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國際自然醫(yī)學(xué)會宣布,高加索地區(qū)、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中國新疆和田和廣西巴馬為全球五個長壽地區(qū),其中高加索地區(qū)、比爾卡班巴和廣西巴馬都以玉米為主要食物。
玉米的故鄉(xiāng)是墨西哥。七千多年前,那里的瑪雅人就開始馴化野生的玉米,足足過了三千年,玉米才長成今天的模樣。玉米養(yǎng)活了瑪雅人,瑪雅人也崇拜玉米。他們相信神靈是用玉米團造出人身體的樣子,再注入蛇血,才造出最早的人類。所以瑪雅人相信自己是“玉米人”的后代。
“茶馬古道是什么?”紅薯從來沒聽說過這個詞。
“ 當(dāng)然是茶馱著馬,啊,不對,是馬馱著茶走的古道?!瘪R鈴薯搶著回答。
“不懂就不要亂說。這個事啊,說來話長……”
很久很久以前,國內(nèi)很多地區(qū)的人都愛喝茶。
西藏的氣候很冷,缺少蔬菜和水果,卻有很多的馬、羊和牦牛。天天吃肉和乳酪太油膩了,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怎么辦呢?喝茶能解油膩。
于是,茶葉向西藏走來,馬向內(nèi)地走去,市場就這樣形成了。
商人們來來往往,硬是用腳踩出了長長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從四川到西藏的川藏線,經(jīng)過成都、雅安、康定,進入西藏,到達拉薩,然后繼續(xù)向西;另一條是從云南到西藏的滇藏線,從西雙版納到普洱,再從大理到麗江、香格里拉,也可以到達西藏拉薩。
“茶馬古道不僅是人類歷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難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還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各民族相互交流的大走廊呢。人們都說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你想那得多重要啊?!?/p>
“茶馬古道運茶、運馬,好像沒有運玉米???”
“茶馬古道不光連接國內(nèi),還能通往國外呢。我從歐洲來到亞洲,到達印度,先在東南亞傳播,然后才傳到中國。”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
這時,偏遠的云南邊疆卻很平靜。
在勐海,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阿寶一家人剛剛吃過早飯,父親在套馬,往馬背上的貨簍里裝茶葉。
母親正在幫十來歲的兒子整理衣服,囑咐他說:“阿寶,路上不要亂跑,不要給馬隊添麻煩?!?/p>
“放心吧,娘?!?/p>
阿寶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歡樂,滿心憧憬著即將到來的遠行。
馬隊上路了。
道路兩邊都是崇山峻嶺,馬和人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墜入懸崖。
第一次出遠門的阿寶跑前跑后,忙得不亦樂乎,看到路邊的野果也忍不住伸手去摘。
明代時,葡萄牙人率先抵達中國南方的海岸,當(dāng)?shù)鼐用癖惆哑咸蜒廊朔Q作“佛郎機(Franks)人”,這原是阿拉伯人對所有歐洲人的稱呼。佛郎機的含義不固定,有時指葡萄牙,有時指西班牙,有時還被認為是馬六甲附近的亞洲國家。
馬隊走出國境,來到緬甸的景棟。
這里有熱鬧的市場,遺憾的是距離國境太近,前來做生意的中國人太多了,再好的貨物也賣不出好價錢。上了年紀(jì)的人不愿走遠路,寧愿少賺點錢也要在這里交易,只為能早些回家。
馬隊里的幾個年輕人卻商量著要去暹羅(今泰國)、果阿(今印度果阿邦),或者滿剌加(今馬六甲)。
“那就去滿剌加吧。我聽說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紅毛國(荷蘭)、日本、佛郎機……很多國家的人都在那里做生意,咱們的茶葉肯定能賣上好價錢。”
馬隊走過村莊,當(dāng)?shù)氐暮⒆觽兒闷娴卮蛄恐@些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人。阿寶也好奇地看著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外國孩子。
這時,阿寶看到附近有一片他從未見過的莊稼地。地里的莊稼很高,比麥子和水稻都高,秸稈粗壯,綠油油的葉子又大又長,每棵莊稼上結(jié)著一些胳膊粗的大棒子,上面還伸出長長的“胡須”。
阿寶感到好奇,趁著大人忙活的時候,悄悄地走了過去。
看著阿寶拿回來的怪東西,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阿寶父親剝?nèi)ニ饷娴木G皮后露出整齊的顆粒,黃黃的,嫩嫩的,可愛極了,引來眾人的齊聲贊嘆。
“這東西長在地里,肯定是莊稼啊,應(yīng)該能吃!”
“這東西甜滋滋的,還挺好吃的呢。阿寶,你再去掰幾個,我們帶在路上充饑?!?/p>
大家輪流嘗了嘗,紛紛說好吃,只是搞不清這到底是什么作物。
一位老伯說:“像谷子,又比谷子大,還包在葉子里,我看就叫包谷吧。”
“包谷?這名字不錯,咱們多弄點種子,回家種下去,肯定比茶葉值錢?!?/p>
“哈哈,你就等著發(fā)財吧!”
明代,滿剌加國有亞洲最大的交易市場,到處都是藍眼睛、高鼻子的西洋人。
阿寶跟著大人們游走于各個市場,見識了佛郎機人、呂宋人、蘇門答臘人、天竺國人……聽著他們稀奇古怪的語言,阿寶感覺陌生又新奇,一路上的疲憊隨之煙消云散了。
賣了茶葉,買來胡椒。父親帶著阿寶去吃好吃的。
“對了,爹,回家的時候能不能買些包谷種子?。俊?/p>
“包谷?。慨?dāng)然可以買了。咱們那里還沒有呢?!备赣H說。
當(dāng)馬隊回到那片包谷地的時候,包谷葉子已經(jīng)發(fā)黃枯萎,包谷棒也不見了蹤影。
“包谷去哪兒了?”
“看樣子是收割了。咱們找個村莊,拿胡椒跟他們換種子?!?/p>
走了很遠,果然看見一座村莊。
阿寶敲開一戶人家的大門,里面走出一位老奶奶。
阿寶四處打量,忽然發(fā)現(xiàn)掛在門框上的包谷棒。它們已經(jīng)被剝?nèi)ゾG皮,露出里面黃燦燦的包谷粒。
阿寶笑了,指了指包谷,又捧出胡椒。
老奶奶終于明白了阿寶的意思,點頭同意。
回到中國,回到家里,阿寶迫不及待地把包谷種子撒進地里。他每天都趴在地上觀察,焦急地盼望著包谷發(fā)芽,連父母喊自己吃飯都聽不見。
一場大雨過后,包谷終于冒出了嫩葉。
阿寶興奮地跳了起來。
不久,包谷就沿著茶馬古道和其他商道走向全中國。它們克服土地和環(huán)境的不利因素,頑強地產(chǎn)出大量的果實,走向千家萬戶的餐桌,養(yǎng)活了更多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