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炳
我的老家在隴東高原的殘塬溝壑區(qū),祖輩人曾經(jīng)歷了“黑燈瞎火”的漫長歲月。
清油燈,是深居大山里的先祖?zhèn)兪褂脷v史最長的一種燈。祖父說,他小時候,老家人就沿用著祖輩傳下來的清油燈。那時候,能買得起一盞鑄鐵的油燈都是富裕人家。鑄鐵油燈底部是一個直徑十五六厘米的鐵盤,中間豎一根食指粗的高約三十厘米的鐵柱,頂端一個盛清油的小鐵碗。棉花捻子浸入小油碗中,另一頭兒探出碗沿點著照明。而大多數(shù)人家使用的則是一種鼓狀、俗名“鼓兒燈”的陶釉油燈,蘋果般大小,上部凹面正中有一隆起的小圓孔,用以添油、穿捻子。我小時候見過這兩種燈具,個別人家還在使用。祖父說,這些燈具是馱隊從南路運回來的。在交通和經(jīng)濟條件十分落后的年代,這樣的燈具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買得起的,一些窮人家只能用破碗點燈。他們將半塊破碗擱在窯幫釘進去很深的兩根紅柳木橛上,為了光亮能照得更遠一些。至今,老家那些廢棄了的舊莊院窯幫上還能清楚地看到被油煙熏過的痕跡。還有一些更窮的人家,沒有清油時,就將磨細的油料面捏附在高粱秸稈上點著照明,老家人稱之為“黑油棒子”。
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家的供銷社有了煤油。煤油要比清油廉價。于是,煤油燈就代替了古老的清油燈。煤油燈制作簡單,一個廢墨水瓶,蓋子鉆個孔,將廢舊的薄鐵皮卷成的燈芯穿進去,再將棉花燈捻穿進燈芯,一個煤油燈就制作成了。但即使這樣簡單的煤油燈,它的制作材料也不容易找到。廢舊的墨水瓶只有村學(xué)里或有念書娃娃的家里才有。
煤油燈的光亮較之清油燈要略微好些,但捻子撥得過亮,有嗆人的油煙味,最關(guān)鍵的是煤油按票供應(yīng),并且每斤三角九分錢。這在那個年代也是不菲的價格。記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后,老家生產(chǎn)隊的勞動日值也不過四角錢。一個青壯年勞力,一天的勞動值幾乎買不到一斤煤油。所以,人們對煤油的使用是十分節(jié)約的。我們家的煤油燈正常亮度只能照兩三米,放在土炕與鍋臺中間的土欄桿上,窯掌兩三米的地方都沒光亮。祖父的煤油燈,更是昏暗,堪稱一燈如豆,站在窯洞門外看去若隱若現(xiàn),燈光只能照亮一米見方的地方。誰如果挑他的燈捻,會招來一聲訓(xùn)斥:“那燈點的是煤油,不是水!”祖父有晚上看書的習(xí)慣,他的書就在煤油燈附近不超過十厘米的位置。
我至今記得,天快要冷了的時候,父親在昏暗的燈光里為一家人編制過冬御寒的毛襪,母親長年在昏暗的燈光里為我們縫補著破舊的衣服。
我還記得,為了節(jié)省燈油,夏天的山里人勞動歸來后,是借著月光坐在院子里一邊吃飯一邊談?wù)撝议L里短的?,F(xiàn)在想想,在月光流淌的夏夜里,一家人坐在涼風(fēng)習(xí)習(xí)的院子里吃飯說話,那倒是很恬靜愜意的鄉(xiāng)村生活!
冬天是山村里人的農(nóng)閑時節(jié)。天黑之前人們就吃完了晚飯,大多數(shù)人家也不掌燈,不串門,不閑坐,直接躺進熱乎乎的土炕進入了夢鄉(xiāng)。
馬燈,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市的一種照明燈盞,有玻璃罩可以擋風(fēng),夜晚在室外照明算是最先進的燈具了。二十世紀七十年前后,全國掀起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修整水平田的熱潮,鄉(xiāng)親們挑燈夜戰(zhàn),馬燈功不可沒。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城里人和機關(guān)學(xué)校已使用的罩子燈沒能進入老家。對煤油使用十分節(jié)約的山里人不會奢侈到使用罩子燈的,只有我們家曾奢侈過。大約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期,我將罩子燈買回了家,其明亮又環(huán)保的優(yōu)點讓村莊里的親鄰們羨慕不已!
1988年年末,環(huán)縣楊旗至合道35千伏輸變電工程竣工通電,沿線的川塬村隊都用上了電燈照明,而老家人只能“望電興嘆”。過了一兩年,鄉(xiāng)親們試圖從外面買回廢舊的高壓線,拆解開來三根一束架在木桿上,從六七里地的趙塬村部將電“接”回了家。然而,讓鄉(xiāng)親們大失所望的是,因線路太長,電壓不足,晚上根本不能照明,鄉(xiāng)親們只能繼續(xù)使用煤油燈。塬上人笑我們山溝里人“太洋氣”,掛著電燈泡,點著煤油燈。
2007年,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侄子樹農(nóng),與縣電力局多次溝通爭取,終于將10千伏高壓電引進了老家,鄉(xiāng)親們無不興高采烈、歡欣鼓舞。從此,老家人迎來了光明的生活。記得那年除夕夜,老家的各個莊頭燈火徹夜通明,煙花絢爛多彩,爆竹聲此起彼伏,整個山村沸騰起來了!樸實的鄉(xiāng)親們辭舊迎新,告別舊時光,慶賀新生活,感謝黨和政府的春風(fēng)雨露。
2016年,老家人又率先享受了國家“戶戶通”的農(nóng)網(wǎng)改造政策,鄉(xiāng)親們又一次沐浴了黨的陽光雨露,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給山里人帶來的福祉。
從老家變遷的燈里,鄉(xiāng)親們看到了祖國的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