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瑋凌 李小萍
4月21日,2024年世界少年兒童發(fā)展論壇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在本次論壇上,唐藝蕓參加了“少年發(fā)明說:未來科學家成長計劃”環(huán)節(jié)。舞臺之上,她向來自40個國家的190余名少年兒童代表、國際組織代表、少年兒童組織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介紹了其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作品《便攜式輻射劑量儀中的快速剔除和自適應突變算法研究》。
“這次的匯報演講由我與一名法國少年合作完成。當屏幕上顯示‘中國,以及我的名字和創(chuàng)新作品時,我特別感動。能有這樣的一天,向大家分享我的作品,過往日積月累地做實驗、反復修改答辯內容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碧扑囀|表示,這次難忘的經歷令她更加堅定了未來要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理想。
熱愛科創(chuàng),做“小小科學家”
理想的確立源于唐藝蕓喜歡閱讀的科幻小說,更源于家人的影響。她的父親是大學物理學教授,母親是大學數學教師。父親在實驗室里做什么研究、為什么數學能解決生活中許多問題……好奇在心頭縈繞,使得唐藝蕓自小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與此同時,父母秉持對學術研究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也深深影響著她各方面的成長和發(fā)展。
“無論是各科學習、體育運動還是課余活動,她都能兼顧得很好,而且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穼W兼優(yōu)這個詞放在她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痹诎嘀魅卧愓溲壑?,唐藝蕓是個會與自己較勁兒的學生。身為語文老師,袁麗珍時常收到唐藝蕓的作文修改稿,“她經常向我請教關于寫作、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如果作文沒有達到她理想中的分數,她會反復修改,細心打磨文章。”
上初中以來,唐藝蕓積極為理想奠定基礎。數學是她最喜歡的學科之一,她認為,數學既是各門科學的重要基礎,也是解決實際生活中諸多問題的工具,做題或者利用數學進行科創(chuàng)實踐,令她收獲成就感。而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開設的“逸仙文化·博濟教育”特色課程,更是為唐藝蕓構筑了博洽多聞、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課余時間里,她積極參加編程特色課程、博濟導師課程科技創(chuàng)新班的學習,還是學校主持隊、編程集訓隊的一員,朗誦、主持功底和編程能力與日俱進。
對生活充滿好奇,也是唐藝蕓的一個特質。她善于觀察生活細節(jié),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新想法?!侗銛y式輻射劑量儀中的快速剔除和自適應突變算法研究》便是來自生活中一個不被大眾所注意到的細節(jié)。在日本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后,愛吃海鮮的唐藝蕓擔心海產品受到核輻射影響,便琢磨著用便攜式核輻射檢測儀進行檢測。在選購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儀器因計數率較低出現(xiàn)了測量結果不穩(wěn)定、響應慢等情況,便萌生了改進的念頭。在父母、老師的幫助下,唐藝蕓把買來的儀器拆開并對其中的數據進行提取,隨后運用編程課上所學知識編寫程序,利用泊松分布,從算法上改進數據處理能力,提升儀器的穩(wěn)定性及動態(tài)響應能力。
特色課程,助力全面發(fā)展
在“秉承逸仙文化,培育現(xiàn)代公民”的辦學理念之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開設了“逸仙文化·博濟教育”特色課程。其中,初一學生發(fā)展導師課程涵蓋“興趣特長”“學業(yè)提升”“學術發(fā)展”“精神引領”“生涯規(guī)劃”五大門類共30多門課程,意在促進初一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助力他們全面、個性化的發(fā)展。“導師課程最初在高中階段開展,自2020年起在初中階段推行?!睋猩酱髮W附屬中學校長嚴欽熙介紹,導師們需要在介紹會上面向學生進行課程宣講,而學生根據興趣,分別在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中各選一門課程?!罢n程旨在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舞臺,讓他們在興趣和潛能培養(yǎng)中成長,全方位都有所進步。比如我負責的‘小小銀行家財商課邀請了中國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來講授金融、理財等專業(yè)知識?!眹罋J熙如是說。
唐藝蕓在理科綜合上選擇了科技創(chuàng)新班。該班綜合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以小課題形式開展相關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學術研究能力?!袄蠋熢谡n上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比如對比自熱米飯和普通米飯的區(qū)別、市面上橙汁飲品的維生素C含量,還探究了如何人工合成雞蛋?!碧峒罢n程內容,唐藝蕓大呼過癮,并深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意義?!安鷮熣n程讓我提前了解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內容與趣味性,也讓我對身邊事物產生更大的好奇心,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此外,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依托大學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搭建高水平科技教育平臺。該校長期重點培育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開設了編程特色課程,側重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數學抽象能力、駕馭編程語言的能力及編程技巧、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侗銛y式輻射劑量儀中的快速剔除和自適應突變算法研究》正是唐藝蕓經過系統(tǒng)學習后,運用編程知識探究的創(chuàng)新成果,該作品在第39屆廣東省、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競賽項目中均獲得一等獎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