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
作者:[美] 布里吉特·納科斯(Brigitte L. Nacos)、羅伯特·夏皮羅(Robert Shapiro)
[以色列] 雅里·布洛赫-埃爾康 (Yaeli Bloch-Elkon)
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24年2月
定價:30美元
本書揭示了美國右翼的仇恨思維和陰謀論如何導致了當今美國的政治暴力。
布里吉特·納科斯、羅伯特·夏皮羅、雅里·布洛赫-埃爾康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者
2024年4月15日,紐約州法庭對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的審判開庭。特朗普一共面臨4項刑事起訴,但由于其他3起案件的拖延,此案可能是他在2024年大選前面臨的唯一刑事審判。在這起案件中,特朗普被控偽造商業(yè)記錄,以隱瞞向色情電影明星丹尼爾斯支付封口費。丹尼爾斯曾在2006年與特朗普發(fā)生性關系,在2016年總統(tǒng)大選前夕,特朗普的律師科恩與她達成協(xié)議,以13萬美元的封口費換取她不披露兩人的性丑聞。此案的關鍵并非特朗普的婚外性丑聞和他支付封口費的事實,而是在此過程中偽造商業(yè)記錄以掩蓋這筆交易,并涉嫌非法干擾選舉。在紐約州,偽造商業(yè)記錄屬輕罪,但如果被告?zhèn)卧煊涗浀哪康氖沁M一步實施另一項犯罪或隱瞞犯罪,那么該指控就將轉為重罪。這就是特朗普在這起案件中面臨的指控。
美國右翼媒體充斥著特朗普及其團隊散布的信息,稱這起刑事訴訟是拜登政府對特朗普的政治迫害。但事實上,紐約州檢方的調查始于2018年,當時特朗普還是在任總統(tǒng),而拜登還沒有成為民主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拜登政府對于各州和地方檢察官的案件也沒有發(fā)言權。
2023年3月,當時針對特朗普的幾項刑事起訴尚在醞釀之時,特朗普就對他的支持者宣稱:“他們不是沖著我來的,他們是沖著你們來的。我只是擋住了他們的路……我是你們的勇士,我是你們的正義,對于那些被冤枉和背叛的人,我是你們的報應?!边@些煽動性的話語非常有效,此后特朗普在共和黨的黨內初選中一馬當先,成為總統(tǒng)候選人。他的核心支持者威脅要對刑事起訴的檢方和證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4月30日,紐約州法庭判定特朗普藐視法庭,罰款9000美元,原因是特朗普違反了法官下達的不許他在審判中批評潛在證人的禁言令。法官還命令特朗普刪除他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的9條違反禁言令的帖子,并表示如果他未來再違反禁言令將會被判入獄。
特朗普違反禁言令的動機就是以此煽動其支持者的仇恨,從而對此案的潛在證人造成威脅,使其不敢在法庭上作證。他早已熟練掌握這種策略的運用。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聚集在白宮附近的橢圓形廣場上,發(fā)起了一場沖擊美國國會大廈的暴亂,這個號稱“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意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運動的目的是阻止國會確認拜登當選總統(tǒng)。事件導致包括一名國會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約140名執(zhí)法人員受傷。在暴亂發(fā)生之前的幾周,特朗普頻頻散布虛假信息,聲稱自己以壓倒性優(yōu)勢贏得了連任,敦促支持者阻止民主黨“竊取”選舉。1月1日,他利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動員支持者:“1月6日上午11點,在華盛頓特區(qū)將舉行大規(guī)??棺h集會。具體地點待定。阻止竊取!”
在1月6日的集會上,特朗普發(fā)表演講:“我們沒有自由和公正的新聞。我們的媒體不是自由的,也不是公正的。它壓制思想、壓制言論,已經成為人民的敵人,已經成為人民的敵人……你們不能以軟弱來奪回我們的國家。你們必須展現(xiàn)力量,你們必須堅強?!彼闹С终邔⑦@場攻擊性的演講視為行動的號召,闖入國會大廈,追捕特朗普的敵人。
美國社會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呢?政治學者納科斯、夏皮羅和埃爾康的著作《仇恨言論與政治暴力:從茶黨到暴亂的極右論調》對此作出了精準的分析。3位作者指出,早在特朗普涉足政壇之前,茶黨運動已經為他的崛起奠定了基石。茶黨運動是2009年年初在美國興起的政治運動,源自對新上任的奧巴馬政府通過的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方案的抗議,鼓吹降低稅收,減少政府支出,反對“大政府”。一般的看法是,茶黨運動是右翼保守主義者的草根運動,但也有論者認為,它不是真正的草根運動,而是一場富人發(fā)起的運動,旨在將公眾注意力引向減稅,從而使他們自己而非中產階級得利。
從表面上看,茶黨運動在2016年基本上已經消亡,但本書指出茶黨運動仍然存在,只是現(xiàn)在名字變成了MAGA。事實上,茶黨運動剛好興起于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奧巴馬上任僅僅一個月之后,這并不是一個巧合,茶黨支持者正是積極傳播反奧巴馬陰謀論—即奧巴馬并非在美國出生,因此根據(jù)憲法不具備擔任總統(tǒng)資格—的那批人。而特朗普是最賣力傳播這個陰謀論的公眾人物,即使在奧巴馬公布詳細版本的出生證明一年之后,他仍然在社交媒體上宣揚,有“非常可靠的來源”稱奧巴馬的出生證明是偽造的。直至2016年參與大選,特朗普才承認奧巴馬出生于美國。這一陰謀論的動機是出自針對黑人總統(tǒng)的種族主義仇恨。
從茶黨運動興起伊始,右翼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僅僅是報道者和信息傳遞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無論是以福克斯電視臺為代表的傳統(tǒng)右翼媒體,還是以WorldNetNews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都不遺余力地散播茶黨支持者所熱衷的反奧巴馬陰謀論和仇恨言論。特朗普由于在宣揚該陰謀論中的搶眼表現(xiàn)贏得了茶黨運動的支持,為自己的競選活動聚攏了第一批人氣。他此后不斷重復同樣的策略,通過大肆宣揚極具煽動性的仇恨言論來加劇現(xiàn)有的政治分裂,像滾雪球一樣擴大自己的M AGA 基本 盤。
茶黨運動、特朗普和MAGA都并非突然出現(xiàn),而是源自1960年代由白人共和黨人主導的“新右派”的崛起?!靶掠遗伞笔敲駲噙\動的對立面,民權運動則是美國黑人為了爭取與白人同等的地位而發(fā)起的群眾運動,它引起了信奉白人至上主義的右翼白人群體的恐懼與怨恨,他們相信美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奪走,并決心重新奪回它,阻止最終的顛覆行為。
1964年共和黨參議員戈德華特參與總統(tǒng)競選是“新右派”叱咤美國政壇的起點。戈德華特及其支持者通過動員右翼白人民粹主義,吸引民權運動的反對者—尤其是南方各州原先支持民主黨的白人—加入共和黨,戰(zhàn)勝了共和黨內的溫和派,成為當年的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但戈德華特在大選中輸給了尋求連任總統(tǒng)的民主黨人約翰遜,后者是民權運動的積極推動者。“新右派”沒能阻擋民權運動的歷史潮流,但從此羽翼日漸豐滿。
“新右派”有幾個主要特征:其一,捍衛(wèi)白人基督教傳統(tǒng)主導地位;其二,傳播陰謀論,相信政府官員和精英階層被外來勢力滲透,所做的事都會損害國家利益;其三,攻擊新聞媒體。
在1980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里根得到了“新右派”的擁戴,原因在于他在1964年的競選中曾經是戈德華特的強力支持者。里根在執(zhí)政期間對共和黨內的“新右派”和溫和派都采取了取悅和安撫的態(tài)度。他的繼任者老布什總統(tǒng)則疏遠了“新右派”。在1992年大選的共和黨初選中,老布什受到了“新右派”人士布坎南的挑戰(zhàn),后者顯然沒有成功,但他在初選中獲得了23%的選票,這確保了“新右派”在當年的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的巨大影響力。
在那場大會上,布坎南發(fā)表了著名的“文化戰(zhàn)爭演講”?!翱肆诸D將要在美國推行的議程—隨意墮胎、對最高法院進行立場審查、同性戀權利、歧視宗教學校、允許女性加入戰(zhàn)斗部隊—這確實是變革,但這不是美國需要的變革,也不是美國想要的變革。我們不能在一個我們仍稱之為‘上帝之國的國度里容忍這樣的變革?!?這場選舉不僅關乎誰得到了什么,它關乎我們是誰,我們相信什么,以及我們作為美國人所秉持的立場。這個國家正在進行一場宗教戰(zhàn)爭。這是一場文化戰(zhàn)爭,對我們將成為何種國家來說至關重要,正如‘冷戰(zhàn)本身一樣,因為這場戰(zhàn)爭是為了美國的靈魂。我的朋友們,我們必須奪回我們的城市,奪回我們的文化,奪回我們的國家?!彼@樣宣稱。
克林頓在1992年當選總統(tǒng),“新右派”共和黨眾議員金里奇隨之啟動了所謂“重振美國文明”的斗爭,旨在“讓共和黨全面進入對民主黨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他促成了共和黨在1994年中期選舉中的壓倒性勝利,這是共和黨自1952年以來首次全面控制國會兩院。金里奇當選眾議院議長,開創(chuàng)了一種黨派戰(zhàn)斗風格,教導共和黨人使用“叛徒”等詞匯,從而污染了美國的政治文化。
共和黨對國會兩院的全面控制一直維持到了2006年。在2008年的大選中,不僅奧巴馬當選總統(tǒng),民主黨也贏得了國會兩院多數(shù)席位。在當時的形勢下,布坎南再次吹響號角,“我們的知識分子、文化和政治精英今天正在開展一場歷史上最大膽的試驗之一。他們試圖將一個西方基督教共和國轉變?yōu)橛傻厍蛏纤胁柯?、種族、信仰和文化組成的平等民主國家。他們已經廢黜了我們的上帝,從公共生活中清除了我們與生俱來的信仰,并且放棄了上一代人安身立命的猶太-基督教的道德準則?!?/p>
布坎南的號召直接催生了在右翼白人群體內部盛行的“大取代”陰謀論。該陰謀論認為,美國精英階層試圖用非白人族群壓倒白人種族,并通過雜交使白人變得稀少,從而摧毀這一種族,直至其滅絕。右翼白人因此反移民、反墮胎、反女權主義和性少數(shù)群體(LGBTQ),因為移民會導致非白人人口超過白人人口,白人胎兒會死于墮胎,女權主義和性少數(shù)群體會使女性遠離家庭并降低白人出生率。
特朗普入主白宮以后,在他的煽動和縱容下,右翼白人的暴力活動迅速升溫。例如,2017年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舉行的“聯(lián)合右派”集會上發(fā)生的汽車碾軋事件,導致一人死亡和多人受傷;2019年在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一家超市發(fā)生的針對拉美裔移民的仇恨犯罪,導致23人死于槍擊;2021年1月6日發(fā)生的沖擊美國國會大廈的暴亂,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在1964年戈德華特競選總統(tǒng)之時,以及之后的幾十年里,三大電視網—ABC、CBS和NBC—以及報紙是美國人的主要新聞來源。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可以并且經常排除不可靠的信息。而在互聯(lián)網時代,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書面和口頭文字的在線發(fā)布者而無須顧及新聞倫理之時,事實與虛假、真相與謊言之間的界線就變得模糊了。特朗普一邊持續(xù)攻擊新聞媒體,稱其為“說謊者”“敵人”“假新聞”;一邊不斷宣稱2020年的大選被民主黨“偷走了”,自己才是真正的獲勝者,而大多數(shù)共和黨選民仍然愿意相信他的胡言亂語,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已經深陷仇恨思維和陰謀論。
特朗普宣稱,如果他在今年當選,他將對政敵展開報復。他不僅會任命一名特別檢察官來追捕所謂的“拜登犯罪家族”,還將對行政系統(tǒng)做“大清洗”,剝奪大約5萬名重要崗位的聯(lián)邦公務員的就業(yè)保護,使他們可以隨時被解雇。特朗普對仇恨的操縱最終會給美國政治造成怎樣的沖擊,不妨拭目以待。
《恐懼政治:美國妄想癥的奇特頑固性》
作者:[美] Arthur Goldwag
出版社:Vi ntage
本書論述了美國社會對于偏執(zhí)狂、陰謀論和恐懼的執(zhí)迷,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政治后果。
《懷舊、民族主義與美國民兵運動》
作者:[美] Amy Cooter
出版社:Routledge
本書分析了被懷舊情緒和民族主義驅使的美國民兵運動發(fā)展史及其對當今美國社會和政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