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漢晉典籍(如《搜神記》)中趙公明元帥乃以瘟鬼面目出現(xiàn)。到了明刻《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趙公明在瘟鬼(神)職能之外,增加了求神發(fā)財的職能。后來民間供奉的財神趙公明以及文財神比干、武財神關公之類,皆源自《封神演義》。與此有關聯(lián)的川黔民間壇神信仰偶像則很雜亂,應以巫文化目之。
關鍵詞:溫鬼;天神;正一天師道;壇神
民間信奉的財神趙公明元帥,來自明代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其事跡見于該小說的第四十七回“公明輔佐聞太師”和第四十八回“陸壓獻計射公明”兩回書。商都聞太師奉詔討伐西岐姜子牙,未能取勝,無計可施,“忽然想起峨眉山羅浮洞趙公明,遂邀請趙公明下山助戰(zhàn)。五夷山散人蕭升、曹寶助周。交戰(zhàn),各行道術。公明將縛龍索、定海珠祭于空際,蕭升將落寶金錢向空拋擲,索、珠隨錢墮地,即被曹寶搶去。趙公明又從三仙島借來金蛟剪,將燃燈道人的坐騎梅花鹿一閘兩段。西昆侖閑人陸壓獻‘釘頭七箭書’,姜子牙束草像人,上書趙公明三字,筑臺置之。親自披發(fā)仗劍,焚符念咒,向臺叩拜,每日兩次,至二十一日,取桑弓桃箭射草人兩目及心坎。公明在營,初則恍惚不安,沉迷昏睡,至是舉聲大喊”,頓時氣絕。(所謂“釘頭七箭書”乃民俗學稱之“模擬巫術”,筆者后有專章分析。)周克商后,姜子牙往昆侖山玉虛宮,請得元始天尊玉符金冊回岐,祭封神臺,敕封陣亡忠魂。乃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統(tǒng)率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神,迎祥納福,追逃捕亡。這就是民間信奉的財神趙公明的來歷。
一、趙公明本天師道崇奉之溫(瘟)鬼
趙公明最初見于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晉干寶《搜神記》卷五:
散騎侍郎王祐,疾困,與母辭訣。既而聞有通賓者,曰:“某郡某里某人?!眹L為別駕,祐亦雅聞其姓字。有頃,奄然來至,曰:“與卿士類,有自然之分,又州里,情便款然。今年國家有大事,出三將軍,分布征發(fā)。吾等十余人,為趙公明府參佐。至此倉卒,見卿有高門大屋,故來投。與卿相得,大不可言。”祐知其鬼神,曰:“不幸疾篤,死在旦夕。遭卿,以性命相托(《太平廣記》“托”作“乞”)?!贝鹪唬骸叭松兴溃吮厝恢?。死者不系生時貴賤。吾今見領兵三千,須卿,得度簿相付。如此地難得,不宜辭之?!钡v曰:“老母年高,兄弟無有,一旦死亡,前無供養(yǎng)?!彼祆[不能自勝。其人愴然曰:“卿位為常伯,而家無余財。向聞與尊夫人辭訣,言辭哀苦,然則卿國士也,如何可令死。吾當相為?!币蚱鹑ィ骸懊魅崭鼇怼!逼涿魅沼謥?。祐曰:“卿許活吾,當卒恩否?”答曰:“大老子業(yè)已許卿,當復相欺耶!”見其從者數百人,皆長二尺許,烏衣軍服,赤油為志。祐家擊鼓禱祀。諸鬼聞鼓聲,皆應節(jié)起舞,振袖,颯颯有聲。祐將為設酒食,辭曰:“不須。”因復起去,謂祐曰:“病在人體中,如火,當以水解之?!币蛉∫槐l(fā)被灌之。又曰:“為卿留赤筆十余枝,在薦下,可與人,使簪之。出入辟惡災,舉事皆無恙?!币虻涝唬骸巴跫桌钜遥峤耘c之。”遂執(zhí)祐手,與辭。時祐得安眠,夜中忽覺,乃呼左右,令開被:“神以水灌我,將大沾濡?!遍_被而信,有水在上被之下,下被之上,不浸,如露之在荷。量之,得三升七合。于是疾三分愈二,數日大除。凡其所道當取者,皆死亡;唯王文英,半年后乃亡。所道與赤筆人,皆經疾病及兵亂,皆亦無恙。初有妖書云:“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鐘士季,各督數鬼(《太平廣記》“數”下有“萬”字)下取人?!蹦凇5v病差,見此書,與所道趙公明合。
本條見宋代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卷六百五、李昉等撰《太平廣記》二百九十四、吳淑撰注《事類賦注》卷十五、蘇易簡《文房四譜》卷一所引《搜神記》文。魯迅先生稱《搜神記》為“一部半真半假的書籍”(《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此條中的“初有妖書云:‘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鐘士季,各督數萬鬼下取人’”是有歷史根據的?!稌x書》卷六《肅宗明帝紀》:太寧二年(公元324年 )“術人李脫造妖書惑眾,斬于建康市”。《晉書》卷五十八《周處傳》附《子札傳》曰:“時有道士李脫者,妖術惑眾,自言八百歲,故號李八百。自中州至建鄴,以鬼道療病,又署人官位,時人多信事之。弟子李弘養(yǎng)徒灊山,云應讖當王。故(王)敦使廬江GSgihxHWThSgD4lu55GxCZ5VS6PRqsf3r0T3jfm7AOo=太守李恒告札及其諸兄子與脫謀圖不軌。時莚為敦咨議參軍,即營中殺莚及脫、弘,又遣參軍賀鸞就沈充盡掩殺札兄弟子,既而進軍會稽,襲札。札先不知,卒聞兵至,率麾下數百人出距(拒)之,兵敗見殺?!鼻昂髤⒄眨@然術人李脫即道士李脫。所謂“道”,即魏晉時期的天師道(或曰五斗米道、正一道),時人稱為鬼道,統(tǒng)治階級斥為“妖道”,呼其道書為“妖書”,其道徒為“妖黨”,其首領為“鬼官”?!扮娛考尽奔慈龂簩㈢姇?,晉陳壽撰《三國志》卷二十八《鐘會傳》曰:“鐘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太傅繇小子也。”《三國志》卷四《三少帝紀》載齊王芳嘉平六年二月庚戌,“中書令李豐與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等謀廢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事覺,諸所連及者皆伏誅 ”。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撰《真誥》卷十四《稽神樞》言李豐死后任地下獄官名大理,文中自注“此職是仙官也”。鐘會(士季)也類此,在生為魏將,死后為鬼將。連類而及,妖書中的三將軍趙公明也是鬼將。
梁陶弘景撰《真誥》卷十《協(xié)昌期》第二篇載建吉冢埋圓石文:“員三尺,題其文曰:‘天帝告土下冢中王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其國公侯甲乙,年如干歲,生值清真之氣,死歸神宮,翳身冥鄉(xiāng),潛寧沖虛。辟斥諸禁忌,不得妄為害氣。當令子孫昌熾,文脈九功,武備七德,世世貴王,與天地無窮。一如土下九天律令?!痹⒃唬骸皢T三(天)[尺],猶是方員,方員之法,六邊皆等,如印形也。趙公明,今《千二百官儀》乃以為溫鬼之名?!睖毓砑次凉?,就是管理人間瘟疫,決定人生死的瘟神。瘟鬼三將軍趙公明出現(xiàn)于東漢三國時期的正一天師道書之中,同東漢獻帝建安年間瘟疫肆虐,幾千萬人被病魔吞噬,造成十室九空的慘象分不開的。當民眾掌握的醫(yī)學知識和手段還不足以戰(zhàn)勝瘟疫的時侯,便會產生對瘟疫威力的畏懼和種種崇拜?!熬⒎肿釉趶碗s的多數中,發(fā)現(xiàn)到統(tǒng)一的單位,一種‘力量’的觀念,一個神的信仰于是出世了。”[1]張陵創(chuàng)建的五斗米道,就是替人療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命名的。
五方諸神趙公明即后來的五瘟神、五瘟使者。五瘟源自《黃帝內經·素問》的五疫。我國古代醫(yī)學將瘟疫(急性傳染病)從五運之氣角度進行分類,稱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總稱五疫。五疫名雖不同發(fā)病機理一致,四季常有,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百姓畏之如神。瘟鬼、瘟神、五瘟使者等民間信仰便應運而生。
明刻本闕名撰《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條:
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xiàn)于凌空三五丈,于身披五色袍,各執(zhí)一物。一人執(zhí)杓子并罐子,一人執(zhí)皮袋并劍,一人執(zhí)扇,一人執(zhí)錘,一人執(zhí)火壺。帝問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名曰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yè)。如現(xiàn)之者,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為天行時病也?!钡墼唬骸昂我灾沃妹庖樱俊睆埦尤试唬骸按诵胁≌?,乃天之降疾,無法而治之?!庇谑瞧淠陣瞬∷勒呱醣?。是帝乃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青袍力士封為顯圣將軍,紅袍力士封為顯應將軍,白袍力士封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封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封為感威將軍。隋、唐皆用五月五日祭之。后匡阜真人游至此祠,即收伏五瘟神為部將也。
《藏外道書》第15冊《廣成儀制北帝伏魔祛瘟告符全集》載:“東方青瘟使者元伯張元帥,南方赤瘟使者元達劉元帥,西方白瘟使者公明趙元帥,北方黑瘟使者文業(yè)史元帥,中央黃瘟使者仕貴鐘元帥”;“西方行瘟使者趙元帥,權司秋季,職任西方。鐵面無情,巍巍乎不偏不黨,金容有異,凜凜然可畏可欽。領天命而降禍遺殃,奉金符而收瘟攝毒。乞慿善念,即斂威光,所具符命,謹當宣告。
(宣西方符已)
仰惟大帥 字曰公明 皂袍烏甲 鐵面金精 威風凜烈 掌判五瘟 令行秋季 功立憲庭 準令符命 克保和平”
《北方伏魔祛瘟告符全集》乃武陽云峰羽客陳仲遠校輯,符末署“祖師三天教祖正一真君張 證盟”,收入道外道書,用的是“宣統(tǒng)三年辛亥,成都二仙庵藏板”。由此可證,趙公明本天師道(五斗米道、正一道)崇奉之溫(瘟)鬼。
二、趙公明從地鬼變天神
明刻本闕名撰《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趙元帥”條:
姓趙諱公明,鍾南山人也。自秦時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帥。按元帥乃皓廷霄度天慧覺昏梵炁化生,其位在乾,金水合炁之象也。其服色,頭戴鐵冠,手執(zhí)鐵鞭者,金遘水炁也。面色黑而胡須者,北炁也??缁⒄撸鹣笠?。故此水中金之義,體則為道,用則為法,法則非雷霆無以彰其威。泰華西臺其府,乃元帥之主掌,而帥以金輪稱,亦西方金象也。元帥上奉天門之令,策役三界,巡察五方,提點九州,為直殿大將軍,為北極侍御史。昔漢祖天師修煉仙丹,龍神奏帝請威猛神吏為之守護。由是元帥上奉玉旨,授正一玄壇元帥,正則萬邪不干,一則純一不二,之職至重。天師飛升之后,永鎮(zhèn)龍虎名山。厥今三元,開壇傳度,其趨善建功謝過之人及頑冥不化者,皆元帥掌之,故有龍虎玄壇,實賞罰之一司。部下有八王猛將者,以應八卦也。有六毒大神者,以應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時煞也。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以應五行。二十八將,以應二十八宿。天和地合二將,所以象天門地戶之闔辟。水火二營將,所以象春生秋煞之往來。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元帥之功莫大焉。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故上天圣號為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九州社令都大提點、直殿大將軍、主領雷霆副元帥、北極侍御史、三界大都督、應元昭烈侯、掌士定命設帳使、二十八宿都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zhí)法趙元帥。
格聯(lián)
入化出神,凜凜威光耀日
駕風鞭電,英英殺氣凌霄
僅從此條來看,趙公明已從地下的瘟鬼變成了玉皇大帝神霄殿直殿大將軍、玉府大都督、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zhí)法趙元帥、策役天地人三界,相當于玉皇大帝御前辦公廳主任,無所不管。在他所管的諸多事項中,“除瘟剪瘧,保病禳”是昔日瘟鬼瘟神的職能;“買賣求財,宜利和合”,“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這是新增的求神發(fā)財的職能。這又可以看作是趙公明正從瘟神向財神轉變的過渡型。其偶像從“皂袍烏甲”“鐵面金精”變成了“頭戴鐵冠,手執(zhí)鐵鞭”“黑面濃須”“騎黑虎”。我推測,這是正一天師道第四代天師張盛,魏初定居江西龍虎山以后的趙公明的形象。
民間信奉的財神是《封神演義》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封趙公明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特別是趙公明團隊的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具有招寶納珍、招財利市的功能。蕭升的落寶金錢象征金錢的萬能,尤其迎合民眾,特別是小資產階級發(fā)財致富的心理。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說:“這種人發(fā)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fā)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地位。他們看見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財東,往往垂著一尺長的涎水。這種人膽子小,他們怕官,也有點怕革命?!彼悦耖g雕塑和年畫中財神趙公明的題材,歷久彌新?!斗馍裱萘x》趙公明“乘虎提鞭”的造型也來自明刻本闕名撰《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趙元帥”的造型。至于后來的文財神比干、武財神關公,皆是從《封神演義》趙公明孳乳而來的新偶像。
三、關于四川民間的“壇神”信仰問題
在四川,增福財神被人辨認為玄壇趙元帥,即趙公明。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
蜀中俱祀壇神,巫家所供也。名其神曰黑虎玄壇 趙公明。按:趙公明之神,始見《搜神記》。據此則當是巫家所謂趙公明,而無所謂黑虎玄壇。按:遂寧李如實《蜀語》謂,壇神名主壇羅公,黑面,手持斧,吹角,設象于室西北隅,去地尺許,歲末則割牲,延巫歌舞賽之。考《炎徼紀聞·黑羅羅》曰:“烏蠻俗尚鬼,故曰羅鬼,亦曰烏鬼,今市井及田舍祀之,縉紳家否。”杜詩:“家家養(yǎng)烏鬼。”元微之:“祭賽烏稱鬼?!苯允且?。據此,則言羅公而不言趙公明,大抵因面黑而附會黑虎,因黑虎而并取明嘉靖年間道士所作《封神傳》小說內之趙公明以附會其說,皆巫家之言,其實皆烏蠻之俗也。
清李實(字如石)著《蜀語》:
壇神 名主壇羅公,黑面,手持斧吹角。設像于室西北隅,去地尺許。歲莫則割牲延巫歌舞賽之??肌堆揍杓o聞》曰:羅羅,本廬鹿而訛為羅羅。有二種,居水西十二營、寧谷、馬場、漕溪者,為黑羅羅,曰烏蠻;居慕役者,為白羅羅,曰白蠻。羅俗尚鬼,故曰羅鬼。今市井及田舍祀之,縉紳家否。杜子美詩曰:“家家養(yǎng)巫鬼?!奔创艘?。養(yǎng)讀去聲。注杜詩者,以烏鬼為鸕鶿,或云豬,皆非。
《蜀語》的作者李實,明末四川遂寧人。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引文混亂。今再征引四川方志中關于“壇神”的記載補充說明之。
(一)民國36年鉛印本《新繁縣志》:“民間偶有祀壇神者(設位于堂之西北隅,去地尺許,中書羅公仙師,或書正一玄壇趙侯元帥郭氏領兵三郎,兩旁列稱號數十名,又以徑尺之石,高七八寸,倚壁而置之,曰壇等),間歲延巫師吹角鳴鑼,男作女妝,歌舞達旦,名曰‘慶壇’?!?/p>
(二)民國16年鉛印本《簡陽縣志》:“壇神 俗多供壇慶神,曰(音戛,小石)壇,則以徑尺之石,高七八寸,置于中堂神龕之右;曰篼篼壇,則以徑尺之筐,高尺許,掛于中堂神龕之側,上供壇牌粘于壁。旁列壇槍,或書羅公仙師,或書鎮(zhèn)一元壇趙侯元帥郭氏領兵三郎。鄉(xiāng)人呼曰‘小神子’,士大夫或以為奧,或以為開邊名將。李雨村則引杜詩:‘家家養(yǎng)烏鬼’,以為即壇神。按《炎徼紀聞》曰:‘羅羅,本廬鹿訛而為羅羅。居水西十二營寧谷、馬場、槽侯(溪)者為黑羅羅,曰烏蠻。居慕役者為白羅羅,曰白蠻。俗尚鬼,故曰羅鬼。’如此則蠻祭也。俗人每慶賀則殺一豕,招十數村巫解穢,扮燈歌唱徹夜,謂之‘大慶’。招三四村巫,吹角嗚嗚,放兵收兵,不事跳舞者,曰‘搬扎’。慶畢,張白紙十二,巫以剃發(fā)刀自劃其額,瀝血點之,粘壇側,謂應十二月之數。謂世奉此,則家可富,稍不謹則家道不昌?!?/p>
(三)民國10年刻本《合川縣志》:“壇神 有信壇神,以徑尺之石,高七八寸,置于堂右倚壁,曰‘壇等’,上供壇牌,粘于壁,旁列壇槍。其牌或書羅公大法禪司,或書正一玄壇趙侯元帥郭氏領兵三郎,兩旁列號數十名,皆不可究詰。每歲一祭,殺豕一,招巫跳舞,唱徹夜。畢,張白紙,巫自劃其額,瀝血點之壇側,謂應十二月之數,或曰世奉此可致富,稍忽致家道不昌。李鳳翧曰:家堂非可設壇,壇亦非可祭于家。或謂古蠻祭也,或謂趙侯郭氏,蓋開邊名將有功茲地者,如此是亦明神也。何自而來,并無傳聞,又何僅祀民家而處褻侮之地?余觀其牌,所列并謬妄不經,必古之巫者詭造以惑村愚耳。余叔購一宅,舊有此牌,叔負之擲陵谷間,究無他事?!?/p>
(四)民國24年鉛印本《云陽縣志》卷十三:“蜀民祀壇神,縣人尤嚴奉之,三年兩祀,曰‘慶壇’,有求而應則酬之,曰‘還壇’。其神在堂西隅,巫書趙侯、羅公。蜀故云趙為嘉定守趙旭(昱),羅則方士羅公遠也。兩旁附祀者尤多,稱號殊異。每祀常連日夕,將畢則夜飾小巫為女裝,娑姿樂神,歌雜諧褻,神所好也。村民聚觀,午夜乃散。不祀則家多不順,信奉尤虔者,吉兇常呵護之云。”
(五)民國21年鉛印本《萬源縣志》:“壇神有兩種:曰磴磴壇,石壇也;曰篼篼壇,則以徑尺之筐,高尺許,掛于中堂神龕之側。上供壇牌粘于壁,旁列壇槍,或書趙侯元帥、羅公仙師、五通盟王等,旁書領兵郭氏三郎。鄉(xiāng)人呼為小神子。士人或以為奧,或以為開邊名將。李雨村則引杜詩:‘家家養(yǎng)烏鬼’,以為即壇神。按《炎徼紀聞》曰:羅羅本盧鹿,訛傳而為羅羅,居水四(西)十二營、寧谷、馬場、槽侯者為黑羅羅,曰烏蠻;居慕役者為白羅羅,曰白蠻。俗尚鬼,故曰羅鬼。如此,則蠻祭也。俗慶賀則殺一豕,招十數村巫解穢扮燈,歌唱徹夜,謂之‘大慶’。并用白紙十二張,巫以剃發(fā)刀自劃其額,滴血點之,粘壇側,謂應十二月之數。又梅山有三洞之稱,胡、李、趙三姓均稱大王,亦稱梅王天子,未知何據。獵者謂可獲七十二只野獸則必慶,否則反傷獵人也?!?/p>
(六)民國28年刻本《巴縣志》卷五:“《蜀語》:壇神名主壇羅公,黑面,手持斧吹角,設像于室西北隅,去地尺許,歲暮則割牲延巫歌舞賽之??肌堆揍杓o聞》曰:羅羅,本盧鹿,而訛為羅羅。有二種:黑羅羅曰烏蠻,白羅羅曰白蠻,俗尚鬼,故曰‘羅鬼’。今市井及鄉(xiāng)里古宅在百年前者,往往有之。奉壇神者,其神以徑尺之石,高七八寸置于堂右倚壁,曰‘壇等’。上供壇牌,粘于壁,旁列壇槍,其牌或 書‘羅公仙師’,或書‘鎮(zhèn)一元壇趙侯郭氏領兵三郎’,兩旁列稱號數十名,皆不可詰。每歲一祭,殺豕一,招巫跳舞,歌唱徹夜,謂之‘慶壇’?!保ā蹲窳x府志》)
(七)清乾隆刻光緒十三年(1887年)補刻本《雅州府志》卷五:“又祭壇神,壇神者,秦為太守李冰,宋嘉州刺史趙昱也。昔皆治水有功,故川人世祀之,謂之慶壇?!?/p>
(八)民國37年鉛印本《貴州通志·貴陽府》:“壇神 黔信鬼尚巫。壇神者,邪鬼也,巫(黔謂之‘端公’)言能為人禍福。奉之者幽暗處置大圓石于地,謂為神所據也。歲時朝夕,奉祀惟謹。又言三年小慶,五年大慶,則盛具牲醴、歌樂以悅神,不然且忤神意。貴陽城中,奉壇神者十二三。細察之,厄于疾病、死喪、訟獄、盜賊、窮困者比比,未見其能福人也。而奉之者不敢替,亦卒不悟,愚矣哉!異矣哉!”(吳振棫《黔語》)
(九)民國37年鉛印本《貴州通志·遵義府》:“壇神 《蜀語》:壇神名主壇羅公,黑面,手持斧,吹角,殺(設)像于室西北隅,去地尺許。歲暮,則割牲延巫,歌舞賽之??肌堆揍杓o聞》曰:羅羅本廬鹿之訛,俗尚鬼,故曰‘羅鬼’。今市井及田舍祀之,縉紳家否。杜子美詩曰‘家家養(yǎng)烏鬼’,即此也。養(yǎng)讀去聲。注杜詩者,以烏鬼為鸕鶿,或云豬,皆非。按:壁曰‘壇等’,上供壇牌粘于壁,旁列壇槍。其牌或書羅公仙師,或書鎮(zhèn)一元壇趙侯元帥郭氏領兵三郎。兩旁列稱號數十名,皆不可究詰。每歲一祭,殺豕一,招巫跳舞,歌唱徹夜,謂之‘慶壇’。畢,張白紙十二,巫自劃其額,瀝血點之,粘壇側,謂應十二月之數?;蛟皇婪畲丝芍赂唬院鲋录业啦徊?。李鳳翧曰:家堂非可設壇,壇亦非可祭于家?;蛑^古蠻祭也,或謂趙侯郭氏,蓋古開邊名將有功茲地者,如此是亦神明也,何自來并無傳聞耶?又何僅祀民家而處褻侮之地耶?余觀其牌所列并謬妄不經,必古之巫者譎造,以惑村愚耳。余叔購一宅,其堂舊有此神,叔負之擲陵谷間,究無他事。信則有,否則無,何俗人之不悟也。”
李鳳翧,貴州遵義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舉人,后多次到禮部求職不成,遂決意進取,潛心著述,有《六書啟蒙》《覺軒雜著》《讀史論》《苗爾雅》《戊己編》《覺軒間擬》等著作?!坝嗍逵^牌上所列”這一段文字出自李鳳翧《覺軒雜著》。[2]
(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刻本《增修仁懷廳志》:“凡年終臘月庚申日,民間每慶壇神,必殺豕,招巫跳舞歌唱,徹夜不息。親友賀者亦甚夥,蓋欲觀其跳唱,亦且得以宴飲也。巫裝女樣,如戲子中妲(旦)腳,向賀客歌唱酌酒,必賞以錢。又有所謂‘打陰兵’者,以小刀穿手肚中,向客索賞。又有所謂‘坐九州’者,主人于地下擺設肴饌,請同賀者圍坐,巫執(zhí)壺酌酒,口中歌唱,亦求賞錢;將圓滿之時,巫師以小刀砍其額,出血滴于壇旗,謂之‘砍洪山’,亦必向主人及客索賞。噫!慶壇非正,蓋語皆詼諧戲弄,觀者哄堂,正直之神豈能向此,直妄誕之舉也。道光初年,此風尤甚,至仁懷縣穆逆叛后,奉文禁革,其習漸息,至今鄉(xiāng)中慶壇者,亦寥寥無幾矣。急為志之,以免后人相沿,仍蹈故轍也?!?/p>
就上引十種四川、貴州方志而言,初步可得出結論:壇神信仰主要流行于川、黔兩省民間;以圓石、石磴為崇拜物;偶像為羅公仙師、趙侯元帥郭氏領兵三郎等數十名號,其義皆不可窮究;慶壇儀式為一種儺戲歌舞,既不類烏蠻之俗,也非正一天師道之財神趙公明信仰,純粹是一種原始的巫文化信仰。
注釋:
[1]薛曼爾著,鄭紹文譯:《神的由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2]參見貴州省民國21年鉛印本《平壩縣志》信仰民俗“壇神”條,民國27年鉛印本《麻江縣志》信仰民俗“壇神”條。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