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長期生活在北京的人,或者想來北京旅游的人,如何打開北京,其實有很多種選擇。
中國歷史上當過幾朝古都的城市有洛陽、西安、南京、北京等,在這幾個古都中,北京是最有特色和性格的,這樣說北京,其他幾座古都估計都不會愿意,可事實上,北京跟其他的古都真的不一樣。
北京最厚重的打開方式,那是專家版的。作為明代以后的中國首都,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建筑、文化等元素都有專家和學者做過專業(yè)的論述,那是北京最權威的介紹資料,這樣的資料存在國家檔案館里,供專家們研究使用,這里也許有北京最珍貴的資料,這里有北京最權威的解讀。對于老百姓,這樣的打開方式只能束之高閣。
北京最特色的打開方式,那是老北京的。他們說著一口濃郁的京腔,說著只有北京人才能交流的衣食住行,即便是吃碗豬下水,他們也能把它分成三六九等,誰家做得地道,誰的吃法標準。也許是為了迎合他們的需要,或者是為了讓外地來京人員沒有陌生感,即便是涮羊肉,北京人還會論證,肉片是一片片地涮,還是整盤倒進鍋里涮??绝啽仨毱?08片,事實上,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數(shù)過,廚師真的片出了108片?馬未都先生說老北京一些“美食家”的趣事,即便調完涮肉麻醬,“美食家”絕對不會是一次完成,這樣顯得自己太不深沉。
很多外地人為了盡快適應北京,防止被北京人“欺生”,他們會捏著鼻子喝豆汁,吃著焦圈蘸咸菜??珊芏嗤獾厝瞬恢赖氖?,即便是老北京,也不是誰都愛喝豆汁,也不是北京每個地界都能喝到豆汁。當然,到北京說話,還有一點讓南方人特別適應不了的,那就是不能輕易說“你”,假如對長輩、陌生人不說“您”,好像顯得自己非常沒有教養(yǎng)。北京人愛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可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沒說“您”,就生生地把北京人給得罪了。
北京最貧的打開方式,那是主持人的。貧嘴是北京人對愛說話者的一種別稱。北京人說話喜歡幽默風趣,因此,北京很多旅游景點的介紹,都是以貧嘴的方式完成的,甚至讀新聞的時候,都有一種耍貧嘴講說的風格。記得以前北京電視臺還有一檔節(jié)目叫“這里是北京”,就是主持人用京腔耍貧的方式,解說北京的各個旅游景點。還有一個原本是講相聲的主持人,現(xiàn)在開始用自媒體講解北京的風景和風俗。觀眾聽到的不一定是知識,但是會覺得輕松愉快,即便什么沒聽到,跟著主持人后面樂呵一下,也就可以了。
北京最有故事的打開方式,那是導游的。北京城的每一片土地上也許都活動過王侯將相的軌跡,他們也是故事的主人公,為了吸引游客他們會把熱門電視劇里面的人物,與北京的景點進行現(xiàn)實對照。到了頤和園,他們會給游客講解珍妃井,甚至還會演繹慈禧老佛爺與李蓮英的故事。進故宮不看三大殿和核心建筑,他們會跟著導游去找延禧宮。當然,他們最喜歡講的還是恭王府里面的和珅,以至于游客們興沖沖地來到北京,景點看得非常潦草,故事聽了一肚子,這樣回去也好跟別人吹牛。
北京還有一種不打開的打開方式,那是新北京人的。盡管北京是一座非常開放和包容的城市,老北京人也非常禮貌、客氣和隨和,可新到北京的人,即便在北京生活幾十年,很多人對這個城市都沒有歸屬感,一到年節(jié)就往外跑,可無論他們在外地多逍遙快活,不久之后,他們還會想著回到心心念念的北京。我的熟人中,有幾十年了還沒有去過故宮的。他們不是不喜歡故宮,也不是不喜歡北京,而是心里一直覺得,這是家門口的景,隨時都能去,可他們一直沒有隨過時。
北京景點很多,北京長安街確實熱鬧,可每個人活動半徑都極其有限,在某種意義上,長安街于北京人和外地人,沒有實質性區(qū)別,都是不輕易能去的。即便去景點,北京人去景點就那幾個,且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因為每次來外地的親戚朋友,都得帶著人家去那些地方。去了就去了,心里其實落不下什么,因為每次的經(jīng)歷差不多類似于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不打開是打開了也不知道如何述說北京,也不是沒得說,而不知道怎么說。
北京還有一種寫作的打開方式,那是屬于我等個別作家的。我們認真學習北京的歷史資料,認真研究北京的景點,親身感受北京城的文化,并以游客希望獲得的知識,以普通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通過書本介紹北京。這里沒有高深的知識,也不會讓人覺得云山霧罩,讀者們想知道的,筆者會以文字的方式娓娓道來。或許,跟著筆者的介紹,人們會熟悉一個不知道的北京,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關于此,筆者已經(jīng)在《一城一世界》里為大家打開,希望不久的將來,這本書能與朋友們見面。這是筆者今年最期待的,也是最想以北京的名義為大家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