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端午節(jié),相信很多人腦海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吃粽子、賽龍舟、懸掛艾葉等習俗,那你知道端午“五毒”是什么嗎?
端午“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和壁虎5種動物。因為端午節(jié)前后,天氣逐漸變得炎熱,這5種動物開始四處活動。所以,后來才有了“端午至,五毒出”的民間諺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五毒”吧!
五毒之首——蝎子
蝎子又名八爪蟲,是一種古老的陸地動物。從外表上看,成蝎體長5~6厘米,身體分節(jié)明顯,全身有堅硬的外殼和6對附肢,身體末端還有一個含有毒液的球體,上面有尾刺。有意思的是,蝎子沒有耳朵,依靠身體表面的感覺毛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蝎子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治療中風、口眼歪斜等病癥。除此之外,它還能用來制造綠色農(nóng)藥。
多足大師——蜈蚣
蜈蚣的身體呈扁平長條形,一共有22個環(huán)節(jié),長度為9~17厘米,紅褐色的頭部前端有一對觸角和顎肢。最引人矚目的是它那少則幾十對、多則上百對的腳。
蜈蚣習慣夜間活動,喜歡潮濕陰暗的地方,是典型的肉食動物。不過,缺乏食物時,它也會吃青草或者苔蘚的嫩芽充饑。
蜈蚣還是一種中藥材,可以用于治療破傷風、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病癥。
用毒高手——毒蛇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shù)毒蛇有這些特點:頭部呈三角形,身體斑紋的顏色比較鮮艷,尾部粗而短,口內(nèi)有毒牙和毒腺。
毒蛇性格狡猾,動作靈敏,從毒牙中分泌出的毒液能夠使被咬的人或動物中毒。從醫(yī)學角度來說,毒蛇具有抗毒血清,是治療毒蛇咬傷的特效藥,有鎮(zhèn)痛的效果。
丑頭怪臉——蟾蜍
蟾蜍是沒有尾巴的兩棲動物,頭、嘴巴和眼睛都較大,身上的皮膚非常粗糙,長滿了疙瘩,疙瘩里面藏著白色的毒液。除此之外,它腦袋兩側鼓膜上方的耳后腺里還藏有很多毒液。若是遇到敵人,它便會噴出毒液來保護自己。
蟾蜍還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是制作六神丸、梅花點舌丹等中藥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沒有毒性——壁虎
壁虎是壁虎科壁虎屬的爬行動物,體長10~15厘米。
壁虎晝伏夜出,喜歡在墻壁、屋檐、天花板等地方出沒,靠捕捉蚊子、蒼蠅、飛蛾和蜘蛛填飽肚子,是名副其實的益蟲,也是“五毒”中唯一沒有毒性的動物。
壁虎還是藥用價值非常高的中藥材,可以治療驚風、癲癇、腫毒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