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興 黨海斌 吳榮春 陳露 徐陽
摘 要:傳染性法氏囊?。↖BD)是嚴重危害家禽業(yè)的疾病之一,該病目前呈全世界分布。近期我們進行的IBD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不同類型雞群都存在一定比例的IBD野毒感染情況,包括經典毒株、超強毒株及新型變異株都有檢出,其中又以新型變異株為主。我們篩選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毒株并命名為S1、S2,其與美國變異株在進化樹上同屬一個分支,氨基酸序列一致性為96.81%~98.24%。為了對IBD的防控提供最新的參考依據(jù),我們在實驗室條件下使用不同的商品IBD疫苗免疫SPF雞后進行攻毒試驗,由此來評估其對新型變異株的免疫保護效果。試驗結果表明:針對目前國內普遍流行的IBDV變異株攻擊導致的法氏囊組織萎縮,HVT-IBD載體疫苗較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中等偏強毒力活疫苗以及VP2亞單位疫苗在保護力上都具有一定優(yōu)勢,且HVT-IBD載體疫苗單獨免疫的保護效果也不比HVT-IBD載體疫苗與IBD活疫苗及HVT-IBD載體疫苗與VP2亞單位疫苗組合免疫的效果差。我們推薦在保證雛雞具有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的基礎上1日齡免疫HVT+IBD載體疫苗,同時輔以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傳染性法氏囊?。幻庖弑Wo;載體疫苗
中圖分類號:S852.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5-0032-06
傳染性法氏囊?。↖BD)是一種主要危害雛雞的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雞的法氏囊組織,雛雞感染后會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該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引起該病的病毒IBDV為無囊膜的雙股RNA病毒,其基因組由A、B兩個片段組成,其中B片段負責編碼法氏囊病毒五種主要蛋白中的VP1,而片段A負責編碼VP2、VP3、VP4及VP5蛋白,VP2蛋白主要誘導雞只產生中和性保護抗體。法氏囊病毒目前分為兩個血清型,血清Ⅰ型對雞有致病性,而血清Ⅱ型對雞不致病。
IBDV非常穩(wěn)定,對大多數(shù)消毒劑如乙醚、氯仿不敏感,在pH12條件下病毒失活,但在pH2時病毒不受影響,在污染的飼料、飲水及糞便中可以長期存在。IBDV難以滅活的特性是它能夠在雞群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甚至清洗消毒后的雞舍也依然存在。目前防控IBD主要依靠疫苗免疫,同時輔以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為了比較市面上的常規(guī)IBD疫苗對目前主要流行的新型變異毒株的免疫攻毒保護效果,我們進行了如下對比試驗,結果及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疫苗及來源? 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由南昌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及提供;VP2亞單位疫苗、中等偏強毒力IBD活疫苗、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分別來自國內某疫苗公司A、B及某進口疫苗廠家C。
1.1.2? 試驗動物? 試驗用1日齡SPF雞,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自行孵化。
1.1.3? 隔離器? 由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提供。
1.1.4? 攻毒毒株? 由國內某實驗室提供,分離于田間的IBDV毒株S1、S2。雙向測通后的63株IBDV新型變異株序列分析顯示其與超強株、經典株、減毒株、變異株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別為91.76%~93.56%、93.48%~94.05%、92.90%~93.72%和93.97%~95.68%。新型變異株與美國變異株E、E/Del屬同一進化樹分支,但明顯區(qū)分為2個亞支。新型變異株可分為2個組,新型變異組1和新型變異組2,兩組的核苷酸一致性為95.84%~99.9%。成功分型的變異株中,79.7%(59/74)為新型變異組1,樣品分別來自遼寧省、山東省、河北省和江蘇??;新型變異組2樣品來自遼寧省和河北省。本次試驗中使用毒株S1、S2分別選自新型變異組1、新型變異組2。
1.2? 方法
1.2.1? 分組及處理? 將360只1日齡SPF雞隨機分成12組(G1~G12),G1~G3分別免疫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VP2亞單位疫苗;G9、G11分別為陽性及陰性對照,21日齡攻毒S1。G4~G8分別免疫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中等偏強毒力活疫苗、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中等偏強毒力活疫苗、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中等偏強毒力活疫苗、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VP2亞單位疫苗;G10、G12分別為陽性及陰性對照,21日齡攻毒S2。具體見表1。
2? 試驗結果
2.1? 毒株S1攻毒試驗結果
G1(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G2 (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G3 (VP2亞單位疫苗)、 G9(陽性對照)、G11(陰性對照)對新型變異株S1攻毒的保護結果見表3、圖1~2。
國外有文獻研究指出,當BBIX低于0.7時可以判定法氏囊萎縮[2]。此結果表明免疫攻毒前(21 d),G2(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組)已經造成法氏囊的嚴重萎縮(BBIX=0.48);變異株S1攻毒后一周(28 d)各組的BBIX都小于0.7,說明新型變異株S1感染免疫雞都會發(fā)生法氏囊的萎縮。但在后期(35 d),G1(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組)的BBIX為0.73,說明法氏囊從攻毒后的萎縮狀態(tài)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G2由于疫苗本身及攻毒毒株的雙重影響,法氏囊處于持續(xù)萎縮狀態(tài)(BBIX始終遠遠低于0.7);G3(VP2亞單位疫苗免疫組)的BBIX值雖有增長,但仍低于0.7,說明法氏囊也持續(xù)處于萎縮并未恢復。
綜上可見,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針對新型變異株S1造成的雞只法氏囊萎縮的保護力優(yōu)于抗原抗體復合物、VP2亞單位疫苗。此結果也可由病理評分結果得到佐證,特別是G2在攻毒前法氏囊評分為3.1,說明發(fā)氏囊已經受到了損傷,其他時間各組病理評分結果變化規(guī)律與BBIX指數(shù)相一致,見圖2。
2.2? 毒株S2攻毒試驗結果
G4~G8分別為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W2515活苗、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W2512活苗、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W2512活苗、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VP2亞單位疫苗免疫組;G10為陽性對照、G12為陰性對照,針對新型變異毒株S2的免疫攻毒保護試驗結果見表4、圖3~ 4。
從結果來看,與G5(單獨免疫W2512活苗)、G7 (抗原抗體復合物+W2512活苗)相比較,G4(HVT+IBD載體疫苗)能更好地抵抗新型變異株S2的攻擊,雖然G4攻毒后法氏囊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基本沒有發(fā)生萎縮(BBIX全程大于0.7);而G5、G7攻毒前后法氏囊持續(xù)處于萎縮狀態(tài)(BBIX始終遠遠小于0.7);G6(Vaxxitek與W2512活苗聯(lián)合免疫組)與G5在21日齡的BBIX相比較,說明以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作為基礎免疫(1 d)可以提供針對中等偏強毒力活疫苗(W2515)免疫(10 d)對法氏囊造成的損傷,這也能反映出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免疫后能快速刺激雞只產生中和抗體提供保護;同樣的,G4(HVT+IBD載體疫苗)與G8(VP2亞單位疫苗聯(lián)合免疫組)全程法氏囊都沒有發(fā)生萎縮(BBIX始終大于0.7),說明有效抵抗了S2攻擊;G8與G4相比較沒有明顯優(yōu)勢。
病理評分結果顯示: G4、G6、G8攻毒后法氏囊評分為2~3之間,說明法氏囊也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只是輕微損傷;而G5、G7、陽性對照組全程評分基本都在4左右,說明法氏囊持續(xù)處于嚴重萎縮狀態(tài);此組病理評分與BBIX指數(shù)同樣表現(xiàn)出相似的變化規(guī)律。
3? 討論
隨著田間流行IBDV毒株的不斷演變,其疫苗也在不斷的更新迭代,經歷了從第一代的傳統(tǒng)減毒活疫苗及滅活疫苗到第二代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再到第三代的HVT-IBD載體疫苗。我們選擇IBD疫苗的基本原則首先是可以有效控制該病,第二是疫苗本身不應該對免疫雞只造成法氏囊的損傷而引起免疫抑制,第三是盡量避免向環(huán)境排毒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最后就是免疫操作的時機及便捷性[3,4]。雞舍環(huán)境復雜,田間免疫IBD活疫苗后雞群容易發(fā)病,一是因為免疫毒株毒力可能偏強;二是雞群本身可能處于其他病原的潛伏感染期,屬于典型的免疫應激,因此目前在孵化場免疫IBD疫苗是首選。IBDV變異株在國內外存在已久,其可能的來源為免疫逃逸及不同毒株之間的重組,其具有較強的突破雛雞母源抗體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一周之內感染雛雞,這將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5,6]。本次試驗中,未發(fā)現(xiàn)攻毒后直接造成雞只死亡,而都是以法氏囊不同程度的萎縮為主要表現(xiàn)。綜合以上試驗結果來看,針對目前新型IBDV變異株的防控,HVT-IBD載體疫苗(Vaxxitek)是最好的免疫選擇。雖然載體疫苗與活苗、載體疫苗與油苗組合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但是商品雞群IBD免疫需要考慮到中毒偏強IBD活疫苗本身造成的法氏囊損傷進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問題以及油苗的吸收、免疫應激、母源抗體的影響等問題。HVT-IBD載體疫苗具有可以在孵化場免疫、不受母源抗體影響、不損傷法氏囊、不向環(huán)境排毒、水苗易于吸收、快速啟動免疫刺激雞只產生VP2中和性抗體等諸多優(yōu)勢,為目前無論是針對經典毒株、強毒及新型變異株IBDV防控的首選疫苗,同時建議提供雛雞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及輔以雞場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這樣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德君,丁國杰,藏玉婷,等.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雞脾臟病理變化的研究[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16,38(4):279-283.
[2]Lucio B, Hitchner S B. Response of susceptible versus immune chicks to killed, live-modified, and wild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vaccines[J]. Avian diseases, 1979: 1037-1050.
[3]孫建和,陳蘋,趙渝,等.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新型疫苗的研制策略[J]. 中國家禽,2002,24(1):5-6.
[4]吳旭錦, 朱小甫, 尤永君. 不同法氏囊病活疫苗對雞法氏囊發(fā)育的影響和對新城疫免疫效果影響的評價[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9,18(6):43-46.
[5]崔平,牛曉賽,董新榮,等. 蛋雞源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變異株的分離、鑒定及攻毒保護試驗[J].中國家禽,2020,42(09):35-39.
[6]程小果, 程寧,王慧.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變異株的流行現(xiàn)狀及綜合防控[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2022(03):56-58.