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霞
一座矗立的古碑,供后人緬懷、紀念和敬仰。我偶然間拜謁的這座碑,不僅如此,還留給我一本帶著濃濃熱度的教材。拜謁它,就讀到了他的故事。
光緒年間,一位二十六歲的青年才俊,冒著八國聯(lián)軍的炮火,克服種種困難,挺身而出,同日、俄談判,保護了雍和宮,保護了國家的許多重要文物。
追溯這位青年才俊,追溯那段歷史,那人、那事,縱一刻,已百載。走近那久負盛名的故土,只見四周群山環(huán)抱,清幽怡靜,一股涌動的湯泉,汩汩冒出,奔涌不息,似乎有永遠也講不盡的故事。這股湯泉因傳奇人物而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厚重與自豪。湯泉被稱為神泉,附近的古碑,篆刻著一位青年才俊的簡歷。保存著他的故居,走進去,仿佛看到一位有志青年,正笑容可掬地迎接著前來的客人。大家尊稱他為白先生。白三喇嘛,是鄉(xiāng)里人對他的昵稱。1873年,在卓索圖盟喀喇沁左旗,即如今的遼寧省凌源市萬元店鄉(xiāng)熱水湯村,白氏家族的第三個兒子呱呱墜地,白三喇嘛因此得名,羅布桑卻丹是流傳的名字,學(xué)者稱他為“羅卜藏全丹”,漢名白云峰。于是,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白先生的祖籍是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的阿拉善,后遷至熱水湯,他的身上集聚了蒙古人的豪爽與漢族人的勤奮與堅韌。白先生自幼滿懷熱情,一心撲在勤學(xué)苦讀上。雖家境貧寒,無資入學(xué),但他勤學(xué)好問,刻苦自學(xué)。因聰明智慧,才華過人,學(xué)會并精通了蒙、漢、滿三種語言,在當時實屬罕見。1890年,被喀喇沁左旗札薩克(旗長)擢任為“蘇木章京”。在職期間,他了解到家戶人丁情況,更加深刻地了解社會,認識到蒙古族瀕臨衰亡的根本原因,于是,產(chǎn)生了變革現(xiàn)實的進步思想。感受國之進步,需要眾人思想的進步,于是,他毅然舍棄官職,大膽地出去深造,準備喚醒更多的人們。他拜僧為師,虛心求教,在繼續(xù)深造三種語言的同時,他又學(xué)習(xí)了藏語,還學(xué)習(xí)了俄語、日語。豐富的知識儲備,奠定了他報效國家的堅實基礎(chǔ)。
如果說情是細若輕絲渺似波的浪漫,愛就是入骨相思知不知,是白首不相離的熾熱。白先生的情是真摯的,而隨著知識的積累,他的愛愈加成熟與深沉。熱愛家國,是他永遠的情懷。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犯北京,他看到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燒殺掠搶無惡不作時,毅然挺身而出,勇敢地和愛國人士一起同日、俄談判交涉,保護了雍和宮和附近百姓的安全,出現(xiàn)了開頭的一幕。然而,這樣舍身衛(wèi)國的事在這位熱血青年身上時有發(fā)生。日俄戰(zhàn)爭期間,他冒著生命危險數(shù)次穿越封鎖線,奔波于奉天(今沈陽)、昌圖等地,呼吁交戰(zhàn)雙方保障中國百姓安全。由于風云變幻的時代洪流將其卷進斗爭的漩渦,激發(fā)了他強烈的反帝愛國的進步思想。他將所學(xué)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拯救民族、保家衛(wèi)國的力量,針砭時弊,分析形勢,曾形成公文,遞交王公,后又借助幾次深入日本的時機,接受新文化思潮影響。
面對當時命途多舛的中國,他深知,要救助它,先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以文化人。因此,他開始著書立說,影響更多民眾。1914年,他從日本回國到奉天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從事蒙文翻譯工作。因其滿懷深切同情,并致力于推動本民族文化進步以至于整個國家的變革維新,歷經(jīng)四年時間,他憑借自己的非凡記憶,又查閱了大量藏、蒙史書與傳說,并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了解認識,宵衣旰食,他沖破了重重阻力和封建落后思想的樊籬,以全新的思想,多視角書寫社會層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新觀點。終于在1918年完成這部20萬字的民俗巨著《蒙古風俗鑒》。
這部書的問世,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強烈反響。它涵蓋面廣,全面反映了近代蒙古族經(jīng)濟、文化、哲學(xué)等諸方面的情況;它包羅萬象,既有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人文情懷,又暗含各種先進思想,被人們稱作是一部變革現(xiàn)實、倡導(dǎo)科學(xué)、具有樸素唯物史觀的珍貴文獻,被海內(nèi)外譽為蒙古族的“百科全書”。樸實真摯的文字,飽含一位蒙古族人,一個中國人憂國憂民,振興民族的樸素情懷,折射出期望祖國日益繁盛的滿腔赤誠。如今,這本珍貴的《蒙古風俗鑒》已被譯為多種語言版本在世界各地發(fā)行。他被學(xué)者們稱為蒙古族書寫本民族風俗史的鼻祖,被后人稱為蒙古族民俗學(xué)家、進步的思想家和哲學(xué)家。
百年之后,他的思想在后人心中閃耀,他胸懷家國的故事依然像教科書般被傳承,如同那股涓涓不息、熱情涌動的湯泉,流淌在這片大地上。
白先生與這片熱土,與這里的湯泉也有著淵源。當年,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祭拜祖先途中,特意繞路前來湯泉洗澡,當日,通往湯泉的大道上五十里路鋪黃沙,大道兩旁,軍兵林立,龍旗招展,很是威風。但當慈禧太后在下人的攙扶下,走下八抬大轎,見湯泉已是兵災(zāi)戰(zhàn)禍下的爛泥塘?xí)r,龍顏大怒,喚來當時管理湯泉的白氏兄弟,準備全部治罪處死。在這危急時刻,這位白氏家族的三兒子——白先生,當時還是少年,勇敢地大喊一聲,且慢,請聽我說,接著,面對威嚴的慈禧太后,不卑不亢地說明造成現(xiàn)狀的原委,令慈禧太后大驚,并被這位少年入情入理的話所說服,當場賜予蟒蛇鞭,將湯泉交給白先生管理。白先生重修湯池,翻新神水廟,用滾燙的真情保護著這方圣水。
此時,石碑處,熱水涌動。這里的后人們保持著淳樸善良、溫暖陽光的性格。凌源,為凌水源頭。熱水,隱含如水熱情,這是他的故土。隸屬凌源市的湯泉,遼西丘陵山區(qū)的一部分,境內(nèi)溝壑縱橫,山巒重疊。背靠亞洲最大的人工油松林,大自然造化形成的老虎洞、紅石砬、歪脖山等天然旅游景點,東翼毗鄰牛河梁。因此,后人們將湯泉以女神宮命名。追溯它的歷史,唐代唐高宗曾攜貴妃來此沐浴,清朝康熙也到訪過此地,并賜下對聯(lián)“寶地靈泉熱水湯,能治百病勝八方”。
如今,凌源湯泉早已成為全國八大名泉之一,被人們稱作“神泉”,經(jīng)此水洗浴后,不僅快速解除疲勞,而且周身舒適滑爽,令人心曠神怡。因這里地上風景秀美,地下溫泉脈脈,適宜休養(yǎng)休閑,成為一方旅游勝地。
置身凌水源頭,拜謁這里的一座古碑,群山肅穆,泉水默然。立于斯人故居,廳堂一張照片格外醒目,照片上的人神態(tài)平和自若,風骨傲然,幾個大字尤其顯得莊嚴——羅卜藏全丹。桌上一份簡介很是搶眼:羅卜藏全丹紀念館于2013年10月舉行落成揭牌儀式。為了弘揚他的思想,來自全國各地許多專家學(xué)者曾在這里舉辦大型專題學(xué)術(shù)研討會。教育在傳承,在發(fā)揚,因此,這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熱愛家國的故事傳誦世世代代。
滿腹真情留故土,愛國為民后世尊。仔細欣賞白先生故居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含深情,均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