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魁
導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價值觀和法治意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繪本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故事書籍,能夠通過豐富的情節(jié)和生動的插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并積極踐行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法規(guī)。本文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善用繪本資源,打造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繪本作為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善用繪本資源可以打造高效的課堂。通過有效地引入繪本故事,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躍思維、加深理解,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并且?guī)椭鷮W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和技能,提升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融入繪本教學的意義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觀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繪本教學作為一種有趣生動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繪本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生動具體地描繪了各種情境和人物形象,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和情緒體驗。通過閱讀繪本故事,學生可以體驗人物在道德選擇和法律約束下的糾結和沖突,從而引發(fā)深入思考和討論。繪本教學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觀念。繪本往往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寓言的手法,向?qū)W生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和正確的行為準則。通過模仿繪本中的主人公,學生可以培養(yǎng)出一系列良好品德和道德習慣,如誠實、尊重他人、守約等。同時,繪本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法治的概念和原則。通過繪本故事中的法律案例和法律意義,學生可以明白法律的作用和意義,形成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行為習慣。繪本教學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繪本中豐富多樣的圖畫和文字,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素材和話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閱讀繪本并參與相關的討論和活動,學生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融入繪本教學的策略
(一)選擇合適繪本
繪本故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道德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誠實、友善、公正等價值觀的思考。通過與繪本中的角色共情和思辨,學生能夠在情感上接受并理解道德規(guī)范,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格。教師需要細心根據(jù)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nèi)容,選擇與主題相關的繪本。這意味著充分理解課程的目標和要求,明確每個主題的核心思想,確保繪本具有教育意義,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概念和價值觀。例如,如果教授課程中的豐富多樣性的主題,教師可以選擇繪本《小狗的反省》來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責任。繪本的語言應簡單易懂,插圖應精美吸引人眼球。教師可以先閱讀選定的繪本,評估其是否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興趣愛好。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繪本是否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繪本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法治問題進行反思和評估。通過提出問題和促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可以加深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知識的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
通過優(yōu)化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效果。繪本故事通常具有豐富多樣的圖畫和插圖,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繪本的圖畫和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育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繪本插圖創(chuàng)作活動,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來表達對道德與法治主題的理解。教師要注重繪本故事的擴展和延伸活動。繪本教學不僅是讓學生閱讀和欣賞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從中獲取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啟示,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故事情節(jié)相關的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或?qū)懽骰顒?,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多媒體技術。在當今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制作PPT或使用多媒體課件等方式,使繪本故事的教學內(nèi)容豐富化和多樣化。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在網(wǎng)絡上搜索與繪本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或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畫或音頻故事,從而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口頭表達和書面作品等,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給予積極肯定和建設性的反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和成果,促進自主學習和自我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繪本情境
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繪本教學相結合,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繪本情境的策略來實施。這一策略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繪本的情節(jié)和角色,進入一個虛擬的情境中,體驗道德決策和法治問題,并積極參與討論和思考。教師需要選擇適合的繪本來支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繪本應該具有明確的道德主題或法治問題,同時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興趣。例如,選擇關于友誼、誠實、公平、守規(guī)則等道德價值觀或涉及法律、權力和責任等法治概念的繪本。在閱讀繪本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書名、插圖等信息,預測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發(fā)展,推斷故事中可能遇到的道德決策和法治問題。這樣的預測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思考能力。在閱讀繪本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以《說謊的學生》繪本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或討論的方式,引起學生對說謊的討論和思考。例如,問學生是否有過說謊的經(jīng)歷或覺得說謊有什么后果等。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繪本《說謊的學生》,并與學生共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關鍵情節(jié)和角色的行為進行解釋和討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在閱讀完繪本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提出一些問題,如“為什么主人公會說謊?”“說謊給主人公帶來了什么問題?”“你認為他應該怎么解決問題?”等,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促使學生思考誠實的重要性。此外,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延伸作業(yè),讓學生運用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創(chuàng)作續(xù)寫、繪制漫畫或編寫故事,展示自己對繪本情境的理解和想法。這樣的作業(y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
(四)開展角色扮演
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繪本中的情境和角色,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繪本,如關于友誼、誠實、公正、守法等主題的繪本。教師可以結合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開始角色扮演之前,教師需要與學生一起精讀繪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繪本的圖片和文字,了解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以及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問題。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促進學生對繪本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在了解繪本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分配角色給學生。每個學生可以扮演一個繪本中的角色或?qū)⒔巧M行合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編寫劇本。劇本要緊密圍繞繪本情節(jié)和道德與法治問題,既要保持原著的精神,又要符合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學校場地條件。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角色的心理和行為。通過提問和討論,讓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來思考其為什么會做出某種選擇,以及這種選擇對自己和他人有何影響。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增強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一旦準備好劇本和研究完角色心理,學生就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表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或?qū)W校的特定場地進行表演,邀請其他班級或家長觀看。教師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反饋,同時也可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以便進一步加深其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角色扮演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反思和總結。學生可以就角色扮演的經(jīng)歷和體會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繪本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并總結和歸納相關知識點和教育要義。
(五)多元活動結合
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繪本,繪本的主題和情節(jié)應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相關。教師可以選擇包含道德教育或法治教育元素的繪本,如講述友誼、團隊合作、誠實、公平等價值觀的繪本。以《亞歷山大很討厭生日》這一繪本為例,讓學生用紙張、彩筆等材料,制作感恩賀卡。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模板和素材,也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表達自己對家人、朋友或教師的感激之情。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如“你為什么要感謝這個人?”“他/她對你有什么幫助?”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寫下一件自己感恩的事情,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記錄下生活中的美好和對身邊人的感激。在寫作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引導問題,如“今天發(fā)生了什么讓你感到特別開心的事情?”“有哪些人對你給予了幫助?”等,引導學生在班級或家庭中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具體而言,準備一篇演講或短文,表達自己對某個人或某個事情的感激之情,并分享給其他同學或家人。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以上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故事中的主題,培養(yǎng)感恩和珍惜之心。
(六)拓展學習內(nèi)容
教師可以選取涉及不同道德問題和法律原則的故事。例如,選擇一段講述誠實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誠實的重要性和積極影響,或選擇一本涉及公正和平等的故事,讓學生思考不公正對社會的影響,并探討如何樹立公正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選擇,能夠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繪本后進行深入探究和討論,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繪本中的道德問題,如“你認為主角的行為是否正確?為什么?”“如果你處在主角的位置,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等。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同伴交流并尊重不同觀點,進一步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意義。教師可以展開擴展活動,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概念的理解。例如,組織學生分角色表演繪本中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驗道德決策的過程,展示正確的行為選擇。另外,可以設計小組項目,讓學生根據(jù)繪本中的情節(jié),創(chuàng)作續(xù)寫或制作漫畫,展現(xiàn)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這樣的擴展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和創(chuàng)造力,鞏固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進行實踐性活動,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例如,選擇一本關于環(huán)保的繪本,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沫h(huán)保公園或開展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環(huán)保的重要性和對自己的作用。這樣的實踐性活動能夠?qū)W習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應用。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參與度,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和應用情況,并給予肯定和建議。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善用繪本資源不僅可以將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具象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繪本資源的利用,不斷探索適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繪本,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課堂效果,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和法治觀念的未來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