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帆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數(shù)百年前的古語道明了古人對大義的追求。如今,時代的潮水浩浩蕩蕩,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當代青年更應將目光放長遠,心中懷大義,凈思棄小節(jié)。
棄小節(jié),燭照自我心靈,守心中凈臺。
“小節(jié)”是一種低端的,無法對社會有貢獻的價值追求。當今社會,不乏“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狹隘的極端主義者””庸俗的消費主義者”“不加分析的懷疑主義者”“詭辯的相對主義者”以及“功利的實用主義者”。他們無法改進自己,造福社會。相反,越來越多“佛系”青年甚囂塵上。當代青年,如果無法拋棄這些低端價值,那么在大義來臨時,在面對重大決策時,又將該何去何從?昔有管仲易主,拋棄世俗平庸之小節(jié),方得成就大業(yè);今有彭士祿先生,棄錢財榮譽于一邊,投身于核研究。回望各位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莫不視小節(jié)如棄履,不免赧然。
擔大義,勇擎時代火炬,立時代潮頭。
孔子認為管仲是仁人的原因不僅是管仲拋棄小義,更是因為管仲以天下為己任,敢擔大義的行為感動了孔子?!按罅x”為何?為百姓之幸福,為國家之強盛,為民族之復興。君不見,大山再深,也擋不住張桂梅對大義的擔當,她用盡全身氣力,將山中姑娘送往遠方。君不見,高原再高,也壓不住吳天一對大義盡責,他用盡半生對抗高原病,經(jīng)過十幾次手術(shù),仍能笑著說:“我這叫災難常態(tài)化?!眱扇松眢w抱恙但仍堅持奮斗,他們難道是不愛護自己嗎?并不是,而是為了擔大義,他們早已拋棄了小節(jié),當百姓利益、國家利益臨于眼前時,自身利益便顯得微?。划敶罅x之擔扛于肩上時,小節(jié)便愈發(fā)淡漠,這不正是管仲所行之事嗎?
“生而有翼者,必將攜群而飛;生如蟲蟻者,必將自食其卑?!闭\哉斯言,群鳥騰飛,才可遷徙過秋。當代青年處于時代的風暴眼中,我們向前是浪,向后也是浪,無以舟楫,便以大義為舟,將小節(jié)轉(zhuǎn)為能量,劃舟向前。當代青年只有勇?lián)罅x,才可帶動他人,共同推動國家向前發(fā)展。
在這個時代,道德不可失位,大義不可或缺,責任不可漠視,擔當不可缺席,只有時時擔大任,時時棄小節(jié),攜眾以修身,吾輩同儕,才可立于時代潮頭,等清風徐來。
望聞問切
這篇文章立意精準,整體中心突出,內(nèi)容充實,語句通暢,感情真摯。但是,作者對“小節(jié)”的理解較為膚淺,內(nèi)容上略顯單薄,且未能對“小節(jié)”和“大義”進行辯證分析,導致論證不夠嚴謹,思想深度不足。此外,文章的個別語言較為冗雜,表述不夠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