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支持,只肯定,只遙遙相愛
還記得被“全國考古團寵的女孩”鐘芳蓉嗎?她又上熱搜了。
2024年7月11日,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去敦煌!北大鐘芳蓉,祝福你!》文章,介紹了有關(guān)鐘芳蓉學習考古的細節(jié),并透露鐘芳蓉去敦煌主要從事的工作內(nèi)容是編寫敦煌石窟的考古報告,她十分期盼自己能為敦煌石窟考古報告的編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走尋常路的鐘芳蓉,有著無條件支持她的父母,鐘芳蓉的成長告訴了我們什么是更好的養(yǎng)育。
講述鐘芳蓉的近況之前,我們先把時針撥回4年前——
4年前高考放榜后,作為長期和打工父母分居兩地的“留守孩子”,鐘芳蓉一舉考了湖南省第四名、676分的好成績。
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報考志愿時,鐘芳蓉居然避開了她可以任意挑選的所有熱門專業(yè),頂著眾人詫異的目光,堅定地向北大考古專業(yè)遞交了“投名狀”。
一時間,輿論嘩然。
有人認為這個小孩沒有見過世面,放著大把“能撿錢”的好專業(yè)不讀,非要讀坐冷板凳又沒“錢途”的考古,腦子難道不清醒了?也有人認為,不是所有考古都叫“北大考古”,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鐘芳蓉有權(quán)利去追求自己所愛。
面對洶涌的輿情,彼時剛滿18歲的鐘芳蓉異常冷靜地解釋:她從小的偶像就是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先生。她要像樊先生那樣,投身到孤獨又厚重的考古中,為煌煌歷史和悠悠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從小就喜歡,報專業(yè)只用了幾分鐘,但我會為此堅持很久?!?020年時的鐘芳蓉說。
“北大考古女孩”鐘芳蓉就此爆火。全國考古圈都跟著揚眉吐氣了一把,考古工作者還爭先恐后地給鐘芳蓉寄去共計25公斤的禮物。
這些禮物中,最具有紀念意義的,當屬時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送給鐘芳蓉的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在扉頁上,樊先生給鐘芳蓉寫下寄語:“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p>
當年,這個交織著寒門和貴子、現(xiàn)實和夢想、爭議與厚愛的溫暖故事中,打動很多人的部分,還有鐘芳蓉和父母的關(guān)系。
作為留守兒童,鐘芳蓉和長年在外務工的父母并不親近,甚至有什么心事也不和父母說,而是寫到日記里,或說給同學聽。但她從父母沉默操勞的背影里,讀出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情,還有生活的艱難。
鐘芳蓉留守住校,寒來暑往,刻苦自律,成績優(yōu)異,以好好讀書反哺父母,實現(xiàn)自我。在努力學習、逐夢的過程中,逐漸長大的女孩,也從更高維度上理解了父母:不得不輾轉(zhuǎn)漂泊打工的父母,為她和弟弟的成長已使出能力范圍內(nèi)的全部力量。
鐘芳蓉沒有抱怨,只有感念,還有這感念之下的奮發(fā)圖強,以及這奮發(fā)圖強之下超越不得已的父母,去牢牢掌控自我命運的自主權(quán)。
沒有讀過什么書,沒有什么文化,也沒法陪在鐘芳蓉身邊的父母,對女兒懷著深深的虧欠與內(nèi)疚。在這種愧疚心理的驅(qū)動下,他們對女兒無限寬容和接納:“爸爸媽媽對不住你,你盡力就好了?!?/p>
鐘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備受爭議后,父母是她最堅定的支持者:“你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管別人怎么說?!辩姺既貗寢屧?020年接受央視采訪時,說:“我們沒什么文化,孩子喜歡什么我們就支持什么。我最大的心愿,是她以后再也不會像我這樣,讓她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她們一家人能開開心心在一起。”
這段話,讓人看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若父母沒有條件和資源,甚至無法陪在孩子身邊,那就對孩子無限接納和理解就好了。
不苛責,不控制,不遙控指揮;只支持,只肯定,只遙遙相愛。這種樸素的深情,在最近曝光的鐘芳蓉近況里,再次流淌……
讓孩子找到“我本具足,我愛萬物”的自信
這個畢業(yè)季,鐘芳蓉兩次登上熱搜。
一次是,她作為北大考古畢業(yè)生代表,發(fā)言演講。關(guān)注她的人,從她日益美麗自信的臉龐上,看到北大求學4年,她從內(nèi)到外的蝶變。那是考入大學的寒門之子,超越底層與閉塞后,長出的香氣和遼闊。
一次是,她以面試92.4分的成績,位列她報考的甘肅省文物局直屬事業(yè)單位——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崗位第一名。這個崗位,全國只招聘1人。
北大的名氣、鐘芳蓉的優(yōu)秀,還有她和敦煌的“量子糾纏”,讓她成為不二人選。
鐘芳蓉去敦煌主要從事的工作內(nèi)容是編寫敦煌石窟的考古報告,她十分期盼自己入職之后能為這份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這個車馬很快的年代,總有人還在堅守著執(zhí)著,從4年前選擇考古到4年后投身敦煌,熱愛不變且愿意不顧世俗的羈絆投身其中,這在如今的時代是件太難得的事情了?!痹诒贝笪⑿殴娞栁恼碌脑u論區(qū),有網(wǎng)友這樣贊許。
敦煌研究院是負責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綜合性研究型事業(yè)單位。院本部位于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的莫高窟,分院位于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
“隨著最后一班滿載游客的大巴車從莫高窟返回敦煌市區(qū),白日的喧囂散去,莫高窟再次靜了下來。在城市中久居,人們會對此處的寂靜感到驚嘆,廣袤無垠的大漠中,只余下風掠過白楊樹梢發(fā)出的沙沙聲響?!薄豆饷魅請蟆穲蟮涝@樣形容。
天地廣袤,心無旁騖。公開報道顯示,近些年,在莫高窟,有一群年輕工作者,他們正值芳華,或受前輩感召,或為實現(xiàn)藝術(shù)理想,離開熱鬧的大城市,來到安靜的莫高窟。“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是他們共同的感受,“傳好接力棒”是他們共同的愿望,“擇一事,終一生”是他們共同的信念。
知情人透露,敦煌研究院有編制,收入在甘肅省事業(yè)單位中堪稱最高,鐘芳蓉作為本科生能入職這里,聚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好運氣。
而筆者想到的是這么一句話: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武大選調(diào)生因不滿分配嘉峪關(guān)滿腹牢騷,北大女生鐘芳蓉因熱愛考古奔赴敦煌——除卻中間的是是非非,最明顯的區(qū)別是:逃離與奔赴之間,橫亙著不滿或熱愛。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寒門出身的鐘芳蓉,失于父母家庭的引領(lǐng),卻得益于自由生長的熱望。她沒有被世俗功名利祿牽著走,父母也沒有對她的人生指手畫腳,她完全而自由主持著自己的人生,并在“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整個宇宙都會合力幫你實現(xiàn)”的預言里,抵達一切如愿的夢想。
鐘芳蓉敦煌面試考第一后,她的父親說:“她做什么我們都支持,她開心就好啦。”
“她開心就好啦。”“她盡力就好啦?!薄八矚g就好啦?!边@些簡單清晰的話里,藏著天底下最好的父母的模樣: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最好的父母,就是讓孩子回歸到自我的主體,找到“我本具足,我愛萬物”的自信;而不合格的父母,是不停操控孩子的人生,讓孩子陷入“我不能”的郁悶……
熱愛,才是生命唯一的能源
心理學者賀嶺峰有個視頻刺痛了很多人。
視頻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父母,都在知名大學當教授。父母都是學霸,給孩子提供了很好的資源,自然對孩子學習有更高的要求。
但他們13歲的兒子曾通過跳樓、割腕的方式,自殺過很多次,幸虧被家人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帶孩子來找賀老師做心理咨詢。
咨詢中,這個13歲的孩子問賀老師:“你說人是不是早晚都得死?。俊?/p>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少年侃侃而談:“我已經(jīng)13歲了,我爸媽都是大學教授。從小該吃的該玩的該去的,我都經(jīng)歷過了。我覺得人生沒有什么遺憾了?!?/p>
“接下來如果我繼續(xù)活下去,還要參加中考、高考。中考我不一定能考上好高中,我就算能考上好高中,也不一定能像我爸媽這樣,考上這么好的大學?!?/p>
“就算考上一個好大學,我也不一定能讀到博士,就算我讀了博士,也不一定能留下來當教授啊?!?/p>
“我就算當了教授,有什么用啊,你看我爸我媽說起來是大學教授,可還是天天上班,天天加班。而且你看他倆的關(guān)系,天天吵成那個樣子,結(jié)婚有啥意思???我將來也不會結(jié)婚,我也不想生孩子,如果生出一個像我這樣的孩子,還要天天操心?!?/p>
“像我這種性格,如果出去到社會上打工,我還要遭受社會的折磨。人生沒意思,中考、高考、結(jié)婚、生孩子、被老板PUA,最后到頭還是得死?!?/p>
“我干嗎要被社會全部折磨一遍后再死呢?現(xiàn)在死了不挺好嗎?活著沒啥意思啊?!?/p>
賀老師很快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看似邏輯清晰的表述背后,最致命的問題:對父母無望,和父母關(guān)系僵化,對自己失望,對人生絕望,覺得人生無意義。簡單說:他沒有什么熱愛的,他在絕望無趣中,失去了探索生命意義的熱忱。
于是,賀老師問少年:“生活中,有沒有哪件事,讓你覺得有意思?”少年想了想說:“我每個周末,會去一家貓咖館做兩個小時的義工,幫他們清理貓砂、換水、喂食,我覺得這件事挺有意思?!?/p>
賀老師聽完,心里有數(shù)了:人不一定能救得了這個孩子,但貓大概可以。所以,他和孩子的父母說:“給孩子養(yǎng)只貓吧?!?/p>
賀老師為什么要讓父母給這個孩子養(yǎng)只貓呢?不會說話只會陪伴的貓,其實是一種隱喻。隱喻那種只有守護沒有控制的愛,隱喻那些愿意接納孩子且從不干涉的父母。
養(yǎng)了貓的孩子,會在和小貓的朝夕相處中,產(chǎn)生愛與牽絆、情與溫柔,會在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靠近中,得到治愈,并從心底對這個糟糕的世界,產(chǎn)生那么一點兒“還不太壞”的熱愛。
熱愛,才是生命唯一的能源,也是持久活著的燃料。
生活不易,熱愛的火種卻是挨過漫漫長夜的那團火,也是撐起悠悠歲月的那盞燈。
沒有什么現(xiàn)成快捷的路,讓我們瞬間收獲一個懂事優(yōu)秀的孩子。但,哪怕我們沒有文化,哪怕我們活得艱難,我們也能像鐘芳蓉的父母那樣:不控制,不裹挾,不干涉,不越界;去接納,去守望,去支撐,去深愛。
安安靜靜做好本職工作,從從容容接納孩子真實的想法,一家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各自的軌道上努力向前。
大人回歸自己的邊界和職責,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望和夢想。這,就是很好的陪伴和養(yǎng)育。
請陪孩子找到熱氣騰騰的種子,而不是讓孩子活成死氣沉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