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婷
《第七天》是當代作家余華的作品。它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深沉的感情觸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余華筆下的生活一直都是悲慘的現(xiàn)實,在他細膩的文字之下浮現(xiàn)的總是現(xiàn)實與苦難。閱讀這本書帶來的感受,不是讀完一本書后的喜悅,而是沉重,是人物的命運影射到自身時對現(xiàn)實、對人生真切的無力感。
整本書采用了以“楊飛”為視角下的第一人稱敘事,通過死者的角度去探尋事物的真相。楊飛回溯了他的出生,他的養(yǎng)父對他的愛,雖困苦但充滿溫暖、幸福的童年,這些經(jīng)歷如枯樹長出了新芽、風中搖曳的樹枝和玉蘭花,苦中帶著甜。死后的楊飛在迷失中遇見了他曾經(jīng)的妻子,他們回憶起以前相處的往事,她以為他會好起來的,然而命運似乎在和他們開玩笑,讓他們以另一種方式重聚。身份的差異、底層的辛酸、社會百態(tài),他們從泥濘中掙脫出來,為了更好地生活。
《第七天》在悲情與溫情中起起落落。這是在火車廁所里意外生下又掉落到鐵軌的楊飛被21歲鐵路工人救下收養(yǎng),伴隨他成長過程中的所有故事。而這些故事,是通過楊飛已經(jīng)死亡、到處游蕩的靈魂一一“看到”講述出來的。那些身處“死無葬身之地”的魂靈們各有各的故事,那些故事就是人生的縮影、現(xiàn)實的翻版。我是一個悲情的人,卻喜歡溫情的故事。“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jié)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jié)奏?!?/p>
余華以魔幻的手法寫下殘酷又溫暖的現(xiàn)實世界。人死后是永生還是安息?死后的世界是平等的、溫情的,沒有社會的勾心斗角,只剩下一個個干枯的骷髏。人的一生匆忙趕路,生前的親情、愛情、友情,卻是輕如鴻毛,死后的世界再也不用看重金錢、名利、地位。那個黑暗的世界容不下人間的繁華,故此,生活在世俗的我們更應該去珍惜身邊的人,要有愛、有心,更要慈悲、善良。每每讀完余華書中現(xiàn)實的文字,那些慘淡的結(jié)果告訴我:人間不是簡單地走一遭,人生遇到的種種事情都在教會你許多道理。
繼續(xù)翻閱《第七天》,我慢慢走進那片迷魂原野。那是一場獨自盡興的瘋狂旅行,顛簸的、迷魂的,斑駁著光影錯亂的余響。浩瀚龐大的思維攪渾了我的視野,依稀可辨心尖的蔚藍之山。最終迷霧散開,“死無葬身之地”是他最后的歸宿。原來“死無葬身之地”是一種祝福。生的世界極盡諷刺,擠滿了小人物的不幸,反而是死后的亡魂之地展現(xiàn)了人性的真善美。書里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極其不幸的故事,從第一天到第七天,全是悲哀,但每一個人物死后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好,肉體消逝方能洗盡鉛華,兩手空空的游魂沒有欲望、沒有誘惑,只有一顆熾熱、真誠的心掛在樹上砰砰躍動。
(指導老師:丘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