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課題: 家鄉(xiāng)美食類
本期美食: 雞屎藤糖水
研學知識拓展: 我的家鄉(xiāng)有個傳統(tǒng)習俗,每逢三月三,家家戶戶都會到野外去采摘一種綠色的植物來制作美食。天剛蒙蒙亮,奶奶就叫上我和姐姐,一起去到不遠處的田間地頭,尋找一種名叫『雞屎藤』的植物。
家鄉(xiāng)北海美食繁多:有清蒸沙蟲之鮮美,有潿洲米散之香甜,有油炸蝦餅之酥脆,有沙蟹汁之醇香……但能深得奶奶所愛,讓我記憶深刻的,唯有記憶里那道綠色的佳肴。
開春剛下過幾場細雨,泥土還是濕潤的,遠處的布谷鳥“布谷布谷”地叫著。我們踩著泥濘的土地,在田埂邊上找到了那一抹綠影——雞屎藤。一大簇纏纏繞繞,四處攀爬,肆意生長。綠油油的葉子上露珠還未散去,在春風的吹拂下齊刷刷地唱著歌,讓人心情大好!我們和奶奶一片又一片地摘下它們的葉子裝進籃子,雞屎藤的汁液染綠了我們的手指,風從田邊徐徐地吹來,我聞到了春天獨有的味道。
雞屎藤的清香在晨曦中孕育著。天大亮了,奶奶把我們采摘回來的一籃子雞屎藤葉子,放在盆子里用清水清洗干凈,再撈起平鋪在簸箕上,放在天井里晾曬。晨光越過樹梢,翻過古樸的屋脊,照在雞屎藤的葉子上,一縷淡淡的清香在晨曦中綻放著。奶奶把晾干的雞屎藤葉子按比例和浸泡過的大米混合,然后再拿到村子西頭公路邊的碾米店去碾成米粉。米粉從碾米機里嘩嘩地流出來,流進盛米的布袋里。它們那么細膩,那么柔軟,泛著綠瑩瑩的光。
雞屎藤的清香在午后醞釀著。碾完米粉回來,多半已是午后時光。奶奶束起滿頭銀發(fā),端坐在桌前。她把雞屎藤米粉倒在米篩上左右來回篩動著,綠盈盈的面粉像頑皮的小精靈在盆子里跳動著,仿佛充滿了期待。接著,奶奶把篩好的米粉加水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團。她輕柔地抓起一把米粉撒在案板上,再將面團分成一個個劑子、搓條、搟平、切成條狀。奶奶平時不怎么靈活的雙手,此刻的動作變得行云流水,似乎這動作早已隨著歲月深深地印記在了手上。我坐在小板凳上饒有興致地看著,這溫馨的場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里。
雞屎藤的清香在黃昏中彌漫著。太陽下山了,落日的余暉透過窗子灑在溫熱的灶臺上。奶奶還在灶臺前忙活著,大鍋里的水開了,“咕嚕,咕嚕……”像三月的悶泉。奶奶隨手丟入幾塊老紅糖,切好的雞屎藤下鍋的時候,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便隨著冉冉升起的白霧裊裊地散發(fā)開去。頭發(fā)上,鼻翼間,整個廚房,乃至整個院子,都縈繞著這樣一種令人迷醉的香氣。月亮升起來了,我和姐姐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這碗甜滋滋的,充滿奶奶愛意的雞屎藤糖水。何謂佳肴?縱有清歡百味,不抵一縷雞屎藤香。
一天天,一年年,有雞屎藤清香陪伴的日子,逐漸豐盈飽滿起來。
于我這代人而言,雞屎藤香平淡無奇。于奶奶而言,這一抹綠色的雞屎藤香卻不僅僅是一種味道,它是一種儀式,一種文化,一種傳承。它溫暖著一段又一段歲月,守候著一代又一代歸家的游子。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zhèn)第一小學
指導教師:包媛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