盡糧絕之際,發(fā)現(xiàn)馬食蒲莖,于是取蒲菜代食,成功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困境,軍民齊心,最終擊敗金兵,因此民間又稱蒲菜為“抗金菜”。
蒲菜常見的做法主要有開洋蒲菜、蒲菜肉圓、蒲菜餃子等,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開洋蒲菜?!伴_洋”是吳方言詞匯,指一種顏色發(fā)黃、個頭較渾圓的蝦米。開洋蒲菜主要原料為蒲菜的根莖,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高深的烹飪技藝。
首先要精挑細選鮮嫩、粗壯的蒲菜,將其洗凈切段,再把開洋用溫水泡發(fā)。接著,把脆嫩鮮香的蒲菜放入燒沸的雞湯煮至六成熟,再入砂鍋上火煸炒至無水分,隨后加清雞湯將其燒至熟軟。最后在碗底鋪上開洋,將蒲菜整齊擺放其上,再加清雞湯,再上籠旺火蒸熟,僅這一道菜就運用了汆、煸、燒、蒸等多種烹飪工序。
端上桌的開洋蒲菜,色澤宜人,蒲菜的嫩綠與開洋的金黃交相輝映,令人心醉神迷。輕輕夾起一筷放入口中,蒲菜的脆嫩與開洋的鮮美瞬間于舌尖綻放。蒲菜的清香爽口與開洋的濃郁鮮香完美交融,令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要想吃到正宗的蒲菜,一定是在月湖里所采的蒲菜?!边@在淮安已經(jīng)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蒲菜原本發(fā)源于淮安的勺湖和月湖,如移植到郊外或江南、兩廣,便不能食用入口了,月湖島嶼上供奉天妃娘娘,所以月湖的蒲菜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天妃宮蒲菜”。中秋假期,朋友來淮安游玩,我便在淮安月湖旁邊的飯店招待他。當晚,月湖夜景如畫,而那盤中的蒲菜更像是畫中之魂,品嘗時,仿佛整個世界都為之靜止,只為這一口至臻美味。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