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橋畔,長安街上,與太陽一同升起的五星紅旗,在中國人民心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 它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成為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的精神坐標。
75年來,從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都有著特殊的“歸宿”。在航天科技一院(以下簡稱一院),就有一面被珍藏的國旗,它是首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在天安門廣場懸掛使用的、帶有唯一編號的國旗,目前正在一院院史展展出。
國旗,是我們的信仰;航天,是我們的夢想。當“航天藍”遇上“中國紅”,我們奔赴的是星辰大海,深藏的是對祖國深沉的愛。
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偉大貢獻,造就了一院和這面國旗的“緣分”。
成立于1957年的一院,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祥地、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搖籃。1970年4月24日,由一院研制的首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成功將首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拉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46年后,即2016年,為紀念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偉大開端,國務院批準,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這一天,對于一院人來說,有一層特別的意義,因為該節(jié)日的設立,與一院人有著密切關系。
早在2009年,來自一院的全國政協委員梁小虹就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提交了設立航天紀念日的提案。之后,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一院都會呼吁設立“中國航天日”。經過數年的堅持和努力,這一提案最終審議通過。
這一節(jié)日的設立,為向全民普及科學知識,形成崇尚科學、崇尚創(chuàng)新、崇尚探索的社會風氣,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為了迎接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一院當年策劃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特別是在4月24日入藏首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天安門廣場使用的國旗。
一院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祥地,天安門是祖國的心臟,在首個航天日到來之際,如果能把二者結合起來組織一些活動,是特別有意義的。后來在一次活動中,一院從天安門地區(qū)管理委員會的同志那兒了解到,天安門每一天升起的國旗都是新的,且是有唯一編號的。如果能獲贈航天日當天的國旗,對于一院來說,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紀念。
經與天安門地區(qū)管理委員會、北京武警總隊天安門支隊的溝通交流,一院最終得到可以贈予國旗的回復。
2016年4月22日,在一院和天安門地區(qū)管委會共同主辦的“紅色驕傲”宣講活動現場,天安門地區(qū)管委會宣布,將首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在天安門廣場懸掛使用的、帶有唯一編號的國旗贈予一院。
“這是一院的殊榮?!泵鎸@面獨一無二的國旗,時任院黨委書記郝照平萬分激動。他代表一院接受贈予,并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模型回贈。
為迎接國旗入院,一院精心籌劃了國旗入藏的交接流程,包括交接儀式、出席的領導嘉賓、武警護送國旗入院的路線,以及將其收藏于中華航天博物館的具體安排等。
這面國旗與眾不同,它不僅是我們一院人的殊榮,也是所有中國航天人的驕傲。
2016年4月24日,即首個“中國航天日”當天,迎著神州大地第一縷曙光,在天安門廣場上空,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伴著東方朝陽冉冉升起。這抹靚麗的“中國紅”,成為鐫刻在中國航天人心中最赤誠的色彩。
當日19時02分,天安門廣場華燈初上,蔚藍的天空下,國旗迎風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國旗臺前的觀禮區(qū),一院領導一行在天安門地區(qū)管委會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列隊觀看了降旗儀式。五星紅旗在大家的注視下緩緩降落。
降旗儀式后,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3名護旗手護送國旗至位于東交民巷44號的天安門地區(qū)管委會,雙方在那里舉行了莊嚴的國旗交接儀式?,F場人員一同見證了這一神圣的歷史時刻。
儀式后,一院武警一行護送國旗回院。當天21時許,院護送國旗的車隊駛到中華航天博物館門前。此時,來自院屬各單位的200余名團員青年早已等候在此,在門前列隊迎接國旗入院。武警戰(zhàn)士托舉國旗進入博物館展廳,國歌再次奏響。隨后,在大家的見證下,國旗被放入展柜珍藏。
在首個“中國航天日”,迎接國旗入院這一神圣的時刻必將彪炳史冊,也激勵每一位航天人繼續(xù)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不斷地攀登科學高峰,為實現航天強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風云六十年,光榮一甲子。設立“中國航天日”這一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建60周年,歷史的年輪鐫刻下奮斗的足跡。
收藏在中華航天博物館的這面五星紅旗,是印證國家航天事業(yè)一甲子砥礪奮進的旗幟,是對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成就的莫大肯定,是一院人的無上榮耀與強大責任,更是未來不斷前行的動力,國旗上閃耀的五顆星,指引著我們不斷前進。
歷史賦予了一院珍藏的這面國旗特殊的內涵—— 它不僅專屬于首個“ 中國航天日”,也寄托著全國人民對實現航天強國夢的美好期盼。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院人砥礪前行,持之以恒續(xù)寫紅色華章。
在贈旗儀式兩個月后的6月25日,由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發(fā)射一飛沖天,將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風采呈現在世人面前。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門為滿足中國空間站工程發(fā)射貨運飛船而研制的,其首飛還搭載了首個“中國航天日”國旗入藏一院的證書,首飛的成功更賦予了這面國旗與眾不同的意義。
冬夏流轉,代際相傳。同是2016年11月3日,由一院抓總研制的中國空間站“大功臣”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精彩亮相,成功實現首飛。
自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設立以來,隨著一院運載火箭高密度發(fā)射能力的提升,一枚枚運載能力更強、可靠性更高、更加綠色環(huán)保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先后執(zhí)行了天問探火、嫦娥奔月、“天舟飛船”、“天宮”建造等“國字號”發(fā)射任務,運送一個個大國重器飛向太空。
山河披錦繡,盛世寫華章。一樁樁、一件件,這不僅是一院人拼搏耕耘結下的累累碩果,也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用實力打造的金字名片。
六十余載櫛風沐雨,薪火相傳。一院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立足新起點,邁進新征程,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wěn)更遠。
(作者單位:航天科技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