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0日,中國“友誼勛章”獲得者伊莎白·柯魯克走完了她108歲的人生。這位“用一生愛著中國”的國際友人,她的人生軌跡與中國緊緊相連,與中國同呼吸、共命運,把一生的光輝歲月都留給了中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的海鹽供給線被日軍切斷,鹽價暴漲,民不聊生。1940年,對中國鄉(xiāng)村多有了解的伊莎白受邀來到了興隆場(今重慶市璧山區(qū)大興鎮(zhèn)),協(xié)助調(diào)查全鄉(xiāng)居民的經(jīng)濟生活狀況,為建立食鹽供給合作社做準備,用以向窮人提供買得起的食鹽。
雖然伊莎白只在大興鎮(zhèn)駐足了短短兩年,但她為這里付出了許多——早在1940年她剛到大興鎮(zhèn)時,就和同事們開辦了小診所、育嬰小學、貧民識字班等,免費招收貧困兒童,教孩子們識字和衛(wèi)生知識。伊莎白在這里建立的平民學校舊址,至今仍然被保留著。
1948年,伊莎白和丈夫大衛(wèi)·柯魯克來到中央外事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任教,一做就是半輩子。伊莎白參與編寫了我國第一套大學英語教程,在學科建設(shè)、教學改革、教材編寫等方面,做了多項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200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授予伊莎白“終身榮譽教授”稱號;2016年和2018年,中國政府先后授予她“十大功勛外教”及“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榮譽稱號。
適用主題:外國友人;與中國緊緊相連的一生;用一生愛著中國;奉獻……
素材運用:從風華正茂到白發(fā)蒼蒼,作為新中國英語教學的拓荒者,伊莎白·柯魯克躬耕教育幾十載,選擇了在中國的土地上奉獻一生。始終保持著一份熱情,她用一生愛著中國。她不是中國的女兒,但她的確又是中國的女兒。而于我們,也應(yīng)把人生價值放在社會、國家當中去實現(xiàn),把責任置于肩上,不論夢想遠近,不論身份,都應(yīng)該盡力去貢獻自己的那一份力量。用堅持去譜寫人生,用熱愛去點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